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爱国不但需要热情而且需要理智,爱国更是一种能力。当前,中日钓鱼岛争端刺激着国人的神经,中国民众"抵制日货"的爱国行动开始在各地蔓延。日系品牌密集的工程机械行业,是否会受此影响一直令笔者惴惴不安,然而,这股风潮终究还是扩散到了行业。9月16日,位于济宁的小松山推工厂遭到中国抗议人群的打砸,厂门口值班室和厂内一些挖掘机受损,并导致该工厂17、18日连续放假两天。以抵制日货来显示爱国心的出发点无外乎通过经贸施压来争取解决政治问题,因为日本经济更加依赖于中国,同时,日本经济持续低迷,抵制日货似乎可以使其雪上加霜。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31)
"中华民族"概念写入宪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法治意义,是中国百余年宪法史不断追求民族独立精神的宪法确认,也是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在根本法上的确认。还要在国家建构视域下,充分认识"中华民族"概念的法律效力和解释力,重新认识和界定中国这一特殊的、甚至超脱的"民族国家",完善宪法解释,推动民族法制和区域法治的发展,切实发挥宪法在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上的最高法律效力。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3,(2)
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法,以2009年中国新闻网上"90后"为标题的253个文本为分析对象,探讨了媒体如何构建"90后"这一群体的形象,并认为"90后"被贴上了诸多负面的标签,这是媒体与社会的刻板成见,并不符合这个群体的生活常态。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9):234-235
赛义德基于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对"东方主义"进行了深刻地分析与论证,揭露出在西方帝国主义背后隐藏的霸权主义与殖民主义。西方基于"东方主义"竭尽全力地建构中国"他者"形象,其意图无非是想通过这一主观臆想的形象对中国人民的意识形态进行瓦解,希冀树立西方"救世主"的形象来挽救东方。因此,在"他者"形象对本土文化体系的冲击及挑战情况下,走出"他者"窘境,提升中国文化自觉性便迫在眉睫,这也无疑是促进中国文化自觉性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1)
现如今,在现代文学发展过程中,"民族形象"生成与建构将直接对民族进步与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并且通过强有力的表现形式将民族特点与民族文化思想充分展现出来。然而,当前如何在现代文学发展中生成、建构"民族形象"成为我们探究的首要问题。文章作者结合自身多年实践经验,重点对现代文学"民族形象"生成与建构进行深入探究与分析,希望能够对读者产生一些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8)
沈从文作为研究现代文学绕不开的一位作家,在他的小说中刻画了诸多男性形象,本文重点讨论其笔下"白脸长身"的男子形象。以沈从文的《龙朱》、《神巫之爱》、《媚金、豹子和那羊》为例,从有距离感的民族文化、生命的孤独性和建构人性小庙的期望三个方面来研究这一类形象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5)
现代建国是拟制的产物。现代建国的形式结构凸显了民族与国家的内在关联。但民族建构并不直接促成国家建构。国家建构需要确立相宜的实质结构,这依赖于恰当的政体选择。中国的现代建国,不仅需要建构作为政治民族的"中华民族",还需要建构作为平民共和的"人民共和国"。两者的建构,都会在付出高昂代价之后呈现效果。为此,两方面的反思是极为重要的:在建构方法上,需要将"中华民族"离析为政治概念与政治学概念,以敞开政治民族建构的广阔空间;在建构实践中,需要在集体主义进路与个人主义进路两端开展对接性尝试,以便为国家处理好宪法政制与族群关系的两种基本事务奠定可靠基础。任何只在应然或实然一端的运思,都对"中华民族"与"人民共和国"的双向互动建构,于事无补。  相似文献   

8.
视点     
《今日工程机械》2012,(19):32-32
近日,中国和日本围绕钓鱼岛问题的争端逐步升级。在同本政府宣布完成对钓鱼岛的“国有化”收购之际,国家主席胡锦涛在2012年的APEC会议期间当面警告日本首相“事态的严重性”。除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反制措施外,中国民间自发组织的保钓硬抵制日货活动也持续进行。  相似文献   

9.
Inuey 《中国厨卫》2012,(11):30-32
近日,随着“钓鱼岛”问题的升温,中日两国问的矛盾尘嚣日上。在民间,除了游行示威之外,中日之间的矛盾更多的可以从中国老百姓对日货的抵制态度上体现出来。虽然中日两国是近邻,但鉴于两国之间复杂的历史渊源,中国消费者对日本商品也一直表现出“又爱又恨”的态度。一旦两国出现重大纠纷,中国老百姓就会坚决地对日本商品说:“NO”。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4,(1)
由于人性中"自私自利"的弱点普遍存在,所以凡是公共财物,大多被损坏无遗。自古来,"自私自利"与"大公无私"两种思想就一直是一对尖锐的矛盾。在人类历史的进程中,这两种不同思想的两类人也一直在进行着激烈的斗争,从而产生了许多卑劣的形象,同时也铸就了许多光辉的形象。这种斗争,贯穿在人类历史的进程中,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前进。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6,(5):98-101
龚自珍《舟中读陶诗三首》有意夸大陶渊明性情中豪侠忠愤一面,既是龚自珍"尊隐"观念的体现,也是其自我形象的折射。"忠愤说"是自宋朝以来陶渊明研究中比较突出的一个传统。龚自珍承袭又丰富了这一传统,这就是他建构陶渊明形象的内涵及价值。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9,(32)
中国画经过几千年历代名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逐渐有了自己一套完善的体系和画法,对材料也有着自己特殊的要求。中国画较之于其他的画有着明显的不同,它有着明显的中国特色,与中国古代的文化和一直以来的民族性格紧密结合。中国画自诞生起,就有这自己独特的审美风格和艺术追求,而这也恰恰与中国的文化和历史相契合。中国画的"理"与"法"既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也应该相互辩证的来看待。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4,(8)
鉴于网络时代对"宅族"产生的深远影响,笔者从消费主义、眼球效应、娱乐主义等角度进行了分析,发现媒体在建构"宅族"形象中过于重视经济效应且过度营造娱乐化氛围。因此,媒体有必要利用自身公信力,在"宅族"媒体形象的建构上,更加客观与理性。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9,(5)
在为数众多的日本作家以中国为题材创作的文学作品中,"耽美派"作家谷崎润一郎的"中国趣味"独树一帜。谷崎润一郎的短篇小说《麒麟》围绕历史事件"子见南子"展开,塑造了在卫国传道而失败的孔子形象。谷崎熟悉中国历史典故,将"大逆事件"这一特殊的历史背景下的恐怖感投影在了南子这一人物上,《麒麟》作为早期"中国趣味"的作品,与《刺青》一脉相承,展示了谷崎文学中"恶女崇拜"的创作动机与独特的东方审美与道德观。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9,(2)
日本学者保井克己《满洲·民族·语言》(1942)运用比较语言学理论研究东亚诸民族语言的"音韵推移"说,因为"主题先行",硬把不是同一语系所属的语言如汉语东北官话牵扯进"通古斯语族"中,很显然是个虚假的命题,是刻意建构"殖民语言学理论"体系的有力证据。上奥留辅《日满会话》(1933)将东北官话制造为"协和语",亦与之相关。日本一些学者秉承日本军国主义旨意,从语言理论上为"大东亚共荣圈"服务的意识昭然若揭。探讨虚构"通古斯语族"的来龙去脉,要从比较语言学传入日本说起。德国甲柏连孜《语言学》(1891)与日本上田万年《语言学》(1896—1898)比较语言学理论相承关系清楚。上田万年《语言学》构建一个完整的历史比较语言学理论框架,确立了"东亚语言学"范畴,而《国语学の十讲》(1916)则是他实施"东亚语言学"的具体纲领性文献,具有"超级日本语系"倾向,后来演变成"大东亚共荣圈语言学"理论意识,因此而造成了虚构"通古斯语族"的恶果。这与当时真正的"比较语言学"理论意识是大相径庭的。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4,(24)
从1949年艺术教育登上讲台时,我国的少数民族舞蹈也随之走向繁荣。长期以来高原民族舞蹈一直是舞蹈研究者们热衷的重点。其中对于"一顺边"这一动律的成因探究,也已有不少的文献中集中的讨论了这一文化特点的底蕴,但大多是以各个民族舞蹈为独立的题材来研究,而并未以"高原民族"论文为一个整体的单立课程来探究舞蹈动律的成因。本文试图经过文献调查和实践参与舞蹈总结,针对现今我国西部高原地区独有的地理环境、风俗人情及历史信仰来整体性的进行分析,对于"一顺边"这一高原民族的独有的动律,它产生于民族基层部落的生活与环境,符合民族地区的历史发展条件。从藏、羌、彝、苗、傣多个民族中总结出"一顺边"动律成因的主要条件。高原民族的舞蹈文化底蕴,是需要舞蹈工作者们共同去认识和保护的,而"一顺边"更是具有高原特色的舞姿动律,因此是需要传承和升华的。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7,(8):74-75
晚清至民国是中国社会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时期,也是民族危机严重的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大量的新名词和新概念。在以民国中小学历史教科书为文本的研究中,对"中华民族"一词的概念史解读,不仅丰富和深化了对中国近代史尤其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认识,也拓宽了以基本概念为重点的教科书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4,(5)
在社会新闻报道中,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的报道在传递信息的同时,其策划和议题建构同样传达着不同的价值判断。本文以2013年12月3日"老外撞大妈"事件为例,探讨网络媒体及传统媒体关于"大妈"这一形象的构建和报道异同。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6,(6)
<正>雨果说:"想象就是深度。没有一种精神机能比想象更能自我深化,更能深入对象,它是伟大的潜水者。"想象可以直接激发并转化为个体的创新思维。创新的实质是对现实的超越,而超越现实又是一切想象的共同特征。因此,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非常重要的。在日常教学中,丰富的想象力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文阅读水平和写作能力,对学生提高理解领悟能力也有莫大的帮助。泰戈尔也曾说:"美的形象,是想象孕育出来的。"可见,想象在写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4,(16)
黑格尔说:"真正的创造就是艺术想象的活动。"诗歌的创作离不开想象,诗人们往往运用想象使其作品灵动而隽永。同样,诗歌的鉴赏也离不开想象。无论是对诗歌意象的把握、意境的建构,还是对诗人情感的领悟,都需要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从生活经验中去寻找相应的形象感受和情绪体验,从而达成与诗人地沟通、共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