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5,(3)
<正>叶圣陶先生说得好:"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阅读是作文的基础,阅读好像蜜蜂采花,作文好像蜜蜂酿蜜。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的,"读"是基础,"写"是目的。只有"读"这个基础打好了,才能厚积而薄发,但只"读"不写,就如过眼云烟。只有读写结合,才能相得益彰,学生的作文能力才会逐渐提高。《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环节:重视在写作中运用已积累的语言材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3,(4)
当下开展的"走转改"活动正走向常态化,从新闻事件真实与本质真实的关系的角度说,只有当事件真实与本质真实相统一时,这样的新闻才会有公信力,才能发挥其引领作用。而目前有些新闻中新闻事件真实与本质真实是相脱离的,本文分析了这种脱离的原因,认为新闻工作者只有深入基层,才能透过现象反映本质。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9)
自2011年8月中宣部等在全国新闻战线发起"走转改"活动以来,一大批接地气、有人气的稿件见诸报端。但是,少数都市报的新闻从业者在对"走转改"的认识上仍然存在着误区。只有端正办报思想,切实深入基层,深入一线,与群众打成一片,才能提升新闻品质,达到锤炼新闻队伍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3,(12)
新闻战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要求新闻工作者深入基层,传递党的声音,报道群众喜闻乐见的信息,以提升舆论引导能力。新闻采访的过程就是调查研究的过程,调查研究无疑是新闻工作者走基层必备的硬功夫。新闻工作者只有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才能确保新闻的真实性,才能提升舆论引导水平,增强报道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8,(1)
随课微写具有篇幅小、形式活、出手快、易操作、效果好等特点,特别适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推广使用。在随课微写的指导中,教师只有正确"定位",精心"定法",合理"定时",严格"定量",及时"定价",才能提高随课微写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3,(10)
党报的经济报道作为党报新闻产品的重要构成之一,落脚点在于为百姓提供有用有趣的经济信息服务。这就需要以百姓视角去关注经济生活中的本地人和本地事。报道要以人为本,从百姓关注出发,积极创新报道方式,下移视线,放低身段,善用数字,写人见事。只有这样生产出来的受众爱看、有用的新闻,才能赢得读者认同。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21,(7)
<正>文题从读过的文章中,选择最能打动自己的一篇,写读后感,要求联系实际,写出真情实感,语句通顺,内容具体。写作指导一、读懂原文写读后感的基础是读,所以,写作前,应该反复阅读。只有仔细地阅读,认真地思考,才能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从而抓住重点,把握文章的感情脉络;只有认真读,才能找到读和感之间的联系,即文章的中心思想。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9)
最鲜活的新闻来自基层,好新闻是用脚板跑出来的。只有走下去:基层一线"抓活鱼";融进去:贴近百姓"接地气";沉下去:带着思考"解难题",才能跑出好新闻来。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7,(14)
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读为本,并且以读为其他语文素养的依托,将语文听、说、读、写等素养有机地紧紧联系在一起。教学中,只有拟定"读"的基调,把准"读"的脉搏,抓住"读"的方法,加大"读"的力度,才能使缤纷多样的文本催发学生心中语言素养的"种子",真正提高"读"的实效。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8,(7)
<正>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所倡导的一种教学理念,是提高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一种基本手段。所谓的读写结合就是以课文为载体,设计与之相关"写"的训练,使阅读、写作、思维训练三者融为一体,通过以读代写、以写促读的训练,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升。如何才能用好教材,让教师真正实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呢?一、落实读,促进写读写结合,读是写的基础,只有读通了,读懂了,才能写顺。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4,(2)
都市报作为城市的主流报纸,是市民获得信息的主渠道,但近年来,都市报同质化显著。笔者认为,都市报只有在经济新闻等方面加大差异化,才能走出特色;只有提升经济新闻的力度和深度,都市报的差异化才能明显,才能提高都市报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4,(4)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写话必须强调先说后写,在说的基础上写,用"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说"是"写"的前提,只有加强"说"的训练,才能为写作打下扎实的基础。小学阶段,作文教学主要实施"观察认识训练""课内外阅读训练"及"成文训练"。为使学生有目的地、主动地参与到作文教学过程的每一环节中,我是从如下几方面着手进行的。一、激发兴趣,训练说话如果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形式单一,缺少变化,必然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因此,我们要采取多种形式激发学生说话兴趣,让他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8,(2):66-67
<正>作文是人们系统地表达知识和经验、思想和情感的书面语言形式,又是一种具有高度综合性、创造性的语言活动。它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的任务,又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那么如何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呢?我们只有积极探索阅读与写作的关系,才能真正给予学生生花之妙笔。只有以课文为依托,从读中悟写;用课外来拓展,以读促写;利用网络之便,赋予传统的"读写结合"新的力量,才能让老枝重新长芽吐蕊。在语文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在教学中虽是读写结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3,(10)
"三农"报道与农民的利益息息相关,只有带着对"三农"的深厚感情,本着对农民负责的态度,挖掘农村中的"亮点",多写农民关心的事情,带着感情与责任才能写出高质量的新闻报道来。"三农"报道要当好党、政府和农民的决策参谋,"三农"新闻报道要为农民谋利益,"三农"报道要多写农民关心的事情,"三农"报道要心贴心为农服务。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8,(5)
<正>八年级(下册·部编版)第五单元:学写游记"登山何必非极顶?"这是著名作家刘心武的主张,同样,他认为写游记完全可以随心所欲。写游记,同学们不妨记住四个字——舍、短、真、趣。"舍"就是学会舍弃,抓重点景物描写。景点太多,只有详写最有特色的地方才能突出特点。"短"不是指篇幅短,而是指文章涉及的时间跨度要短,时间集中有助于更好地组织材料。"真"是要写出真实、独特的游览感受,也就是将游览过程中的"摸一摸"(所触)、"闻一闻"(所嗅)、"听一听"(所闻)、"找一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3,(7)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新闻战线深入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目的就是推动新闻工作者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己任,切实将群众观点、群众路线体现在新闻宣传实践中,采编出一大批导向正确、读者喜闻乐见的好新闻,引领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本文就一篇获奖新闻作品的采写历程,阐述广大基层是好新闻的"沃土",并提出只有采取沉下去捉"活鱼"、弯下腰"心贴心"等方式,才能确保"走转改"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7,(4)
<正>"读写融合"是一个具有传统意义的话题,它既是一个课堂教学改革实践的永恒课题,又是一个落实学生本位理念,促进儿童读写能力协调发展的前沿性课题。目前,纵观读写融合的研究现状,大部分学者对"以读促写"这个话题研究的比较多,而对"以写促读"方面的研究就相对比较少了。但读与写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读离不开写,写也离不开读,只有把读和写有效地融合起来,才能真正提高儿童的阅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等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4,(9)
在网络媒体风靡海峡两岸并迅速发展普及的今天,新闻评论这一重要新闻体裁在对台网络传播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只有在坚持正确导向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创新涉台网络评论的内容与形式,提高涉台网络评论的质量,才能更好地适应对台传播的形势需要,更好地服务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大局。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5,(7)
<正>《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延伸。有人把阅读与写作比喻成采花与酿密,只有采到好的、新鲜的花粉,才能酿出甜甜的蜜;可见,阅读和写作是相辅相成的,只有智慧地把握好两者结合的策略,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常常把读和写严重地分离开来,未能真正做到读写结合。议论文是当今高考作文中常见的作文类型,它已经成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6,(3)
作为语文教师,只有最大程度地在课堂上"示范朗读",才能迫使自己不断地去练习、探索,朗读水平自然而然就会提高;课堂上只有教师的"示范朗读",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才能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课堂上只有教师"示范朗读",才能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融洽师生关系。课堂上只有教师"示范朗读",对文本进行成功的二度创作,才能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所描绘的意境中。教师轻如和风,重如洪钟,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范读,有助于学生掌握汉字的音、形、义,有助于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有助于把握文章的结构,所以它对学生语言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