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2 毫秒
1.
《Planning》2019,(8)
随着媒介类型的日益丰富,新媒体已经成为互联网时代电视综艺节目进行宣传的重要手段,能否利用微博进行有效信息传播与扩散,已经成为综艺节目宣传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决定了该节目的收视率与关注度。本文以湖南卫视《声入人心》为例,从媒介融合和内容融合两个角度来对该节目的微博宣传特点进行分析,从而探究融媒体时代综艺节目实现电视与微博融合传播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16)
随着传媒技术的不断更新和进步,媒体市场的传播形态也在随之发生变化。微博以其具有即时、互动、快速等传播优势进入人们视野并博得大家喜爱。微博进军媒介市场引起整了个传统媒体包括电视媒体的重视,电视与微博交融也似乎成为了电视媒体不得不走的路。本文主要从微博与电视媒体与微博融合的现状分析,他们的发展趋势状况分析以及解决电视媒体与微博融合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三个方面去探讨电视与微博的融合传播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的日益进步、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成熟,新媒体如雨后春笋般迅速涌现,新媒体产业迅猛发展成为最近几年我国传媒业发展中的一道亮丽风景,深刻改变着信息传播环境和传媒经营业态。因而,新兴媒体的崛起和发展使得电视媒体等传统媒体受到冲击。新的传播媒介的出现,打破了旧的、传统的传播方式,使传媒领域涌现出了新的内容生产方式、受众分类、传播手段以及新的盈利模式。电视媒体作为传统媒体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电视媒体的主流地位被逐步动摇。但同时传统电视媒体可以借助新媒体的渠道拓展其媒体空间,做跨媒体传播,创建新旧媒体之间的伙伴关系,从而实现媒介融合与共赢。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3,(10)
博客和微博等新媒体的出现,使我们的信息传播越来越快。受众对新媒体的青睐,使得传统媒体纷纷与新媒体合作。值得关注的现象就是各大传统媒体进驻微博。这一现象对传统媒体是有利还是有弊,本文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20,(4)
新媒体时代,电视帮忙类节目遇到电视受众减少、受众寻求电视帮忙的意愿降低和节目角色设定不清晰等问题。通过对安徽电视台《帮女郎帮你忙》节目的考察,本文认为帮忙类节目应该坚持立足民生、服务大众思想不动摇;明确节目定位,形成品牌特色;打造精品内容,强化电视媒体的专业性;紧跟新媒体时代的步伐,拓宽帮助渠道。只有不断创新变革,此类节目才能长久持续地发展。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2)
文化类节目《汉字英雄》在2013年的夏天推出后,迅速占领了暑期档的电视荧屏,本文从节目模式、传播模式、受众本位方面来分析与阐述该文化类节目的成功之处,并对其成功背后的发展瓶颈和现实隐忧作了进一步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3,(4)
面对新媒体的步步紧逼,利用、转型、融合成为传统电视新闻栏目的发展策略。微博低门槛、快速度、大平台的特性,使其成为最活跃的新媒体,正在改变着传统的舆论传播格局。电视新闻栏目可以利用微博抢时效、找线索、增强互动、创新节目、塑造品牌,从而提升栏目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22,(4):104-105
随着西方脱口秀节目的广泛传播,中国本土脱口秀节目——中国谈话类节目应运而生。谈话类节目的出现,使中国的电视传播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本文通过研究中国当代电视谈话类节目出现的原因、特点、产生的社会意义,以及受众参与谈话类节目的过程和参与形态的转变,指出受众参与谈话类节目产生的良好社会功能,进而探寻如何能使节目更好地满足受众需求并让受众自觉、积极地参与到节目中,最终达到促使电视节目不断发展和完善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9)
新媒体环境有助于广播节目拓展传播渠道、提升用户交互性,为广播节目的品牌建设提供了更大的舞台。交通广播维权类节目作为交通广播中最有竞争力的节目类型之一,如何在充满机遇与挑战的传播格局中更好地借力新媒体建设节目品牌,提高节目的影响力、公信力、推广度、到达率呢?本文以安徽交通广播《维权908》为例,从节目生产、传播渠道、品牌推广、用户互动四个方面分析其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进行品牌建设,以期为交通广播节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5,(7)
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强势而上,传统媒体尤其是都市报的路越来越窄,新媒体在传播中与生俱来的优势特性是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在全媒体时代,传统媒体不仅不能无视新媒体,更要有互联网思维,勇敢地尝试新媒体。传统媒体向新媒体的转型探索中,必须坚持发挥传统媒体的优势,用原创内容满足新媒体个性化需求,聚拢粉丝;改变传统媒体单向传播模式,坚持新媒体双向互动的特点,黏住粉丝;同时用利好政策,在机制上扶持转型探索中的传统媒体。实践表明,传统媒体人也能做好新媒体。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3,(8)
随着微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媒介生态环境也被改变,为了应对全媒体时代的挑战,抢夺话语权和舆论引导权,传统媒体也纷纷在微博上开辟了一方自己的新天地。人民日报微博便是在2012年7月22日所开设的。在开设官方微博之后,如何运营和传播,获得网民的关注和认可,实现与网民的有效互动,是传统媒体要探索的关键所在。本文以人民日报微博为例,对传统媒体微博在新媒体时代的传播策略做了浅要分析。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4,(6)
新媒体的崛起带来了传播格局的变革,受到冲击的电视新闻业纷纷做出改变寻求转型,积极与新媒体进行融合。头条新闻微博是新浪微博中粉丝量最多的综合新闻资讯类微博,它所发布的含新闻视频的微博整合多家新旧媒体报道,全面、即时、动态更新,是电视新闻与新媒体融合的代表之一。本文整理了头条新闻2013年8月的微博,分析其新闻视频的来源构成以及融合传播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8,(9)
在新媒体高歌猛进的势头面前,传统媒体如何在沉寂与复兴中选择成为一个严峻的问题。依托传播速度快、受众面广、互动性强、拥有海量信息等特征,打破时空界限的互联网已然成为新时代的宠儿,传统媒体的地位受到了冲击,传统媒体在新媒体环境下正在寻找破冰之法。本文以"春晚跨屏互动"为例,探索电视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4,(6)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网络的迅速普及,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视听新媒体作为一种全新的信息传播形式,极大改变了媒体行业的信息产生方式和传播手段。在媒介融合的不断推动下,视听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是一种必然趋势。本文对视听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发展态势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9,(35):131-132
新媒体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主要趋势和潮流,在传统媒体向新媒体的转变过程中,脱口秀节目也面临着机遇和挑战。脱口秀节目诞生于广播,在电视上大放异彩,赢得观众喜爱。相比于传统媒体时代,新媒体环境下脱口秀节目主持艺术风格发生了变化,具体呈现为主持人成为脱口秀节目的核心竞争力;新媒体环境下脱口秀节目更加开放,自由;文化型脱口秀节目日渐受到欢迎。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8,(10)
<正>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存在的概念,新媒体是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后形成发展的媒体形式,是基于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计算机、移动设备终端等向用户传播信息、提供娱乐的传播形态与媒体形式。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移动电视、数字电影等都是新媒体形态。当代社会中新媒体已经被普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9,(3)
当前大数据时代下,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也突显出它的优势,而且传统媒体的优势也逐渐被新媒体所融合,使得新媒体自身经验以及能力等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文章就主要针对大书籍时代下的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特征以及动力等角度进行分析,从而为实现两者良好融合提供保障,为促进当前我国传媒事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8.
<正>品牌是企业为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外在综合形象,是企业价值增值的重要工具。品牌的价值在于它在消费者心目中独特的、良好的和清晰的形象,并产生持续的市场竞争力。而新媒体是继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之后发展起来的媒体形态。在当下,以微博、微信、手机App等为代表的新媒体在信息传播数量和内容丰富性上已远远超过传统媒体,并不断挑战传统媒体的地位。国有企业必须积极转变工作方式,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才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4,(8)
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传统媒介生态环境也在改变,为了应对全媒体时代的挑战,重拾话语权和舆论引导权,传统媒体纷纷在微博上开辟新天地。河南日报微博在2013年2月28日开设。在开设官方微博之后,如何运营和传播,获得网民的关注和认可,实现与网民的有效互动,是传统媒体要探索的关键所在。本文主要分析了《河南日报》官方微博的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9,(8)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能够保障传播资源使用效率的提升,促进信息资源的共享,提高信息传播的速度和效率,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信息需求。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之下,电视民生新闻要利用新媒体拓展传播途径,增进与受众的互动,做好直播等,实现自身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