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排灌站工程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基础设施,为友谊农场的农业生产抗御洪涝灾害和稳产保收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为农民增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文章简述了友谊农场目前排灌站工程存在的问题、产生问题的成因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2.
洞庭湖区是湖南省著名的商品粮、棉、油、鱼基地,但洪涝灾害频繁。文中综合分析了在1996年特大洪水中,洞庭湖遭受灾害较严重的原因,并对洞庭湖二期治理工程提出了几条切实可行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3.
天津市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是增强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重要基础设施,介绍了天津市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现状,剖析了其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4.
1998年是宝泉岭垦区极不平凡的一年,旱、涝、雹、霜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给全局的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威胁。在抗御今年发生的各种自然灾害,尤其是特大洪涝灾害中,宝泉岭分局境内的水利工程设施再次发挥巨大减灾效益。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目前,全局的防洪工程减少...  相似文献   

5.
湖北省宣恩县洪涝灾害频发,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灾害分布广,危害严重。根据历年的洪涝灾害发生情况,分析洪涝灾害产生的原因及基本特点,提出防御洪涝灾害的工程与非工程措施,以提高抗御洪涝灾害的综合能力,减少灾害损失。  相似文献   

6.
云南省水旱灾害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瑞良 《人民珠江》1999,(1):18-18,42
由于地形地貌等因素的影响,云南省形成了独特的半年干旱半年雨的气候类型,干旱,洪涝灾害频繁,云南省干旱范围广,历时一般较长,成灾面积大,发生频率高,是影响全省农业生产最大的自然灾害,洪涝灾害往生是局部性的,一般历时短,破坏力大,在防治水旱灾害的过程中,要正确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重视灾害串的防治,正确处理防灾与减灾的关系,运用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减少水旱灾害的损失。  相似文献   

7.
冬春季是大搞农田水利建设的黄金季节,在近几年的农建工作中,结合新农村建设,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生活环境,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为目的,以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灌区骨干工程配套、农村安全饮水、农业综合开发及土地整理水利工程项目为重点,全面推动全区农田水利建设的开展,兴建了大量的水利基础设施。文章具体分析了郾城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8.
1 农建十年成就 回顾过去10年,延边州的农田水利建设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1989~1995年为第一阶段,修复水毁工程,恢复灾前水平;1995~1997年为第二阶段,防洪、灌溉等工程的修建和加固维修,巩固现有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提高标准,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明显的改善;1997~1999年为第三阶段,加大江河整治、灌溉等工程的投入,城市防洪体系基本形成,高标准、高质量灌溉工程陆续建成,开始发挥综合效益,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9.
1 改造农业生态环境采取防洪除涝和灌溉工程措施,来改造农业生态环境。1.1 防洪除涝兴建堤防、水库、排干、强排站、截流沟等一系列防洪除涝工程,就是要从水的大环境治理上入手,在区域规划治理中,要做到外水筑堤,内水强排,沿山截流建库,从而减少洪涝灾害。通过涝区治理、低产田改造、以稻治涝等措施,可改变区域小环境,增强抗御自然灾害能力,稳定农业产量,促进农业生态环境良性循环。1.2 节水灌溉脆弱的生态环境是东北部、西部农牧业发展、工业建设和能源矿产资源开发的重要制约条件之一,年降水量和水资源在时间空间分布不均,大部分地区受…  相似文献   

10.
省委省政府部署今年水利工作重点2月9日,《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1996年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意见》部署了今年全省水利工作重点。在抓好重点工程方面,《意见》指出,为改变我省农业基础条件脆弱的状况,增强其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1.
文中对山西省的历史旱灾、干旱情况、干旱特点、干旱成因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针对山西省水资源贫乏、水土流失严重,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依然十分薄弱,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的现实,提出了做好今后山西省抗旱工作的六点对策。  相似文献   

12.
今年我省自然灾害频发,损失惨重。从现在起,积极动员广大干部群众,不失时机地开展以水毁修复为重点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加快灾后农业生产条件的恢复,对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保障,具有十分重要的特殊意义。我就此讲几点意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增强新时期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责任感、紧迫感我省是旱涝灾害频发省份,特别是今年8月下旬以来发生的洪涝灾害,对灾区群众的生产生活和全省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据统计,全省有85个县(市、区)和3个国营农场的842万…  相似文献   

13.
湖南省防汛机动抢险队自 1997年成立以来 ,不断加强自身建设 ,严格训练 ,强化管理 ,开拓市场 ,抗洪抢险和以队养队能力不断提高。1 积极探索 ,组建机动抢险队伍洞庭湖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泊 ,堤垸保护面积110 0 0km2 ,耕地 6 6 6 7万hm2 ,在湖南的可持续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然而 ,洪涝灾害的频繁发生 ,又使洞庭湖成为一块险地。解放以后至 80年代 ,有 16年发生大的洪涝灾害 ,其中1954年发生的百年未有的特大洪灾 ,溃决堤垸 356个 ,淹没农田 39 2万hm2 ,灾民达 2 56万多人 ,称为世纪洪灾。随着自然和经济条件的变化 ,自90…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省水资源日趋匮乏,已成为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突出矛盾。为加快发展节水和旱作农业,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增强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特作如下决议。   一、要切实增强水资源危机意识和发展节水、旱作农业的紧迫感。我省是个农业大省,农业是社会用水大户。由于多年干旱缺水,农业灌溉方式落后,农业用水无序无度,利用效率低,浪费严重,加之大量超采地下水,水环境日益恶化,造成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严重制约着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改变农业传统种植和灌溉方式,加快发展节水和旱作农…  相似文献   

15.
洞庭湖区河道必须整治疏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洞庭湖区历年遭受洪涝灾害,损失惨重,究其原因主要是湖区河道泥沙淤积,行洪不畅,每次洪水都要带进大量泥沙使河滩淤高,泄洪能力削弱,形成恶性循环,洞庭湖在今后10 ̄20年很有可能发生大水灾,湖区河道必须整治疏浚,进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6.
农田水利工程是农民抗御自然灾害、发展农业生产、改善生活条件的基础设施,是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保障条件。但是,当前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农田水利工程效益的充分发挥。文章从柘城县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中发现的一些问题以及就工程运行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对策作一些力所能及的探索,抛砖引玉,期待对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工作的关注。  相似文献   

17.
论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难点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田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是农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农村经济、农村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我国的农业基础还很脆弱,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许多地方还是靠天吃饭,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对我国农田水利工程的调查,指出现有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在设计、施工、管理和产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为今后荣成市的水利工程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卷首     
肖伟 《中国水利》2005,(15):1-1
多年来的中央一号文件都将关注点放在“三农”问题上,这说明农业在我国是安天下、稳民心的基础产业和战略产业。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面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也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我国要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乃至逐步实现现代化,关键是要解决好“三农”问题。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目前,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实际上还是水利发展滞后,水利基础条件不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要提高农业抗御水旱自然灾害的能力,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必须从水利基础设施入手。要做好农村水利工作,就要以邓小…  相似文献   

19.
关于提高抗御旱灾能力有效途径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旱灾已成为制约农业以至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如何提高抗御旱灾成为水利工作的重点。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建设水源工程,最大限度发挥大型控制性工程抗灾作用,特别是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是抗旱减灾、提高灌溉保证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安徽省人民政府最近召开全省农业形势分析会议,讨论和研究了加快安徽农村经济发展的具体措施,把水利建设列为今后必须抓好的三大重点之一。会议回顾和分析安徽农业发展的情况,认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薄弱是目前影响安徽农业发展速度的主要问题之一。建国三十五年来,安徽的水利建设虽然取得一定的成绩,具有一定的基础,对农业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左’的错误的干扰,基础还是比较薄弱的,抗御不了较大的自然灾害。据统计,建国三十五年来,就有二十五年受灾(其中十九年水灾,六年旱灾)。最近几年,不少地方连年受灾,严重地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会议认为加快安徽农村经济发展的步伐,必须抓好三个重点;一、把农村改革引向深入;二、加快乡镇企业的发展速度;三、狠抓水利建设。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