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Planning》2013,(5)
关注就是力量,围观改变中国。因微博不同于传统媒体的特性,使得微博舆情一旦形成就呈几何倍的速度扩散。然而,基于情感认同而聚集的微博舆情有时是非理性的。面对复杂多变的微博舆情,以微博应对微博舆情,不失为一条直接、快速、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5)
公安微博是政务微博中的特殊群体,在突发事件中,公安干警往往出现在应对突发事件的一线,使用好公安微博及时有效传递信息,引导舆论,对于突发事件的处置和应对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作为舆情应对的"一线阵地",公安微博应当在突发事件发生伊始就积极主动作为,充分发挥意见领袖的作用。在第一时间发布最权威的信息,让公众尽快获取事件真相,消除网络谣言的滋生土壤,如发现谣言应在第一时间进行批驳澄清,扮演好权威信息发布机构和政府执法机构的双重角色。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8)
随着互联网不断发展,舆情引导与应对能力越来越成为体现和考验政府执政能力的一项重大课题。2017年夏季,安徽六安、阜阳两地先后对街头擅自投放的共享单车进行清理,却引发截然不同的舆情反馈。六安市的清理事宜经媒体曝光后,引发舆论强烈反弹;阜阳市的清理举措赢得舆论一致叫好。本文以安徽六安、阜阳先后清理共享单车事件为例,从舆情应对的角度,探讨舆情事件的传播特征、舆情引导过程等,并从制度建设、信息公开、舆论对冲、媒体服务等层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4,(7)
政务微博是在当前社会环境下,政府部门对网络舆论进行引导的有益探索。在应对突发事件上,政务微博要不断的提高自身工作能力,突发事件发生前要完善应对机制和方式,寻求完善的法律法规与制度保障;事件发生过程中要注重加强政务微博的信息推送能力,提高微博信息的发布水平;事后还要建立准确的信息评价机制,总结工作经验进一步完善政务微博的建设,这样才能够不断提升政务微博工作水平与工作效率,站在时代前沿引导社会舆论。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3,(4)
2011年被媒体人称之为"中国政务微博元年",在政务微博迅猛发展的这一年,我们见证了"@平安北京、@上海发布"等政务微博的问世,而@问政银川的异军突起则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国政务微博的一些发展新思维。本文将通过对@问政银川微博的一些具体分析来尝试探讨中国政务微博发展的一些新思维。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5)
本文简述了微博的发展趋势与政务微博的发展现状,并且着重分析了新疆政务微博的现状,揭示了政务微博对推动社会的影响、与传统媒体的关系以及未来发展所面对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10)
微博推动了社会发展的公民化和公民化的新闻运动。与此同时,微博也成为滋生谣言的温床。本文以"猪肉钩虫"这一微博谣言传播为例,从不同层面分析"猪肉钩虫"微博谣言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微博谣言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3,(6)
本文通过对相关数据的收集整理,运用动态分析的方法,探讨针对钓鱼岛事件网上的言论聚集和舆论走向,归纳新媒介环境下的群体性事件的传播属性和特点,并对"政务微博"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政府如何应对新媒介环境下的群体性事件,从而提升新媒体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2)
微博改变了舆情传播方式,也带来了不容忽视的负面效应,面对自媒体的发展和舆论环境的变化,媒体官微和政务微博平台应积极发挥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3,(1)
近两年是政务微博大发展的时期,在政务微博数量急剧攀升的背后,政务微博的运营面临着诸多问题。本文主要关注政府微博开通后,运营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并探寻解决对策,如建立规范的运作体制;设立专门的团队,提高团队的媒介素养;关注热点问题,及时发出政府的声音,引导舆论;加强互动,倾听民众的声音;协调政府机构各部门,积极解决民众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3,(5)
2011年被称为"中国政务微博元年"。目前,政务微博虽已初具规模,其影响也日益扩大,但在发展过程中也遭遇了一些困境。本文试通过5W模式对政务微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3,(6)
政务微博的出现对政府形象的塑造是一把双刃剑,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割伤自己。因此,在新媒体,尤其是微博的舞台上,如何利用好政务微博提高政府部门的公信力和影响力,塑造政府的亲民形象,已然成为新的议题。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3,(4)
针对政务微博中存在的问题,本文认为:一些官员和机构缺乏建设政务微博的内在动力,应抛弃被动的应对思维,认识到主动地塑造形象是新时代所需的执政方式;微博运营商的营利性质有可能对政务微博提供公共服务造成不良影响,应设立保障性机制以维护公共利益;在关注政务微博的同时不可忽视政府网站的作用,应该在两者之间建立关联,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4,(8)
本文通过对"3·1昆明暴恐事件"的分析,对其引发的网民"群体极化"、部分媒体"失语"、政府在微博上公信力降低等舆情风险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以期对此类事件的预防和处理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减少舆情风险。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3,(18)
2011年开启政务微博元年,经过两年的大发展时期,政务微博的数量急剧攀升,同时在运营管理中也出现了诸多问题。本文主要关注政务微博在开通后,运营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并探寻解决对策。分析微博运营的特点,对政务微博进行准确的定位;提高运营主体的专业性;加强政务微博的规范化、常态化建设。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4,(1)
截至2013年第一季度,在新浪认证的政务微博数已突破7万个。然而,在众多政务微博中,不少存在着话语生硬、活跃度低等问题,降低了政务微博的影响力。本文从品牌信息传播主体、品牌信息、目标受众、传播渠道和传播效果探索政务微博的品牌塑造及推广思路。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4,(22)
随着互联网在我国的广泛普及,网络群体事件不断发生。从2003年的"孙志刚事件"开始,我国网民通过互联网对事件舆论监督作用开始凸显。网络是把双刃剑,有推动我国民主、监督,提升政府形象的作用,同时网络暴力、网络谣言、低俗文化在网络上泛滥。如何建立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需要我国政府根据自身的问题,制定公共政策管理应对机制。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3,(9)
微博舆情是民众在微博空间里的舆论反映。近年来,民众借助微博表达意见、讨论公共事务、维护公民权力的事件屡见不鲜。微博舆情成为反映社会现实的一种"镜像"。它具有传播主体的去中心化与圈子化、传播内容的理性与非理性、传播过程的阶段性与周期性、传播路径的点对面与裂变性等特征。微博舆情的发酵,聚焦了网络民意,成为舆论演进的助推器,构筑起全新的社会舆论形态。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6,(5)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都处在巨大的转型时期,并且伴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舆情危机的处理越来越受到政府的关注。新媒体不断的发展,并逐渐成为人们信息交流的主要工具,这就使得网络已经成为群众意愿最常态的表达方式,成为做出社会监督的一种形式,社会舆情最主要的表现阵地就是网络。但是在网络上发生的舆情极易成为虚假的新闻和失真的信息,对社会的稳定与安全带来不利的影响。这就要求政府在执政过程中准确把握新常态下我国社会舆情的主要特点,加强自身建设,采取有效的社会舆情危机处理方法,及时准确地掌握和分析社会舆情,促进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党执政地位的巩固,保证社会建设进程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4,(9)
近年来各地政府部门陆续建立自己的政务微博,政务微博不仅承担着发布政府部门最新资讯类消息,并且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宣传城市形象的窗口。本文通过对"北京发布"形式和内容的分析,从品牌角度探讨如何利用政务微博塑造城市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