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3,(9)
微博舆情是民众在微博空间里的舆论反映。近年来,民众借助微博表达意见、讨论公共事务、维护公民权力的事件屡见不鲜。微博舆情成为反映社会现实的一种"镜像"。它具有传播主体的去中心化与圈子化、传播内容的理性与非理性、传播过程的阶段性与周期性、传播路径的点对面与裂变性等特征。微博舆情的发酵,聚焦了网络民意,成为舆论演进的助推器,构筑起全新的社会舆论形态。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8,(1)
[目的 /意义]研究微博谣言传播的共同特征及其发展规律,可以为相关机构提供决策依据,对微博谣言的治理与干预程序化、常态化有重要意义。[方法 /过程]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构建微博谣言传播网络,结合该方法的相关指标与微博的特征,从连通性、凝聚性、距离等维度对传播网络展开分析。[结果 /结论 ]以"年薪十二万加税"谣言为例,通过数据采集与结果分析发现:同一主题下微博谣言传播路径会因一部分同时参与了多条微博转发的用户而相连接;单条谣言传播网络的结构具有一定的共性特征,可归纳为单点爆发式、多点触发式以及多点连爆式。在具体的舆情策略制定上,不应采取简单的一刀切,而是要对不同结构的微博谣言传播网络采取差异化的应对措施,进而实现微博谣言的精准治理。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3,(10)
本文通过对微博谣言研究现状的分析,发现微博谣言研究存在两方面不足:1、对微博谣言产生的原因,过多的归结于社会或者网络,忽略了微博平台自身。2、学者提出的对策过于单一化,未形成一个统一的治理系统。本文在系统论的指导下,提出了微博的"阻链传播模式"、"喇叭效应"等概念,以微博传播系统的四个子系统为出发点,找出微博谣言产生的源头,并且提出了系统的治理策略,为微博谣言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3,(2)
本文分析了"微博两会"的传播现状,指出了目前"微博两会"面临的若干问题,并探讨了有效利用"微博两会"放大其正功能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3,(12)
相较于传统媒体,微博由于其在信息传播速度、广度和便捷性等方面的优势,加上其庞大的用户数量,对社会事件的介入和参与能力越来越强,成为社会舆情传播的新途径和集聚地,打破了原有舆论格局中传统媒体的中心地位,形成"新的舆论中心"。随着媒体微博向新闻舆论领域的纵深发展,它在新闻传播与社会舆论引导方面的问题也逐步显现出来。因此对当前媒体微博舆论引导方式的分析,可以为增强舆论引导有效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3,(5)
进入自媒体时代,传统媒体面临的挑战不断,微博带来的冲击最为激烈。不少传统媒体对应之策就是开办自己的官方微博,但大多数传播效果不理想。商业微博运营中微博矩模式的出现为传统媒体带来了新的启发,传统媒体运用微博矩阵可以系统解决微博运营难的问题,解决仅有一个官微"战斗力"偏弱,定位不清等难点。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3,(9)
2011年是媒体微博年。在微博的多元化、开放性、互动性的特点受到大众追捧的同时,微博的主体去中心化,信息碎片化与病毒式的传播的弊端也给作为信息"把关人"与舆情"瞭望者"的媒体以前所未有的压力。如何将微博这个虚拟媒体空间关注和现实传播环境相结合,做好线上与线下的合作互助,是媒体微博能否长久生存的一大问题。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3,(5)
本文以新浪微博为例,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对微博广告传播效果进行研究分析,对制约微博广告传播诸多因素进行归纳,并提出相应的对策。该研究旨在填充商业化进程中微博广告发展的理论不足,希望能为微博广告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本文以品牌传播为线索,探析企业微博的产品运营,为品牌传播寻求更广阔的的空间。企业微博是企业信息时代VI应用的有效延伸微博,以其门槛低、病毒式传播、短平快的特点,时刻"准备"着将你推向众人的眼球和舆论的浪尖,可以说"一夜成名"的几率大大提升。仅以新浪微博平台为例,根据DCCI2012年最新调查显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3,(1)
本文以新浪微博为例,先对国内外微博发展现状进行介绍,再探析新浪微博的流行原因及发展趋势,得出微博时代的传播模型,通过此传播模型分析微博较其它媒体的传播优势。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21,(3):57-65
[目的/意义]协同传播为政务微博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提供了一种新的信息传播策略,深入探究政务协同传播效果的影响因素,有助于提高政务微博传播效果,增强其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能力。[方法/过程]以江苏响水"3·21"特大爆炸事故为案例,运用网络爬虫工具收集江苏省各政务微博协同传播的相关数据,以转发数、点赞数和评论数为协同传播效果的衡量指标,构建政务微博协同账号特征和协同传播特征对传播效果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结果/结论]粉丝数量、粉丝质量、协同数量、协同类型对政务微博协同传播效果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行政级别仅对传播效果中的转发数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认为今后应该重视政务微博协同传播,提升单个政务微博的影响力,合理组织政务微博协同形成资源互补,从而提升政务微博协同传播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3,(5):58-59
体育营销体现出体育品牌的特殊性,微博营销体现出网络营销的时效性,将二者结合起来便形成了体育品牌的微博营销模式。本文从体育品牌的微博营销概念谈起,深入分析了微博营销的优势和弊端,为体育品牌的微博营销策略提出了三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4,(2)
微博这种传播平台一经出现,便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但当前众多研究仅仅关注微博媒介本身,对于传受心理方面的研究甚少。然而人类作为传播活动的发起者和承受者,他们的心理对于媒介作用的发挥具有重要作用。鉴于此,本文在探讨微博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传受心理,提出了"策划心理"的观点,并且进一步提出了一系列的策略和措施,去规避微博传播中的一些问题,以期提高微博传播的信度和效度。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3,(14)
微博的频繁使用形成了一种新型的媒介文化,即微博文化。微博文化链接了人际传播、群体传播和大众传播的多重空间和文化形态,体现强大的渗透力和影响力,本文通过微博文化的共享性、延伸性、流动性,结构化和碎片化的冲突以及难以对抗外来干扰的特征,提出微博文化传播面临的问题,其一,消费主义对微博文化的影响,其二、微博文化缺少统一的价值引导和精神约束,因此必须建立有效地市场化规则,实现和谐有序的微博文化空间。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4,(1)
<正>作为新兴的传播手段,微博在媒体发展迅速的今天呈现出了欣欣向荣的态势。互联网的诞生让我们实施了快速的生活节奏,而微博的到来,进一步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作为一种新的信息传播形态,微博的传播速度是呈立方式的增长的,远远超过了传统媒体时代中的任何一种媒介产品的传播速度和广度。微博的出现,给企业管理者一个考虑新的传播形态给予企业营销发展的机会。微博营销是营销策略中一种现代化的新兴营销手段,通过微博这个平台来推广品牌,微博传播可以提升公司的人性化形象,扩大品牌的影响力,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的重要选择。微博营销时代已经到来,那么微博营销究竟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吸引力呢?微博营销又有什么作用呢?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4,(6)
中国的网络社会现在已经进入"微博时代",刷微博成了网民必不可少的娱乐消遣活动。微博传播具有文本的碎片化、裂变性、人人皆媒体等特征,这些特征在促进微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助长了垃圾信息泛滥、谣言满天飞等微博中的伦理失序现象。需要博主、媒体、政府共同努力净化网络环境,推动微博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3,(6)
微博流行体是微博乃至网络社会中最为活跃的话语体系,"甄嬛体"、"元芳体"、"玛雅体"等流行体的风靡与注意力经济时代的到来息息相关。本文以微博流行语作为研究对象,从注意力经济视角剖析其传播特征及成因问题,以期通过网络语言的研究加强对网络社会的了解。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4,(25)
我国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期,各种矛盾相对集中,各种突发性案件屡有发生。新技术、新媒体的发展,使得传统主流媒介不再是突发案件报道的唯一主角。微博作为新媒体的代表,凭借其独特的技术优势崭露头角。"5·28"招远麦当劳杀人案件发生后微博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以丰富的内容广泛的影响展现出出色的传播优势,但也因其自身的特点对案件的进展造成了一定的消极作用。本文就结合具体的实例对突发案件中微博的传播效果作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9.
<正>近日,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公安消防大队开通了"普陀消防"新浪微博,开设了一条宣传《浙江省消防条例》的新渠道。微博围绕消防业务、宣传教育、文件传达等内容,以简单明了的方式报道大队灭火救援和传播相关的消防知识,让网民第一时间了解消防各种信息,受到广大网民的欢迎和认可。自微博开通以来,"普陀消防"及时发布宣贯《条例》的相关信息,呼吁网友关注《条例》,积极参与《条例》网络知识竞赛,引起部分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省市级媒体记者的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3,(4)
微博是近年来出现的广受欢迎的一种网络交流形式,已经普及到了人们生活中的各个角落,但是也是因为微博时效性强,传播范围广的特点,使得生活中的一些小事经过人云亦云形成一个"舆论场"。本文将对新浪微博"群呼现象"及其路径形成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