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8,(3)
文章以《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为例,从课前精心设计预习,为"神入"历史起航;课中用心捕捉生成,为"神入"历史导航;课后潜心反思课堂,为"神入"历史再航这三个方面来探讨"神入"历史的教学策略,以期让学生不仅爱历史,而且能够爱上历史课。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1)
目的:探讨学前儿童入园适应的影响因素。方法:以贵州省铜仁地区铜仁市为例,通过问卷调查法对各幼儿园的学前儿童入园适应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分别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学前儿童入园的影响因素不尽相同。大致可分为三类:家园合作的重要性、幼儿园环境设计的影响、家长的影响等。改善学前儿童入园适应的对策有:父母对幼儿的引导及培养,教师的素质、学校的活动等。  相似文献   

3.
种植曲屋面在优美纯粹造型的背后,隐藏着大量技术难题。成都雪莲堂美术馆种植曲屋面的深化设计,在边缘构造控制、悬挑结构固定、屋面排水组织、墙身节点防水等技术难点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为类似工程的设计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4.
沈伊瓦 《新建筑》2009,(5):110-114
分类和定名活动是人类语言和思维的基础,也是结构观念的文本研究可以切入的最基本层面。在《梦溪笔谈》和《营造法式》里,文献编撰的目录组织、结构类型划分、结构构件定名与释名等层次阐释了当时代结构观念的认知特征。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书院建筑形制浅析——以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素美  白旭 《华中建筑》2011,29(7):177-180
湖南长沙岳麓书院、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河南登封嵩阳书院和河南商丘应天书院为中国古代四大著名书院。该文通过对此四大古书院建筑形态及其形成机制的分析,指示出古代书院在功能、技术、文化、美学等方面的精髓所在,以期为当前文教建筑的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中国古代文人写意园中绘画与园林两种艺术形式的密切联系之叙述,揭示出古典文人写意园所具有的“以画入园“这一美学规律,进而说明古典文人山水园与绘画是相互补充、相互借鉴的共生关系,中国古代的山水园强调与绘画的互渗与交融,将绘画原则转借到园林的建造上,使园林艺术与山水画艺术有机地统一起来,二者互为依存,携手并进,形成一种有机互动之结构,从而创造出独特的中国园林意境。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6,(6)
文章从传统色彩出发,阐述了红色的发展变迁,和其最终成为中国的代表颜色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考工记》与《营造法式》是古代中国建筑技术的两部经典文本。《考工记》几千年以来被广泛阅读和研究,《营造法式》则流布惨淡影响甚微,直到当代被重新印刷与研究。两部经典传承的差异源于社会政治文化力量通过对阅读目标的引导,对文本写作的组织及其传播资源的控制限制了建筑技术以文本为媒介的传播,这是古代中国建筑技术典型的文本情境。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3,(2)
中国传统蒙学读物是中国古代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体系的物质载体,如何审视传统蒙学教材对现代语文教育的多元启示,是一个焦点问题。本文以《三字经》为例,主要从蒙学概述、基本内容、现代教育启示三个部分展开论述,重点探讨了《三字经》对现代语文教育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杭州加大了对地被植物的研究和应用,在传统景点改造中配置许多新优地被植物,从而大大丰富了景观多样性和植物多样性,提升了景点品位。以曲院风荷公园为例,在对其地被植物种类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和总结了该公园地被植物的应用历史、现有种类及其具体的应用方式,并据此提出了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认为今后应大力开发应用乡土地被植物;尽量选用植株低矮的地被植物;在选择地被植物进行配置时坚持适地适种的原则;园林应用中应尽量选择自然高度在30~80cm左右的地被植物。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6,(5)
造型艺术中的空间,通过不同层次的体现,主要用来显示物体形象的深度与广度,以及形象与形象之间的构成关系。中国古代绘画在空间营造上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经验,至今仍作为营造空间的标准例证。文章以顾恺之的作品《女史箴图》为例,解读中国古代人物绘画中空间营造的特点与方法。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3,(19)
中国电视纪录片的叙事在新时期中体现出很多新的导向,如:以收视率为评价标准,以故事化为主要手段,以国际化为远期目标。而《舌尖上的中国》恰恰是这种新导向的一个集中反映。通过探索这种新的导向,中国电视纪录片便能够更加适应国内外观众的收视习惯,真正变成电视荧幕上的重要一员。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3,(22)
《格列佛游记》是英国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享誉世界的名著。这部作品虽然讽刺现实,但作者却充分发挥了他的想象力为读者构建了一幅绚烂多彩的海外画卷,以一种幻想旅行来影射和讽刺现实世界的种种,实际上这些并非是作者独创的,无论是海外异国还是人物形象,都可以在古代神话中找到踪迹,这充分体现出了这部作品中所蕴含的神话思维。本论文的主旨在于研究《格列佛游记》和中国古代的优秀神话作品《镜花缘》在神话思维表现上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明初,倭寇对中国沿海地区的侵扰加剧。经过与日本的一系列交涉未果后,明朝政府加紧建设海防体系。由于时间紧迫且地域跨度大,因此在海防城池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采取了一定的有利于快速设计和施工的措施。本文以卫所聚落为例,结合史料研究和调研成果,以山东、浙江和广东防区为重点,探讨明代海防卫所聚落在城池总体规模和内部布局两个层面的模数化的思想。研究表明,南方海防卫所聚落的规模明显大于北方,但各个防区内部的聚落规模是相似的。此外,海防聚落也存在内部布局模数化的思想。  相似文献   

15.
王越  林箐 《风景园林》2019,26(1):96-100
在快速城镇化发展的背景下,古城保护与历史文脉传承成为研究的热点。为研究古代城邑景观体系的营建智慧,本文从风景园林视角出发,以古青州为例,通过地方志的整理、舆图改绘及ArcGIS软件辅助研究的方法,从古青州城历史沿革研究入手,将景观体系构成要素分为自然山水、人工体系及意象空间3类,并从度地、营城、理水、塑景、成境5个方面分别探讨古青州城景观体系的营建理法,得出多因影响下的城池择址,山—水—城一体的城池营建,以防洪和满足城邑生产生活为目的的水系梳理,以园林、风景名胜为依托的景观塑造以及以"八景"为核心的意境营造5个方面营建智慧。系统地梳理了古青州城景观体系的构成与特征,以期为中国其他古城历史文脉及地域特征的传承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6.
高元  武廷海 《城市规划》2018,(6):30-35,67
中国传统寺院具有科学、技术和艺术多重价值,山前区域的寺院多与自然环境相呼应。本文以广德寺为例,从城乡规划角度切入,探讨山前传统寺院的空间规划设计。广德寺营建的本质思想是寺城同构,按照中国传统人居环境建设的规画传统,从仰观俯察、相土尝水、辨方正位、计里画方、置陈布势和因地制宜六个方面,探索了隆中广德寺及周边区域空间的形成规律和布局方式。广德寺结合周围地理环境,依城而建,遵从皇家规制,不仅体现了古代天人合一的空间设计观,而且体现了寺-田-村-林的整体创造观。通过历史空间格局价值的挖掘,提出历史空间格局的整体保护框架,划分发展分区,并提出相应政策。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徽州民居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徽居建筑的生成和发展动力与现状的研究,分析古代民居在当代的价值与保护方法。结果表明徽州民居的生成与发展的动力来源于其生命力。也许我们保护古民居的最好的方法不是妄加干预,而是任其自由发展。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3,(6)
纪录片是一种具有跨文化、跨时空传播属性的媒介形态,担负着记录社会、传播国家形象、交流文化等重要使命,它是实现对外传播的有效形式。从《舌尖上的中国》在国内外的热播,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示,为中国电视纪录片如何增强对外传播能力提供些许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4,(2)
我国戏曲博大精深,戏曲作品艺术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段都充满着多样性。而我国由于地理广阔,各省各地都有自己独特的方言和文化特点,每个剧种由于自身发展的特点,形成了本剧种的个性特点。各地方剧种由各地方言形成,而方言一般代表着一定的地域文化特点,这就使各地方言剧种的唱腔与曲调都具有独特的韵味风格。川剧是川话、粤剧是广东话、豫剧是河南话,这些充满当地风土人情的地方剧种以其独特的板式、旋律和唱腔,形成了各自的表演流派,对地方戏曲做好传承与创新,通过实践表演中的不断摸索,充分发挥戏曲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相似文献   

20.
吉安的建城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秦朝,自西晋以来的1700年间,古庐陵/吉州郡城虽略有偏移,但基本保持在今天的赣江西岸吉州区城市中心地带,并深刻地影响今天吉安市老城区的空间结构。今天吉安大桥西岸节点,正是唐朝以来吉安市城内与城外的交汇点,具有重要的区位价值。文章旨在追溯作为吉安人心中集体记忆的依托的该地块的历史空间形态的变革,以探寻一条未来的改造和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