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Planning》2014,(12)
市场经济条件下,大众传播媒介都以赢得收视率为主要目标,而赢得收视率的前提便是满足受众需求,而要了解受众需求就必须了解受众心理。所以,对于真人秀节目受众心理的分析也是其节目成功的关键。本文试从真人秀节目中受众的行为分析其心理特征,并指出受众的一些不恰当的行为,为媒介正确引导受众需求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1)
《爸爸去哪儿》开播以来,引发了社会的强烈反响,好评如潮。笔者认为节目的成功之处在于它满足了受众寻求娱乐、自我角色定位,窥视猎奇的心理需求,同时节目的传播者把握住了这一受众需求,并恰当地处理了"拿来"与"改造"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6)
《非你莫属》是国内首个求职类真人秀节目。该节目准确把握受众定位,主持人善于体谅他人,能够把握受众心理。节目内容和形式吸引受众,引起受众兴趣,同时满足了受众消遣、学习和获取成就的心理需要,很好地关照了社会心态,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本文从传播心理学角度出发,从传播者和受众双方的心理来分析《非你莫属》的成功之道。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4,(4)
加强节目开发研制;满足受众最新需求,做好节目换代;节目资源多元化;办可视广播,大型活动提升品牌形象。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22,(4):104-105
随着西方脱口秀节目的广泛传播,中国本土脱口秀节目——中国谈话类节目应运而生。谈话类节目的出现,使中国的电视传播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本文通过研究中国当代电视谈话类节目出现的原因、特点、产生的社会意义,以及受众参与谈话类节目的过程和参与形态的转变,指出受众参与谈话类节目产生的良好社会功能,进而探寻如何能使节目更好地满足受众需求并让受众自觉、积极地参与到节目中,最终达到促使电视节目不断发展和完善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2)
随着视频网站的迅速发展,传统电视的部分用户流向了视频网站,追根溯源是用户心理的转变。本文从受众心理的角度,通过分析受众类型、受众需求、受众注意模式、受众传播角色四个方面的变化,研究视频网站商业模式发生的转变,以及传统电视与视频网站为契合受众心理所做的改变。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3,(1)
电视选秀节目在经过一段低迷期后,被以《中国好声音》为代表的新型节目所唤醒,在看到其赢得受众好评的同时,其成功背后的原因更值得我们来探究。本文从传播心理学角度,探求受众心理对电视选秀节目发展带来的影响,以期制作出更符合社会需要的电视节目。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5,(31)
当下电视真人秀节目已经成为一种比较常见且十分受欢迎的文化娱乐形式,其制作和传播成为当前电视媒体传播中主要的节目形态。而作为以音乐为主要内容形式的音乐类真人秀节目,其受众需求是主导节目形成和传播的核心要素和体系支撑。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3,(1)
本文运用传播学的相关知识,以传播内容、价值观和受众心理为主要切入点,探讨《非诚勿扰》节目热播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4,(12)
本文分析了《艾伦秀》节目成功的原因,指出我国的电视节目应该在充分融合国情和文化背景的条件下,重视塑造节目品牌和主持人品牌,重视受众心理和节目创意,兼顾商业属性和公共属性,使节目在娱乐大众的同时还能传播公共价值,成为宣扬和实践人文关怀的平台。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3,(3)
《康熙来了》是台湾一档备受欢迎的综艺节目,节目的成功是多方努力的成果,而调查研究发现很多的受众认为是主持人捧红了这档节目,一个优秀的主持人应该运用大众传播原理把握受众心理效应特点,最有效地向观众展示自己的人格魅力。文章主要通过对《康熙来了》主持人蔡康永和徐熙娣主持风格和个人特点的分析,来揭示主持人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如何把握受众内心视点,达到特定的传播效果,从而展示和塑造自己的艺术形象,取得了节目和个人的双赢。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4,(7)
在如今泛娱乐化的时代,大众文化和消费文化风行,电视娱乐行业竞争激烈,为了追求收视率,电视娱乐节目往往发现一个节目类型就一拥而上,导致同质化现象严重。在娱乐节目扎堆的情况下,有一批节目还是取得了收视奇迹,如《爸爸去哪儿了》、《我是歌手》、《花儿与少年》等,以上这一类节目都主打"明星牌",是明星真人秀。本文立足于"使用与满足"理论剖析明星真人秀节目的受众心理。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3,(21)
《今日海峡》是海峡卫视的一档涉台新闻节目,旨在报道两岸资讯,深度解读台海热点话题,为受众提供一个了解两岸关系发展走向以及台湾岛内生活状态的平台,是连接两岸人民情谊的有利媒介。本文从其节目形态与编排特色、同类节目竞争策略以及未来节目整体的发展走向三个方面对节目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4,(8)
媒体在传播信息时要考虑受众的心理需求,受众在选择信息时也有其心理规律,在网络事件中,这种规律变现得更明显突出,本文以传播心理学为角度从传播者和受众出发分析网络事件。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3,(8)
针对电视荧屏上节目的同质化和媚俗化倾向,2011年10月广电总局出台了"限娱令"。此后,各大卫视纷纷对节目进行整改,新的节目形态不断出现。其中江苏卫视推出的一档新型的益智类答题节目《一站到底》不仅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好评,同时它的成功推广也使沉寂荧屏多年的益智类答题节目顺利逆袭,在全国刮起了一阵"全民答题风"。本文运用传播学中的"使用和满足"理论,从受众心理需求角度来分析《一站到底》节目的成功之处。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4,(7)
《爸爸去哪儿》是湖南卫视2013年第四季度推出的一档亲子互动真人秀节目,节目一经播出便引起收视狂潮,首播当天力压其他同时段综艺节目获收视第一。随着节目的热播,收视率一路飙升,同时也获得观众极高评价和追捧。作为国内首档亲子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毋庸置疑取得了巨大成功。本文从受众心理的角度分析这档节目的成功要素并简要探析如何打造成功的亲子类电视节目。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4,(16)
谈话是中国人固有的传统,从2000年以来,随着中国电视节目榜的揭晓,谈话节目的主持风格成为了中国电视的新标识。谈话主要注重人和人之间的沟通,一旦在沟通中产生某种相互契合的因素,谈话的目的便可达成。在电视媒体技术不断发达的今天,人们在电视节目中呼唤那些更具有人情味和存在感的东西。提升节目的互动性,是电视在技术社会中对人本观念的回归。谈话节目是电视节目一种常见的形式,电视谈话节目不仅给受众提供了一个自由表达、交流沟通的平台,同时因为谈话节目的话题和内容的社会伦理功能的发挥,在社会中影响了很大一部分人,从而在受众心目中树立了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媒介形象。正因如此,不同类型的谈话节目吸引不同的受众群体,而这些受众对电视谈话节目的热衷却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3,(4)
满足受众的收视需求是电视媒体的首要目的,其满足程度也直接影响着传播效果。电视新闻节目的编辑作为节目制作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节目内容的选择到剪裁、直至节目呈现的形式,都要满足受众的需求,使节目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本文旨在从受众需求的视角,探讨电视新闻节目的编辑创新。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4,(8)
在电视访谈节目中,主持人的"轴心"作用不言而喻,他承载着节目的起承转合,也建立起了嘉宾与受众联系之间的桥梁。一个访谈节目的好坏多数都在于节目主持人的采访能力。比如:主持人的提问是否合理?话题讨论是否深刻?是否脱离受众而盲目的采访等问题。本文就以上述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追问"这一引导方式,分析其在电视访谈节目中的必要性和技巧性。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4,(5)
从2013年开始,一系列新韩剧的热播表明韩剧迎来了全盛时期,本文试从受众心理需求和制作方式上探讨韩剧受到人们欢迎在中国热播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