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要讨论了在孔强酸性七乙烯系阳性交换树脂的工艺主没交联度、不同致孔剂对其 性能的影响。通过大量实验和数据找出生产大孔树脂的最佳工艺。  相似文献   

2.
大孔螯合树脂对Pb2+的吸附行为及机理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通过静态和动态吸附实验,研究了Pb2+在D418树脂上的吸附行为,从热力学和动力学方面对吸附过程进行了分析,并通过红外光谱探讨了吸附机理. 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条件范围内,Pb2+在D418树脂上的吸附是吸热过程,同时符合Freundlich和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液膜扩散为Pb2+在D418树脂上吸附速率的主要控制步骤,随着溶液初始浓度的增大,吸附速率逐渐减小;313 K温度下树脂的静态饱和吸附容量为375 mg/g,在298 K下用3 mol/L的硝酸作为解吸剂,解吸率可达97%;最佳的解吸剂用量为5倍床层体积. 该树脂吸附操作简单,易再生,不产生二次污染,有望用于含铅废水的治理及铅的富集.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抗氧化性较好的大孔吸附树脂和大孔阴阳离子交换树脂生产高纯过氧化氢的方法。通过实验选择了D990 4作为脱除有机物的树脂 ,在 8BV/h的流速下 ,总有机碳 (TOC)净化度为 88.7%。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直读光谱仪 (ICP)分析离子含量的变化 ,考察了大孔阴阳离子交换树脂的净化效果。在 8BV/h的流速下 ,ICP检出物总净化率达 98.5 % ,总P去除率大于 99.9% ,可满足电子工业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几种新型含氮螯合树脂的合成及其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林雪  李玲颖 《化学试剂》1991,13(2):65-68
研究了4种具有不同骨架和不同功能基的新型含氮螯合树脂的合成。交联聚苯乙烯骨架的胍基树脂(SG)、氨基胍树脂(SGN)、交联聚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的胍基树脂(GG)、氨基胍树脂(GGN)。4种树脂在很宽的盐酸浓度范围(0.1~6 mol/L)均能定量吸着溶液中100μg 的金,吸着率为100%。树脂也可用于金、铂、钯的富集。胍基类树脂对 Au~(3+)的吸附容量近400 mg/g,氨基胍类树脂为750 mg/g左右。  相似文献   

5.
通过接枝反应制备了一系列以聚环氧氟丙烷为主链,侧链末端含吡咯配位基的HPnCP(n=6.4,2)螯合树脂。各步产物的化学结构经IR和^1H NMR检测得以确认。静态吸附实验及等温吸附实验结果表明:该类树脂对Cu(Ⅱ)和Hg(Ⅱ)有着较好的吸附性能(大于1.0mmol/g);对Co(Ⅱ)和Cd(Ⅱ)达到饱和吸附时的平衡浓度约为(0.06~0.07)mol/L;HP4CP对Co(Ⅱ)和Cd(Ⅱ)以及HP2CP对Co(Ⅱ)的等温吸附既可用Langmuir方程描述也可用Freundlich方程描述;但HP2CP时Cd(Ⅱ)的等温吸附不符合Langmuir方程,只可用Freundlich方程描述。  相似文献   

6.
螯合树脂的交换容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理论交换容量、饱和交换容量、穿漏交换容量的含义和影响因素进行了较详细的介绍,并提出了实际生产中保持高的穿漏交换容量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螯合树脂的合成及应用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从螯合树脂的组成出发,按母体的类型和配位原子的类型两方面,综述了在1999—2002年期间,国内外所有有关螯合树脂的相关动态,引用文献53篇。  相似文献   

8.
制备了以聚环氧氯丙烷为主链、侧链末端含吡咯配位基的2种螯合树脂,产物的化学结构经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确认.静态最大吸附实验结果表明:该类树脂对Cu2+和Hg2+均有较高的吸附容量(大于1.0 mmol/g),而对Mg2+和Zn2+的吸附容量则较低(小于0.5 mmol/g).吸附动力学研究表明:吸附过程为液膜扩散控制,对Cu2+(pH4)和Hg2+(pH4)的吸附平衡时间分别约为2.5 h和4.0 h.此外,2种树脂在吸附性能上的差异反映出它们化学结构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10.
大孔磺酸树脂催化合成7-羟基-4-甲基香豆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了DT-852大孔磺酸树脂催化合成7-羟基-4-甲基香豆素的工艺。结果表明,DT-852大孔磺酸树脂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7-羟基-4-甲基香豆素较佳的合成工艺为:反应温度105℃,反应时间2.5h,催化剂用量1.0g,物料比n(乙酰乙酸乙酯)∶n(间苯二酚)=1∶1,产率为93.8%,w(7-羟基-4-甲基香豆素)=98.3%(HPLC),催化剂可重复使用多次。产物结构经FTIR验证。  相似文献   

11.
大孔吸附树脂在过氧化氢净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大孔吸附树脂净化工业过氧化氢溶液,可达到理想的脱色,去嗅极机物含量可降至低于100ppm,产品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2.
大孔离子交换树脂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介绍大孔离子交换树脂在水处理、冶金工业、化学工业、医药以及环保等方面应用的进展,对解决大孔离子树脂在处理工业废水、医药和食品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微波-大孔树脂协同催化合成肉桂酸正丁酯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微波-大孔树脂协同催化合成了肉桂酸正丁酯的新工艺,通过优化合成工艺得到了最佳工艺条件:肉桂酸0.01 mol,酸醇摩尔比1∶3,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质量的35%,微波功率300 W,反应时间24 min,在此条件下产率达94.50%。  相似文献   

14.
通过接枝反应制备了一系列以聚环氧氯丙烷为主链,侧链末端含吡咯配位基的HPnCP(n=6,4,2)螯合树脂,各步产物的化学结构经IR和1H NMR检测得以确认。静态吸附实验及等温吸附实验结果表明:该类树脂对Cu(Ⅱ)和Hg(Ⅱ)有着较好的吸附性能(大于1.0mmol/g);对Co(Ⅱ)和Cd(Ⅱ)达到饱和吸附时的平衡浓度约为0.06~0.07mol/l;HP_4CP对Co(Ⅱ)和Cd(Ⅱ)以及HP_2CP对Co(Ⅱ)的等温吸附既可用Langmuir方程描述也可用Freundlich方程描述;但HP_2CP对Cd(Ⅱ)的等温吸附不符合Langmuir方程,只可用Freundlich方程描述。  相似文献   

15.
大孔吸附树脂是一类具有网状孔径结构的聚合物,于20世纪中后期开始得到发展,是离子交换技术研究的进一步提升。主要综述了大孔吸附树脂使用原理和影响因素,以及在工业废水处理、医药生产和天然物生成中的应用。同时,对大孔吸附树脂在实际生产中的不足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6.
通过接枝反应制备了一系列以聚环氧氯丙烷为主链,侧链末端吉吡咯配位基的HPnCP(n=6,4,2)螯合树脂,各步产物的化学结构经IR和1H NMR检测得以确认.静态吸附实验及等温吸附实验结果表明:该类树脂对Cu(Ⅱ)和Hg(Ⅱ)有着较好的吸附性能(大于1.0mmol/g);对Co(Ⅱ)和Cd(Ⅱ)达到饱和吸附时的平衡浓度约为0.06~0.07mol/l;HP4CP对Co(Ⅱ)和Cd(Ⅱ)以及HP2CP对Co(Ⅱ)的等温吸附既可用Langmuir方程描述也可用Freundlich方程描述;但HP2CP对Cd(Ⅱ)的等温吸附不符合Langmuir方程,只可用Freundlich方程描述.  相似文献   

17.
薛乐乐  黄英  邓茂盛 《粘接》2015,(3):47-51
采用对氨基水杨酸(PASA)与氯甲基化交联聚苯乙烯(CMPS)微球表面的苄氯基团在DMF溶液中发生亲核取代反应,制得了氨基水杨酸-交联聚苯乙烯(ASA-CPS)螯合树脂。然后用甲醇对ASA-CPS微球进行酯化,再对酯化产物进行胺化,制得了羟肟酸-交联聚苯乙烯(AHA-CPS)螯合树脂。考查了主要反应条件对取代反应的影响,初步试验了ASA-CPS和AHA-CPS对Fe(Ⅲ)离子的螯合性能。结果表明,ASA-CPS对Fe(Ⅲ)离子具有一定的螯合能力,吸附容量达4.21 mmol/g;AHA-CPS与ASA-CPS相比具有更好的螯合能力,对Fe(Ⅲ)离子吸附容量达15.44 mmol/g。  相似文献   

18.
为了得到处理废水中苯酚的大孔吸附树脂的最佳配比,改变交联剂种类、交联度、致孔剂种类、致孔剂用量,利用悬浮聚合合成了一系列大孔吸附树脂。通过对树脂吸附苯酚的性能测试,得出了一个最佳的合成方案:交联剂为DVB且交联度为50%,致孔体系为甲苯和正丁醇,致孔剂用量与基体用量一致。对大孔吸附树脂的吸附过程的研究表明,当吸附温度升高时吸附速率加快,平衡浓度降低;随苯胺浓度增大吸附速率增大,平衡浓度升高;随时间增加,吸附速率减小且在0.5h左右达到平衡。  相似文献   

19.
合成了大孔水杨酰腙 -聚苯乙烯型螯合树脂 ,通过静态吸附和动态吸附方法 ,研究了树脂对常见过渡金属离子的螯合性能。结果表明 ,在 p H=5 .5时 ,树脂对 Zn2 +的吸附量达 0 .81 mm ol· g- 1树脂。据此提出了一个通过分离富集 ,来测定牛奶中微量锌的新方法。并初步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本化学实验室的绿色化建设中  相似文献   

20.
马良苏 《化学世界》1989,30(10):446-447
本文论述了D201大孔强碱性季胺Ⅰ型阴离子交换树脂的脱色机理,并详细介绍了新树脂的处理和饱和树脂的再生经验。这对提高树脂的脱色能力、延长使用寿命和提高产品质量等生产关键,很有指导意义,可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