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lanning》2014,(7)
时政新闻民生化是城市电视台新闻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时政新闻民生化会使时政新闻的新闻本体得到很好体现,新闻价值得到较好的实现和彰显,同时,也会有效提升城市台时政新闻的"喉舌"功能。要真正做到时政新闻民生化就必须切实转变报道理念及模式,学会用百姓语言说百姓故事,在采制新闻时做到接地气深挖掘,并注意"点亮"新闻标题和导语。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3,(2)
民生新闻的宗旨就是关注普通民众、贴近百姓生活,以老百姓为核心"受众",确立"平民化"的价值取向。作为现代媒体,确立新闻报道的平民化视角是顺应历史的潮流,也是自觉遵守新闻传播规律的表现。本文从民生新闻的主体、内容、语言等方面,阐释当代媒体如何确立民生新闻报道的平民化视角。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3,(14)
电视时政新闻报道是电视新闻报道最为核心的内容部分,是电视台作为主流媒体"新闻立台"理念的具体体现,也是电视台"政治家办台"的集中体现,但是相对于近年来民生新闻的异军突起,电视时政新闻关注度不高的背后反映出的是观众对时政新闻民生化的呼唤,需要从新闻语态、新闻理念和思路创新等方面积极探索电视时政新闻民生化的创作。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3,(10)
一提到经济新闻,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是宏观政策、经济发展趋势等宏观性、全局性的概念,而在笔者看来,经济活动的目的归根到底是为了改善民生,因此经济新闻应着眼于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受众普遍关注的有价值的新闻。当前经济现象风云变幻,为读者揭示经济现象背后所蕴藏的真相,是体现地方党报舆论引导水平,彰显地方党报媒体责任的重要方面。因此作为地方党报,地方党委政府的喉舌,经济新闻理应对本地的经济生活发挥引导的作用,更应该贴近民生,为百姓的生活服务。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3,(6)
民生新闻是贴近最广大人群的电视节目形式,然而民生新闻发展多年来慢慢进入发展的瓶颈阶段,如何克服节目的同质化、娱乐化、缺乏深度等问题,不仅是电视节目经营者需要考虑的,更多的还需要作为一线制作人员——新闻记者的改变。新形势下如何在民生新闻改革的浪潮中做一名优秀的新闻记者,这值得每个从业人员思考。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3,(6)
随着电视节目的不断丰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有了很大的提高。民生新闻作为电视新闻的一个重要部分,以贴近百姓的视角,报道普通人身边的人和事,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自从《南京零距离》开始,各大电视台纷纷推出民生类新闻报道,形成了全国性的浪潮。本文从民生新闻的核心价值观角度出发,分析了民生新闻的发展状况,并为其核心价值观的构建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7)
民生新闻成为电视新闻传播层面的一道新的冲击波。当前一些地方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存在受众定位模糊、社会监督功能角色错位、视点狭窄、新闻内容日益同质化等问题,需要选择正确的定位,突出地域特色,凸显专业深度,体现互动性,才能被老百姓接受和喜爱。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3,(9)
社会新闻对晚报、都市报来说,可谓是"看家本领"。这类报纸之所以能迅速占领市场,成为老百姓的重要精神食粮,每天版面上大量好看、可读、有趣的社会新闻发挥了重要作用。社会新闻贴近社会、贴近民生、民情,能够激起读者某些情感上的共鸣,因此拥有广大的读者群。但如今在互联网、微博等新媒体的冲击下,以及新的舆论宣传环境下,传统社会新闻的操作方式受到了挑战,新形势下社会新闻报道该如何创新与突破,才能继续成为晚报、都市报吸引受众的"王牌",值得我们去关注与思考。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3,(10)
电视民生新闻的琐碎化、庸俗化影响民生新闻的品质。"走转改"活动的开展,有力推进着电视民生新闻的理性进程和品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3,(25)
<正>民生新闻是以民本思想为基点,以平民视角和人文叙事手法关注和表现普通百姓的生命、生存、生活、生计等内容的一种新闻表现形式。民生新闻的主要特征在于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民生取向,以平民的视角和态度,记录百姓的生活实态,其实际上是社会新闻的发展,但比起社会新闻,在关注民众上民生新闻更进一步。纵观全国中下各大电视媒体,民生新闻的共同特点主要体现在:题材选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4,(2)
"寻找民生新闻的另类和谐表达方式,用平和心态、艺术方式为民请命"。笔者觉得这句话意义深远。民生新闻是以区域为语境和视角,以民生为题材,以民生为中心。民生新闻不能只停留于琐碎和表面,应该考虑新闻事件的重要性和时效性,再就社会发展的主流问题找到与百姓生活的切入点,形成有主流新闻意识的民生新闻。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4,(6)
近年来,电视民生新闻风行全国。处于行业"劣势"的地方电视台,如何提升民生新闻竞争力已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地域性是地方电视台最大的优势,本文以地方电视台立足本土出发,从民生新闻的内容、形式以及新闻策划等方面阐述如何提升地方台民生新闻竞争力,从而将地方电视台的劣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更好地发展民生新闻。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3,(1)
随着"民生热"的席卷,电视民生新闻出现了内容同质化、琐碎化等现象,这对其发展是极为不利的。新媒体的出现给电视民生新闻带来了生机和活力,提升了其发展空间,然而也给民生新闻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相似文献   

14.
钱梅 《建造师》2010,(9):15-18
在“以人为本”思想和社会生产发展大环境的感染和酝酿之下,一种备受关注和争议的新型新闻形式——“电视民生新闻”应运而生,形成了自成一派的写实风格和亲民形象。“民生新闻”采用平民的视角,站在百姓的立场,播报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闻,评说老百姓关心的事情,并为百姓排忧解难,是与市民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形态紧密相关的一种新闻形式。随着“电视民生新闻”的崛起与发展,选材主题的本土化,播报语气的口语化,表现形式的故事化,选题视角的平民化等,都成为了“电视民生新闻”一系列的显著特征,但由于“民生新闻”栏目良莠不齐,其中还是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我们应该辩证的看待。雨后春笋般出现的“民生新闻”栏目,大部分在栏目定位和报道内容上都较为相似,形成了很强的竞争趋势,出现了同质化的现象;再加上新闻内容都是生活中的小事和琐事,所以难免会产生世俗化甚至是低俗化的现象。在“电视民生新闻”的未来发展道路上,应注入更多的“人文关怀”,更加注重对民生问题的深度关注,体现出一种平等的精神和人类共有的同情心。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4,(8)
除了时政新闻、民生话题外,直播热线类节目无疑已经成为地方电台更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服务百姓的重头节目。但是,以直播方式播出的热线节目,特别是舆论监督节目,由于打进电话反映的问题都具有不确定性,给主持人、导播和监听都带来不小挑战。本文总结了热线栏目中易出现的几种情况,指出节目中的主持人和节目外的导播、记者应该注意的要点。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3,(2)
随着新闻触角日益向民众生活内部深入,民生新闻不断呈现新的形式。近几年,各省市电视台的帮忙类节目凭借其地域性、接近性的突出优势,顺应了当前电视民生类新闻进一步体现媒体服务功能的趋势而迅速兴起,内容更加宽泛,表现形式更加多元,社会影响也更为巨大。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成了"为老百姓说话,替老百姓办事"的倾诉平台。因此打造民生新闻已经成为各省市电视台吸引受众、提高收视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9,(16)
在我国当前的媒体环境下,新闻报道更加注重于民生相关的内容,民生新闻也更受到公众的青睐。本文首先就民生新闻的含义与原则进行了分析,而后就其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主要意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4,(9)
现代人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人们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也变得更加的完全,过去许多不可能发生的事已经逐渐出现在我们的社会上。随着人们的文化素质的提高,人们也越来越追求一些精神层面上的满足,于是,电视广播的发展变成了现代社会主要的大流趋势,在电视广播业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会遇到许多种发展的模式,像是电视民生新闻的多模式积极话语方面的分析,这也是现在的许多电视媒体人所探讨的内容之一。那为什么电视民生的新闻在我国的电视广播行业占如此大的地位呢?这都取决于我们的社会的构成部分,人们的消费意识和关注社会的想法更加的强烈,这就导致了人们更加的关注社会的基层发展状况,这就直接衍生出了我们的电视民生新闻学。今天,本文就着重的向大家介绍关于电视民生新闻的多模式发展,并且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的方向到底是怎样分析引导的?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3,(12)
关注普通市民的生活状态,记录普通百姓生活中的矛盾或情感困惑,让新闻从重视"政治话语"回归到重视"民众话语",从宣传回归到生活信息传播,民生新闻因其内在的亲民性及广泛的情感共鸣,受到普通市民的喜爱。但同时它因报道琐碎、浅显而受人诟病。民生新闻在展示其自身优势的同时,也要看到在具体新闻活动中所存在的误区,走出误区,才能创建属于自己的新闻品牌。  相似文献   

20.
<正>广州市番禺区的智慧民生服务以促进民生幸福,建设信息文明为目标,强调"四化同步",积极实施"民生档案、民生卡、民生积分、民生服务"四个民生工程,大力推进"云服务+民生卡+智能终端"的协同创新行动计划,加快建设全面感知、高度整合、智能服务的智慧城市,提供数字大城管、"一号通"公共信息、幸福社区、数字家庭、智慧健康等多项智慧民生服务,不断促进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