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8,(Z1):10-12
"70后"作家石一枫从早期的关注自身经验、书写大院文化背景下无所事事的青年人,到近期完成现实主义创作传统的复归——书写时代大潮下艰难求索的普通人,集中塑造了一批同时代发展主流格格不入的多余的人,在漫长的时间跨度下,反映出当代中国人面对种种社会问题茫然不知所措的精神现状。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3,(19)
"小人物"指的是十九世纪俄国文学中出现的处于社会阶层底部的人们。"小人物"是在专横野蛮的专制制度中形成的,这就决定了他们的心理状态和行为特点。他们天真爱幻想,是奴性意识的化身。通过对"小人物"的研究可以了解到当时的社会状况,作者对人物的观点、态度,作品的意义等。十九世纪俄国文学中的"小人物"的代表有《驿站长》(普希金著)中的维林,《外套》(果戈理著)中的巴施马奇金和《穷人》(陀思妥耶夫斯基著)中的杰符什金。他们都具有"小人物"的典型特点,但又是完全不同的个体,本文将以这三人为例来研究分析"小人物"这一形象。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9)
每年高考都牵动了广大师生的心,而高考命题和高考试题则始终是关注的焦点。就物理这门学科而言,几十年来考查的知识方法范畴几乎没有太大的变化,所以大家都会发现近年来高考物理试卷中真正有新意的题不多,绝大部分是陈题翻新。本文重点将"人船模型"的题型进行归类解答,为以后遇到此类问题提供解答基础。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3,(22)
当代著名作家苏童,在其众多的小说创作中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而这些芸芸众生中,他们大多是来自底层的、被边缘化了的人物。作者通过对这些人物生存境况的描写、人生命运的走向及对其人性的全方位的探析,完成了边缘化的叙事和书写。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5)
当下的媒介环境在传统文化和主流思想的影响下,对边缘人的形象构建存在偏差。本文先对边缘人的概念作出本土化界定,再从电影中寻觅边缘人的踪迹。以电影为研究蓝本,对边缘人形象构建进行梳理和偏差分析,最后从人文主义视角呼吁大众媒介对此加以改善。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3,(7)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人类的自由和解放为归宿的哲学,因而对于人自身的思考是它的不可缺少的内容。人的解放问题关乎个人的幸福和人类的最终命运。马克思对青年黑格尔派尤其是施蒂纳和费尔巴哈有关"人"的思想进行了批判性的扬弃,形成了"人"的思想。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20,(2)
索因卡和杰弗里·亨特的论争表明,独立后的非洲存在着两种基本的写作模式:一种是把过去和传统充分"浪漫化"的"神话美学",倡导回到非洲传统文化的"源头",从原始的宗教、仪式等口头文化资源寻求"纯净"、稳定、永恒的非洲文化特质,倾向于表现神灵、巫祝、预言或其他神秘事物,形成某种"神话直觉"式的写作风格;一种是现实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文学,强调文学的现实责任,坚持以阶级理论分析社会矛盾,表现黑人大众反抗殖民主义和争取民族文化的解放和自由,是一种斗争的、革命的文学。这两种写作模式在文学的社会政治承诺、种族和阶级、文学的自由主义和大众化等问题上存在根本对立。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3,(6)
《叶普盖尼·奥涅金》一直以来都是评论家、学者们倾心研究的对象。但是迄今笔者未见从"启蒙"与"对位"这一角度来解析这部小说的文章,本文立足于文本细节的分析,从文本中一步一步推导出"一次对位,两次启蒙"的结论。第一次启蒙是奥涅金打破达吉亚娜天真的幻想,第二次"启蒙"则发生了一个有趣的对位,是达吉亚娜对奥涅金的出自肺腑的忠告。通过启蒙两位主人公都发生了改变,特别是奥涅金,在受到"启蒙"之后,有所觉悟。  相似文献   

9.
杨勇 《安徽建筑》2010,17(5):94-95
文章针对居住区交通规划中采用的"人车分行"、"人车混行"的交通组织方式结合实例进行分析比较,以期说明在居住区交通规划中选择交通模式对居民出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王建 《建材与装饰》2007,(10S):10-11
销售的本质,实际上是善于与人打交道。什么是善于与人打交道?是否能说会道就是善于与人打交道?笔者认为在待人方面善于“为人”才是关键,而为人又有三个境界。[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3,(16)
格雷诺耶具有处于气味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边缘人身份,其一生都纠结于自身边缘人的双重矛盾之中,最终以超然的、高调的、自愿的边缘选择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体验。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21,(9)
教育是一项发展人的事业,对人的属性认识的转变必然会对教育理念产生影响,进而直接牵涉教育评价。从历史来看,对人的认识经历了由"抽象的人"到"具体的人"的转变,教育评价的理念也就有了不同的表征。作为"抽象的人"的教育评价将人视为物化人、受控人、应试人,强调评价的客观性、静态性及标准性,导致了教育评价中的目中无人;作为"具体的人"的教育评价则将人视为一种独特的生命,强调完整的人、参与的人与个性化的人,突出评价的全面性、真实性及欣赏性,追求教育评价的平易近人,促使人完整价值的真正实现。在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当下,需要落实"具体的人"的教育评价。为实现教育评价中人的理性回归,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评价基本理念,明确促人发展的评价根本旨归,构建全程见人的评价操作样态。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20,(1)
"人能弘道"语出《论语·卫灵公》:"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意为人能把道义发扬光大,而不是道义能使人的才能扩大。王肃注:"才大者道随大,才小者道随小,故不能弘人。"朱熹注:"人外无道,道外无人。然人心有觉,而道体无为;故人能大其道,道不能大其人也。"文章围绕"人能弘道"阐述观点。  相似文献   

14.
《中国厨卫》2011,(6):26-29
这个有着“低空全吸”概念的独创产品,在“全方位保姆式服务”的生动配合下,如今正在厨电领域内掀起一股火星人的狂飚……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4,(13)
管理是人类最重要的活动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管理越来越被人重视,管理中的"人"也逐步由抽象变得具体,由被动变成主动,由单一变得生动、复杂。那么当今社会,"人"到底应以何种方式存在于管理实践中,这是我们应该反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3,(19)
"游荡人"这样的一个说法,或许看上去会觉得很陌生,在当代社会中,我们直接笼统的称之为乞丐,其产生掩藏着复杂的社会问题。游荡人在荷马社会中也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游荡人的数量不在少数。国内专门针对荷马社会游荡人的研究并不多见,本文试浅析"游荡人"的产生和基本状况。  相似文献   

17.
“人居二”与人居环境科学   总被引:46,自引:3,他引:46  
本文根据联合国第二次人类住区大会精神及其所发表的《人居环境议程》,进一步阐明有关人居环境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学术思想的发展线索;针对人居环境科学在中国的发展现状,提出在我国开展人居环境科学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3,(3)
对于近期出现的"人囧"诉"泰囧"侵权案,笔者通过网络收集了些许资料①,结合自己所学法律知识,进行了简单的法律设想,通过分析得出些许个人观点。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4,(13)
在鲁迅的作品中,经常会出现"鬼"的概念。鲁迅认为"人"就是要人所应具有的个性解放和主观精神,而"鬼"是指一种非人状态,也就是国民的劣根性。本文将从"人"与"鬼"两方面入手,分析鲁迅的创作思想与写作心态。  相似文献   

20.
胡玎  王越 《园林》2008,(3):36-37
2003年6月到现在,我们每月在《园林》期刊上发表文章。因为这些文章,认识了很多朋友,也得到了很多肯定和鼓励,谢谢你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