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lanning》2013,(10)
人们常说一篇成功的新闻作品,需要"七分采访,三分写作"。县级电视台记者的优势在于在基层,更贴近民生,可以更真实地反映基层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那么在当今全社会都关注民生的大环境下,作为时政新闻记者,如何让时政新闻贴近老百姓,使老百姓更喜闻乐见呢?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11)
县级台身处基层,要开展好"走转改"活动,应压缩会议新闻和领导活动新闻,开辟服务群众的小专题小专栏,将更多的新闻版面和报道空间留给基层农民群众。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3,(12)
新闻战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要求新闻工作者深入基层,传递党的声音,报道群众喜闻乐见的信息,以提升舆论引导能力。新闻采访的过程就是调查研究的过程,调查研究无疑是新闻工作者走基层必备的硬功夫。新闻工作者只有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才能确保新闻的真实性,才能提升舆论引导水平,增强报道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3,(7)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新闻战线深入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目的就是推动新闻工作者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己任,切实将群众观点、群众路线体现在新闻宣传实践中,采编出一大批导向正确、读者喜闻乐见的好新闻,引领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本文就一篇获奖新闻作品的采写历程,阐述广大基层是好新闻的"沃土",并提出只有采取沉下去捉"活鱼"、弯下腰"心贴心"等方式,才能确保"走转改"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10)
全国新闻战线"走转改"实践活动进行如火如荼,本文以"走转改"实践活动下的新闻作品出"精品"的角度考量"走转改"的实际成效,举例佐证了《皖西日报·大别山晨刊》通过开辟"社区新闻"版块,挖掘基层"活鱼"的成功案例,从中分析"走转改"的实际内涵在作品中的体现,从新闻作品的选题、采访、细节和语言写作等,多角度探讨"走转改"新闻报道值得借鉴的成分。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9)
最鲜活的新闻来自基层,好新闻是用脚板跑出来的。只有走下去:基层一线"抓活鱼";融进去:贴近百姓"接地气";沉下去:带着思考"解难题",才能跑出好新闻来。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4)
自2011年8月开始,中宣部、国家广电局、新闻出版总署等五部门,联合提出在全国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以来,给整个新闻界带来一股清新之风,贴心百姓心声的新闻作品不断涌现,受到观众的好评。本文从叙事学角度探讨陕西电视台新闻联播中的《记者走基层》板块的叙事视角、叙事主体和叙事结构,为今后更好地做好此类栏目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3,(10)
新闻前辈穆青曾经说过:勿忘人民。作为从事"三农"战线新闻采访的年轻记者,我们要"胸怀理想、心中有爱、脚下有根",心里始终装着农民,时刻关注农村,事事想着农业,以对党委政府和农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不断加强学习、扎根基层,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努力做"专家型"记者,助力破解"三农"发展难题,力争在"三农"新闻战线做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9)
<正>"走转改"的核心是群众路线、群众观点。事实上,就是要求记者、编辑、主持人,以及制片人和中心领导真正沉到下面,到基层中去发现新闻,解读新闻,评判新闻的价值,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书面文件、新闻发布会和统发材料的基础上进行报道。"走转改"的实质,是要讲真话、实话、老百姓能听得懂的话,是尊重新闻规律的具体体现。一、坚持新闻性和功能性的有机统一在新闻报道中,要真正践行"走转改"的宗旨,新闻中心要求所有有新闻报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4,(35)
<正>当前,新闻策划作为新闻传播活动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已经为大多数媒体所运用。策划成功能更好地提炼报道主题,更好地揭示新闻事实本质,反之,就会导致"领导不愿看,群众不叫好"的尴尬境地。中央电视台"系列报道《走基层》"就是将新闻策划成功运用到了采访报道中,才取得如此轰动的效果。归结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借鉴。1策划的成功源于创新新闻策划是新闻工作者按照新闻规律,主动参与、分析、判断、构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3,(9)
中宣部等五部委《关于在新闻战线广泛深入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意见》发布后,全国地市党报积极行动,以实际行动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紧密结合。池州日报社在"走转改"活动中,坚持贯彻群众路线,全体采编人员深入基层一线走得深,转得快,改得实,以实实在在的举措确保活动见成效。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3,(10)
自新闻战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开展以来,淮北日报通过下基层捕捉"活鱼",在农村经济报道方面进行了积极尝试和探索,进一步密切了与基层的联系,拓宽了报道领域,加大了农村经济报道的深度和力度。本文结合淮北日报在"走转改"中的实践,谈谈如何提升农村经济报道水平。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4,(5)
走进基层,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应成为新闻工作的一种常态。作为一名"三门记者",通过下基层挂职锻炼,提升了应对复杂局面、服务群众的能力,对基层、宣传报道工作有了更为全面和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4,(4)
县级台处于我国四级办广播电视的最基层,长期以来,受党内存在的"四风"现象影响,广电从业人员在自办节目中也会时不时地流露出"四风"现象,如何根治?作者提出了一要勇于责任担当,自觉在新闻采制中破除"四风";二要认真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始终把人民群众作为新闻采编、传播和接受的主体。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4,(7)
新闻媒体要提高新闻报道质量,就必须深刻认识"走转改"活动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加强与群众的沟通和联系。本文从走基层入手,阐述了新闻社会价值的提升离不开"走转改"这一推手。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3,(7)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已成为新闻战线"唱响时代主旋律,传播社会正能量"的有效途径。然而,作为新闻工作者,如何才能常流水不断线,深入基层接"地气",脚板底下写"生气",作品出手冒"热气"。笔者认为,必须把着眼点、着力点、着重点放在练好学功、苦功、磨功"三功"上,否则走了基层,并不代表抓住了"活鱼",抓住了"活鱼",并不代表写出了"生气",写出了"生气",并不代表"正能量"快速传播。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3,(10)
地方党报所掌握的经济新闻素材有限,难免会陷入无米之炊的境地。如何从有限的新闻资源中拎取出有价值的经济报道?笔者认为,只要记者用心,能够吃透政策,善于从调研中、在基层采访中发现经济热点,抓一些"活鱼",就能写出高质量的稿件。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3,(24)
<正>当前,新闻策划作为新闻传播活动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已经为大多数媒体所运用。策划成功能更好地提炼报道主题,更好地揭示新闻事实本质,反之,就会导致"领导不愿看,群众不叫好"的尴尬境地。中央电视台"系列报道《走基层》"就是将新闻策划成功运用到了采访报道中,才取得如此轰动的效果。归结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借鉴。1策划的成功源于创新新闻策划是新闻工作者按照新闻规律,主动参与、分析、判断、构思、组织设计,利用媒体自身影响而产生的创造性劳动。因此,创新是电视节目的生命力所在,没有创新就不可能有节目策划意识的形成。创新依赖于创造性思维,没有创新,没有卓越的构思,只能是一种常规、平庸的计划。一味跟着人云亦云,就谈不上新闻策划。因此新闻策划就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转"。要注重选取百姓关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3,(12)
在"走转改"中增强新闻报道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作为摄影记者要认识到基层在新闻摄影中的主体地位,用多样化的拍摄手法,用图片拉近与读者的距离,用画质细节赢得读者的眼球。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3,(10)
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领导干部工作作风的改变,时政类新闻节目正在悄悄地"洗牌"——电视类头条新闻不再是主要领导的活动,而是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故事类报道。这样的"洗牌"要求时政记者真正做到"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把更多的新闻时段、更多的版面让给群众,用记者体验式、记录式等报道形式宣传群众、动员群众、服务群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