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Planning》2014,(2)
随着品牌营销策略日益多样化,娱乐营销应运而生。在娱乐节目强大的收视率的助推下,越来越多的商家选择在娱乐节目中植入广告以增强宣传效果。通过分析品牌的意义与内涵,及企业品牌营销中的品牌定位、品牌形象塑造和品牌营销的策略,提出品牌营销应明确品牌的传播目的;抢占先机,先入为主;灵活运用组合传播策略;注重顾客亲身体验;创新品牌赞助活动形式等对策。  相似文献   

2.
上海市娱乐体育设施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娱乐体育由于其活动的业余性、参加者的广泛性、组织实施的分散性以及旨在满足参加者自身需要等一系列与高水平的竞技体育迥然不同的特点,使得它的发展条件在主体和客体两个方面都与竞技体育有很大的不同。着重以娱乐体育为切入点,努力拓展以往对体育产生的固有观念,架构起群众的娱乐体育观念。同时,以发展较完善的上海娱乐体育设施体系作为主要实例和线索,把从殖民地时期的跑马场一直到新近落成的国际赛车场的上海娱乐体育设施发展脉络进行梳理与回顾。揭示了娱乐体育设施的迅速发展正在掀起新的篇章。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3,(9)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抢占最大的市场份额、争取更多的受众,走新闻娱乐化道路成为各种媒体不谋而合的选择。与传统新闻相比,拥有快捷、海量、自由、多媒体等优势的网络新闻则是新闻娱乐化队伍中的主力军。然而,网络新闻娱乐化现象日趋严重,很多新闻走入歧途,沦为纯粹的娱乐工具。本文着重探讨了网络新闻娱乐化凸显造成的"娱乐至死"问题,使大众重视并认真理性对待之,力求使网络新闻报道减少不良娱乐色彩,回归新闻真实本源,从而构建起与"和谐网络"相适应的新伦理、新文明和新秩序。  相似文献   

4.
正如何处理好餐饮环境与娱乐空间之间的关系,如何通过娱乐空间的设计效果来突出设计主题,是教学中较难把握的一个环节。本文通过对餐饮环境中娱乐空间的设计理念定位、色彩设计、文化表现方面的探讨,以期在教学中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设计出高质量的作品。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3,(11)
体育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体育内容的报道形式也从过去重视竞技比赛为主到如今多角度并展示出娱乐化的影子。娱乐化可以看成是社会这个大市场的需求才得以发展下去,然而,过度的娱乐化也让媒体从业人员反思。本文主要探讨了体育娱乐化的成因及应对过度娱乐化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3,(7)
娱乐新闻作为一种独特的新闻类型,其标题亦有着与众不同的特点。从熵与冗余的角度对娱乐新闻标题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娱乐新闻标题中存在着要素模糊之熵、事件意外之熵、字词用法之熵的特点,同时标题中还有着人物冗余、事件冗余以及连续报道的冗余等特质。为使娱乐新闻标题达到最佳传播与接收效果,熵与冗余的运用还需在合理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3,(7)
电视节目的娱乐化、庸俗化、低俗化,一直受到学术界的批判。媒体社会责任的缺失,一方面与媒体自律有关;另一方面与法律、法规、政策监督有关。近年来出现了政策法规与地方电视台博弈,这种政策与实务之间的矛盾,也是电视节目发展过程中的必经阶段。但如何协调者两者的关系?本文试分析电视节目娱乐化与制度化的困惑,探讨如何把握两者之间的平衡,以期更好促进电视节目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5)
新媒介带我们进入了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在这里娱乐思维覆盖了一切公共话题和言论,一切文化内容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新闻也常以娱乐化形式呈现,人们在信息海洋中追逐娱乐快感。新媒介的娱乐化倾向是否必然是负面的,该如何看待这种社会趋势,重读波兹曼的名著《娱乐至死》会给我们带来新的启发。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5)
本文从我国电视节目娱乐化问题的产生背景着手,分析了该问题在价值观念、社会文化、媒体公信力等方面的影响,并从电视媒体商业化发展、受众自身需要与跨文化传播等角度探讨了该问题的成因。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4,(15)
近年来,新闻娱乐化在我国日益兴盛。这种现象不但显现于各类都市报、晚报,而且渗透于广播电视乃至网络。正如陈力丹教授所说:"娱乐新闻和娱乐类的板块越来越成为传媒经济效益的增长点,这是大势所趋。"新闻娱乐化现象是新闻报道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是媒介发展不可避免的组成部分,在各种新闻报道中不仅报道总量上软新闻比例高,而且在报道形式上也偏向娱乐化。从英语新出现的单词"Infortainment"来看,新闻娱乐化即"Information"(信息)和"Entertainment"(娱乐)的结合,人们在娱乐中获取信息。这也说明新闻娱乐化现象不仅是我国独有,而是世界普遍现象,我国媒体产业正是为了迎合时代潮流,新闻报道越来越朝着娱乐化方向发展。本文在分析我国新闻娱乐化原因基础上,结合一些具体案例分析了其正负两方面的影响,并试图对这一热潮进行冷静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邓红梅 《建造师》2010,(7):362-364
近年来,娱乐新闻已成为我国新闻执导竞争“最后的领地”,竞争愈演愈烈。娱乐新闻在为受众提供娱乐、缓解压力的同时,对提高受众的审美情趣、加强教育引导方面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娱乐精神     
《家饰》2013,(8):24-24
暮枯燥的生活,调皮的设计,让家,让生活,娱乐起来吧。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5,(35)
随着近些年来娱乐文化的盛行,娱乐新闻已经成为新闻传播活动的主要内容,作为大众传媒新闻的一个分支,它不但促进了社会交流形式的变化,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大众的休闲文化生活,在引导公众舆论与信念上方面更是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很多媒体为了推动了"眼球经济"的发展,使娱乐新闻逐渐蜕变为娱乐圈的新闻,有时甚至沦为"绯闻"和"炒作"的代名词。为扭转这种不良风气,分析娱乐新闻报道媚俗化的原因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陈慧中 《现代装饰》2014,(11):29-75
<正>世界著名的媒体文化研究者和批评家尼尔.波兹曼曾在他的著作《娱乐至死》一书中,表达了对二十世纪后半叶美国文化中娱乐化倾向的探究和哀悼,娱乐是否会让文化精神枯萎?是否会让文化成为一个监狱?是否会把文化变成一场娱乐至死的舞台?诚如波兹曼所观察到的,信息化时代,人们热衷于快速接收轻松且丰盛的内容,以一种"泛娱乐化"的态度面对一切,从而逐渐失去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娱乐至死"是一种极致,也是波兹曼对于未来文化发展的担忧,这当然不是我们所要倡导的方式。然而,在快速发展的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4,(36)
本文从五个方面分析了体育明星娱乐化现象产生的原因,并对这五点因素间的相互关系做了相关阐述。笔者认为体育明星娱乐化现象是现代文明社会的发展的独特现象,不能一味打压,要向对社会有益的方向引导。  相似文献   

16.
娱乐帝国     
Nokia CLub通过驾驭材料、灯光和面积与体积的比例关系,实现“伟大创意”的开发。通过运用极富民族特色的布料,建材和灯光效果营造出灵活多变的表演空间,将设计与“表演”融为一体,相得益彰。在创造了极具创意的空间的表象之后是为人们创造了在公共空间中交流娱乐的伊甸园,于是空间与沟通在实质上发生了共鸣,达到了完美的结合。  相似文献   

17.
在《娱乐至死》里.波兹曼指出.一切公众话语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肩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波茨曼的警告颇有道理。娱乐已经深入我们的生活,成为无法忽视的一部分。工作愈严肃、愈紧张.我们对娱乐的向往就愈迫切。某种程度上讲.娱乐已经成为一种探险之旅.在这里体验平时不可得到的刺激.惊险、兴奋、激动甚至幸福。 本期专辑“娱乐空间冒险之旅”将带您游览位于布宜诺斯艾利斯.马来西亚、香港、上海、北京、杭州、西安七个城市不同风情的娱乐空间.开启一段娱乐空间的冒险之旅!  相似文献   

18.
易倩 《中国厨卫》2008,(2):26-33
当厨房从最初的基本功能逐步完善至今,我们开始发现它好玩的一面。色彩活跃的橱柜,造型独特的龙头,可自由移动的推车,小巧有趣的电视……新颖而人性化的设计让我们无时无刻不感受到厨房中的乐趣,以娱乐的心情渡过愉悦的每一天。[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5,(35)
当前高职英语课堂出现娱乐化现象。娱乐化课堂的的产生有着深刻的文化背景和现实基础,教育者应以反思高职英语课堂娱乐化为契机,推动高职英语教学以健康有益的方式发展。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9,(26)
在崔、张故事流传过程中,"王西厢"对郑恒形象进行了改造,无论是其丑陋的外表还是黑暗的内心,都愈加鲜明突出。在积极娱乐视角下,"王西厢"中新的郑恒形象的形成,和观众读者积极娱乐的要求有重要关系,而"王西厢"的改造,使这一形象、同时也使作品,更好地实现了积极娱乐,凸显了作品反抗束缚、征服环境、追求自由爱情和美好生活的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