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9,(5)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媒介审判也逐渐成为影响司法公正的消极力量。本文在分析网络时代媒介审判产生的原因和概括媒介审判的特征的基础上,从提高网民的媒介素养、加强媒介自律以及促进网络舆论与司法的良性互动三个方面提出了有效防止网络媒介审判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6)
"媒介审判"现象一直为人诟病,这种超越司法程序的媒体审判实质上是媒介舆论监督功能的畸形化。本文对陈永洲事件进行简要回顾,结合相关法律知识探析隐藏在事件背后的"媒介审判"行为,从而为我国规避"媒介审判"提出相关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10)
媒介审判是以明显的倾向性引导受众,形成一种足以影响司法独立审判的舆论氛围,使媒介凌驾于司法和法律之上,同时又让媒体角色产生错位。本文以郭美美案为例,从成因、预防等方面破解媒介审判现象,同时参考美国相关措施,对我国防止媒介审判提出启示。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4,(1)
网络时代中,许多司法事件、社会事件都在网络舆论的关注中演变为全民关注的事件。媒介审判在网络时代也呈现出了新的发展特点。本文旨在通过分析网络媒介审判出现的原因,提出防范措施。希望网络舆论可以激浊扬清,避免媒介审判等不规范现象的发生,传递正能量。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8)
网络让每个人都能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网络成为舆论的一种新的载体。许多司法案件在网络舆论的关注下,迅速演变为轰动全国的热点问题,媒介审判也在网络时代呈现出许多新的特征。本文从网民、新媒体、社会环境、历史传统等方面分析了"媒介审判"现象出现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5,(10)
校园媒体承担着解读政策方针、引导校园舆论、传播先进文化的职责。然而随着全媒体时代新旧媒介的交融,当今校园媒体面临着诸多挑战。为此,加强校园媒体的建设,以适应全媒体时代的新型传播格局,已成为现今诸多高校理应思考的问题。笔者选取了吉林大学三家最有代表性的校园媒体进行实地调查研究。首先,从总体角度,选取了几个重点问题进行调研总结,同时分别针对三家媒介进行定向分析,以此为基础,从经营策略、媒介定位、传播形式、内容侧重和媒介融合五个方面,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公共教育空间是学校与社区融合的媒介,对其有效设计可以促进媒介属性的发挥,使社区空间资源更好地被学校利用进而反哺社会。文章从教育空间的媒介属性出发,讨论学校与社区之间的融合方式,以“走向新校园”参展项目为样本,探讨公共教育空间设计的未来方向。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4)
以学校新宿舍楼和新食堂楼的建设为背景,开展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的任务群教学,具体任务是:设计校园景观。新媒体为其提供了便利。为了更好地完成校园景观设计任务,启动网络投票活动,通过新媒体展示又涵盖了不同媒介的表达方式的设计作品。整个活动基本实现了"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活动要求。  相似文献   

9.
文辉 《四川建材》2013,(4):279-280
随着新媒体(如互联网、手机)的迅速普及,传受者之间界限已经逐渐模糊。在这个交互性越来越强的新媒体环境下,受众也越来越主动承担起传播者的角色。当媒体在行使自己的舆论监督的权力时,稍有不慎,其不当报道就可能被受众们大规模传播,其影响力甚至可能干扰司法。因此,互联网下的媒介审判现象是非常值得关注和研究的。在本文中,笔者拟从国内外研究角度、研究成果等方面,对媒介审判现象进行综述性研究,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3,(2)
目前,媒介干扰司法独立的现象已经受到学界和业界的广泛关注。从药家鑫案、邓玉娇案,再到90后少女杀死性侵大叔,舆论与司法的博弈不断上演。本文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尝试从传播学角度解读媒介审判现象,以期给媒体的司法报道以参考,维护司法独立。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20,(22)
校园电视台是小学校园中进行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也是传播校园文化建设的媒介,在宣传、推进以及优化小学校园建设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校园电视台不仅对文化建设有促进作用,还能促进小学生们的知识水平和信息量的增加,更能丰富校园生活,培养小学生们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9,(6)
手机依赖症作为一种消极的社会现象,在高职校园表现尤为突出。相当多的高职生因自控力弱,生活空虚乏味、缺乏理想信念而对手机过度依赖,不但严重影响了高职院校的教学育人工作,而且对高职生的学习、生活、成长成才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面对这一现实状况,从高职生手机依赖症的本质症状网络依赖进行思考,给出制度监管与心理引导并进、发挥多维校园活动载体功能,唤醒学生理性对待手机,网络中弘扬积极能量"以夷制夷"等破解措施。同时,针对高校媒介素养教育,给出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与校园媒体相结合、构建媒介素养教育课程、围绕媒介素养教育目标,多方发力养成学生良好媒介素养等措施。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7,(3):54-58
微信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传播媒介,凭借自身信息发布便捷、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活跃度高以及成本低等媒介优势,迅速成为高职院校文化育人新阵地。以校园微信为载体,挖掘校园微信的文化育人功能,构筑校园微信的文化育人内容,探索校园微信的育人途径,努力开创高职院校文化育人新局面。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4,(2)
本文分析了邓玉娇案中的媒介审判与传媒舆论监督之间的关系,认为只有通过健全传媒舆论的监督环境,合理界定传媒舆论监督司法的限度,才能实现司法公正和传媒监督的协调,实现其价值统一。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20,(5)
目前,中小学校园事故频频发生,而由此产生的教育机构侵权责任也越来越复杂,我国审判实践中,对于教育机构与监护人、保险公司责任竞合的审判标准存在许多偏差。本文结合我国司法实践分析教育机构责任与相关责任竞合时的承担方式,旨在对我国复杂的教育机构侵权责任进行准确认定,从而有助于维护中小学生的民事权益。  相似文献   

16.
当下我国大学校园的建设已由大规模新建转向校园现有空间环境的完善和更新,在这一过程中,以各种微小设施为媒介的空间微更新对校园功能的完善与空间品质的提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基于环境行为学理论,从校园中的典型空间微更新实例出发,对此类更新现象进行宏观到微观多种层面的解读,为当下的校园发展和规划设计提供一种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4,(5)
作为高校校园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属广播媒体长期以来在宣传党团思想、传递新闻信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方面上体现了巨大的作用和价值。然而随着媒介革新速度的加快,新媒体的不断革新和媒介融合时代的到来冲击着传统校媒的发展。本文以北京交通大学广播台为个案,探究全媒体时代传统高校广播媒体在媒介融合方面的可行性路径。  相似文献   

18.
平辉 《新建筑》2023,(5):36-41
面向未来的教育鼓励在真实世界中的体验式学习,从而培养学生探索、交互、创造的能力。校园不仅仅是学习活动的空间载体,更是学生获得感知和体验的重要场所。校园中的环境要素及其组织方式承载着物理环境构成逻辑以及地域文脉等丰富信息,具有成为实体教材的巨大潜能。研究以环境教育为线索,将校园视为传播学习信息和知识内涵的物质空间媒介,以华南地区中小学校园设计案例作为研究样本,通过类型学分析,对环境构成要素的多样性、环境关照内容的复合性、环境学习行为的互动性进行考察,从而揭示校园环境的教育价值,并提出空间设计与课程设计相结合,将校园环境系统作为构建知识网络的物质空间媒介的设计视角。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传统校园建筑的组织模式为切入点,对OPEN建筑事务所近年来完成的北京四中房山校区和上海青浦平和双语学校展开分析.文章认为,校园建筑作为孩童长期生活的空间,往往潜移默化地通过空间的媒介性作用折射出不同时期的教育理念.两座校园中虽然面临快速城市化所导致的相似挑战,但在规划组织与单体布局层面上显露出截然不同的策略,并共...  相似文献   

20.
一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普及,网络开始取代传统媒介成为传播规划思想的重要媒介。但规划行业对于怎样在这个平台上和大众沟通,却仍然处于自发和原始状态。不同的规划师,遇到的网络问题各不相同。以规划官员为例,现在遇到"网络审判"的现象越来越频繁。看上去,这不过是网络上"讨伐官府"大潮的一部分,但城市规划应对之道,却不应跟随政府目前的主流做法。和其他部门相比,规划更多的是"技术性"问题。水可覆舟,亦可载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