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扩链剂联用技术对PET扩链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PET扩链反应前后的特性粘数 [η]和羧基 [COOH]值的比较 ,讨论了扩链剂联用条件下不同扩链剂种类、用量以及加入方式对于扩链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扩链剂联用对于PET树脂增粘是一个良好的方法 ,可使扩链产物的特性粘数由 0 .62dL g增至 1.1dL g ,同时 [COOH]含量降至很低 ;少量荧光剂同时加入显著改善扩链产物的色泽。在一定的联用条件下扩链产物的热稳定性可保持在较好水平。  相似文献   

2.
合成2种聚酰胺6的扩链剂,将扩链剂分别用于PA6的扩链研究,不同的扩链剂适合不同端基的PA扩链反应。随着扩链剂用量的增加,PA的特性粘数增加,但扩链剂用量超过一定限度时,扩链效果下降,但PA6原有的端基量下降。  相似文献   

3.
《塑料科技》2017,(6):101-105
随着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应用量不断扩大,对其进行回收利用已成为热门课题之一。废旧PET可以经过扩链增黏后直接再利用,可以通过与其他聚合物材料共混提高相应性能再利用,也可以降解制备对苯二甲酸及其酯类单体,还可以经进一步降解再转化为高附加值精细化学品。本文就化学扩链增黏回收PET技术从专用扩链剂角度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4.
采用不同环氧值的环氧树脂扩链剂对回收PET在密炼机中进行反应扩链,利用DSC、转矩流变仪和特性粘度测试对其扩链效果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环氧树脂改性PET的DSC曲线无明显玻璃化转变和冷结晶峰,且环氧树脂环氧值越小,改性PET结晶速度越快,熔点越高;随着环氧树脂扩链剂含量的增大,扩链改性PET特性粘度先增大后减小,且环氧树脂环氧值越小,改性PET特性粘度越大;当环氧值为0.238的环氧树脂扩链剂EP1添加量为1.3%时,扩链效果最好,改性PET特性粘度达到0.977 d L/g。  相似文献   

5.
采用乳液聚合方法合成了环氧类扩链剂ECP-苯乙烯-丙烯酸的共聚物ESA,并对其进行了红外表征。将ESA应用于回收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进行反应挤出扩链,能够提高回收PET的分子量和特性黏度,降低羧基含量,扩链效果明显。挤出工艺的研究表明,在挤出温度为260℃,挤出时间为4~6 min时,扩链剂达到最大挤出增黏效果。  相似文献   

6.
美国Clariant母料公司用新开发的扩链剂系列产品CESA -Extend提高PET树脂的特性粘度,使其特性粘度达到与固相反应合成的PET树脂相当的大小。据Clariant公司介绍,仅添加1%的CESA -Extend便能使纤维级PET或回收PET的特性粘度从0 72升至0 83。用1%~3%的CESA -Extend提高树脂的熔体强度,足以使树脂适用于吹塑PET薄膜。这种添加剂促进长链连接到PET分子链两端,形成熔体强度高的分子链,接上去的分子链还能改进树脂的表面抗粘连性。Clariant公司已在2003年2月美国底特律举行的SPE全球塑料环境会议(GlobalPlasticsEnviron mental…  相似文献   

7.
采用酰基化方法对扩链剂间苯二胺进行了改性,以减缓聚脲的高反应活性来研究合成反应的动力学方程。以间苯二胺、冰乙酸为原料,磷酸为催化剂合成了新型位阻型扩链剂二乙酰间苯二胺,并用红外光谱、高分辨质谱、凯氏定氮法和核磁共振氢谱分析确定了合成产物的化学结构。将它和端氨基聚醚、4,4’-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MDI)通过两步溶液法合成了新型聚脲,考察了改性二胺扩链剂对聚脲性能的影响,并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跟踪该固化反应过程,得到了不同温度下的反应速度常数。实验结果表明,当用改性扩链剂代替原扩链剂合成聚脲时,凝胶时间大大延长。该反应体系表现为良好的一级动力学关系,并得出该反应的活化能。  相似文献   

8.
分别采用六亚甲基-1,6-二异氰酸酯(HMDI)和HMDI/环氧树脂复配体系作扩链剂,使用双螺杆熔融挤出工艺对废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rPET)瓶片进行扩链增黏。结果表明:HMDI单独作为扩链剂时,rPET的特性黏数从0.467dL/g增加到0.633dL/g,而HMDI/环氧树脂复配体系作扩链剂时,rPET的特性黏数增加到了0.703dL/g,这说明复配扩链剂对rPET的扩链效果更为明显;HMDI/环氧树脂复配体系扩链后,rPET的结晶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9.
分别采用甲苯二异氰酸酯、三氧化二锑、邻苯二甲酸酐、均苯四酐、萘四甲酐以及均苯四酐和邻苯二甲酸酐混合物作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瓶片的扩链剂,研究了反应挤出后产物特性黏度的变化。结果表明,甲苯二异氰酸酯、三氧化二锑、邻苯二甲酸酐和萘四甲酐对PET瓶片的扩链效果较弱;均苯四酐可明显提高PET的特性黏度。均苯四酐和邻苯二甲酸酐复配后的扩链效果最为显著;当均苯四甲酸二酐用量为0.3 %、邻苯二甲酸酐用量为0.2 %时,PET的特性黏度达到0.96 dL/g。  相似文献   

10.
缩合聚合物如PET、尼龙、PC在加工过程中会发生降解。一股来说,降解是由分子量的损失引起的,而分子量决定聚合物的多种性能,特别是融体强度以及可加工性能。其结果是再生料或者回收料不能够应用在性能要求较高的场合,甚至可能被作为废物扔掉。  相似文献   

11.
利用双螺杆挤出机将改性剂4,4’-亚甲基对苯-二异氰酸酯(MDI)和低粘度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进行反应挤出,使PET的力学性能得到显著提高,当加入4份MDI时,改性PET的缺口冲击强度提高了6倍,断裂伸长率提高了1.6倍。通过粘度测定、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手段对改性PET的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MDI的加入能够同时实现扩链和结晶改性,改性PET的特性粘度提高到1.38dL/g;FTIR测试表明,过量的MDI对PET中含有的TiO2进行了偶联处理;XRD测试显示出现了两个新衍射峰,说明改性PET的结晶性能得到改善;SEM观察显示,PET中出现了尺寸约为5μm的微孔。  相似文献   

12.
PA封端型聚酰亚胺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均苯四甲酸二酐(PMDA)和自制的1,3-双(4-氨基苯氧基)苯(TPER)在邻苯二甲酸酐(PA)封端的情况下溶液缩聚得到聚酰胺酸(PAA),通过溶液亚胺化和固相亚胺化相结合得到聚酰亚胺(PI).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乌氏粘度计和热失重分析仪对PI进行了结构表征和性能测试,分析了封端剂加入量、亚胺化方式对PI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封端剂的加入可有效降低PI的粘度,两种亚胺化方式的结合可以降低PI的最终亚胺化温度,得到的PI热稳定性高.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热致液晶聚合物(TLCP)原位复合共混物的流变行为、相容性、熔体结晶、耐磨性和微观结构.结果表明,TLCP的加入降低了共混物的扭矩,而增容剂离聚物的加入却提高了扭矩;少量TLCP的加入提高了共混物的结晶速率和结晶度,但是离聚物的加入反而降低了其结晶速率和结晶度;TLCP的加入能提高PET的耐磨性,离聚物的加入使PET/TLCP共混物的耐磨性进一步提高,离聚物的质量分数为5%时,PET/TLCP共混物的耐磨性最佳;TLCP在PET中能原位形成微纤结构,离聚物加入使微纤变小,分布更均匀;利用离聚物增容PET/TLCP所制备的工业丝编织成的造纸网,其使用寿命延长了20%,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4.
黄彪 《化工学报》2003,54(9):1315-1318
引 言自 1972年日本东京大学的藤 山鸟昭等和本多健一报道了在光电池中光辐射TiO2 可持续发生水的氧化还原反应产生H2 以来[1] ,纳米半导体多相光催化反应方面的研究得到了深入而广泛的开展 .光催化氧化法结构简单 ,操作条件容易控制 ,氧化能力强 ,无二次污染 ,加之TiO2 具有化学稳定性高、无毒、价廉、催化活性高等优点 ,因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2 ] .TiO2 粒子形态 (包括粒径、晶型、表面性质等 )对光催化活性有较大影响[3~ 5] .目前大多数研究中主要采用商品TiO2 或将其改性后使用 ,难以在催化剂制备时优化与催化活性密切相关的粒…  相似文献   

15.
纳米磷酸铝的合成和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吉寿  颜莉 《水处理技术》2002,28(3):146-148
固相模板方法150℃,2小时合成得到磷酸铝或纳米磷酸铝,这些物质通过XRD,IR,ICP或化学分析进行了表征。磷酸铝TG图谱表明从室温到1000度范围它的稳定性较好。进行了A1PO4及纳米磷酸铝对Ni(Ⅱ)的吸收性能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它们对Ni(Ⅱ)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16.
17.
涤纶切片的结晶性能及其对POY结构均匀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DSC等方法研究了几种涤纶切片的等速降温结晶性能,提出了用熔融结晶峰的半高宽/峰高的比值、过冷度和结晶度来定量表征的方法,并结合纺丝过程讨论了其对POY成形时结构均匀性的影响。结晶性能差的切片,易得到结构均匀的POY。  相似文献   

18.
In this paper we demonstrate several series of experiments for the measurement of viscosity of neat glycerol and its aqueous solutions using a tank-tube viscometer. Measuring viscosity of highly viscous liquids with the tank-tube viscometer is easier than other types of viscometers. This inexpensive viscometer continuously generates numerous reproducible viscosity data of highly viscous neat glycerol and its aqueous solutions under given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such as a desired temperature and a desired concentration of water in aqueous glycerol solutions.

Fabricating the tank-tube viscometer is inexpensive, since this viscometer does not need sophisticated accessories such as a high-pressure liquid pump, a sensitive pressure sensor, and an accurate flow meter. The tank-tube viscometer consists of a large-diameter reservoir and a long, small-diameter, vertical tube.

The viscosity equation was developed under the following assumptions. Both the quasi steady state approach and the negligible friction loss due to a sudden contraction between the reservoir tank and the tube are valid. The kinetic energy of the emerging stream from the bottom end of the vertical tube of the tank-tube viscometer also is assumed to be negligible. Very viscous glycerol and its aqueous solutions were used to test the viscometer by comparing viscosity values from the viscometer with those from literatures.

The main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demonstrate effects of water as well as temperature on viscosity of aqueous glycerol solutions, applying experimental data of accumulated amounts of aqueous glycerol solutions at various drain durations to the newly-developed viscosity equation for the fabricated tank-tube viscometer.  相似文献   

19.
建立了高聚物沉淀分级方法,并对切片进行不同分子量分级后样品的统计分析,提出一种较为简明的又能表征分子量分布的新参量——分级参数 R,通过对国内外各种典型切片 R 值的测定.发现 R 值与高速纺可纺性有着密切的关系,切片 R 值高,可纺性较好;R 值低,可纺性差.R 值与聚酯切片制造过程中的工艺和聚合路线有关,通过 R 值可以预测切片对纺丝成形及后加工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涤纶短纤维后拉伸点的位置及其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Inventa的涤纶短纤维生产后拉伸工艺技术,其特点是将拉伸点控制在拉伸辊的表面上而非像通常那样控制在拉伸介质里。拉伸点后丝束与辊面间由于速度差别而产生快速摩擦,从而产生热板效应,使丝束的拉伸条件更柔和、更优越,拉伸丝束更均匀,并可减少最终产品出现因拉伸不足而形成的疵点。这种工艺的关键是丝束的拉伸点必须出现在一道拉伸机第6辊上喷淋油剂稍后的地方,且尽可能处于一条狭线上。通过改变拉伸点前后丝束的加热条件,可方使且有效地调整拉伸点出现的位置,从而将拉伸点控制在期望出现的位置上。这种工艺技术广泛应用于欧洲涤纶短纤维生产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