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8,(5)
20世纪90年代,美国理论界正式形成了"人权高于主权"的理论。由此,人权与主权的关系问题成为国际人权领域中争论最激烈的一个重大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同时美国充当世界警察,在世界各地践行"人权高于主权"的活动,发动了一系列战争。其本质只是大国维系霸权政治的手段。随着特朗普上台,一系列政策表明美国似乎正在奉行"没有主权就没有人权"的政策。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3,(5)
政府公信力与公众知情权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造成政府公信力受到质疑的原因主要是公众知情权未得到满足、"官本位"思想和地方保护主义、媒体话语权缺失等。突发事件发生时,政府、媒体、公众三方需要共同努力,政府部门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设"阳光政府"、完善突发事件发布机制,媒体要迅速准确传播信息,把握舆论导向,公众则要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3,(14)
"微博问政"是随着新媒体的发展而兴起的一种问政新方式,本文在对"微博问政"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证调研的基础上,认为它更新了公众参与的话语体系,破解了传统路径下公众政治参与门槛高的难题,一定程度上了解决了公众与政府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成为政府听取民意的重要渠道。但是也存在着造成信息混论、消解权威、形成负面信息、传播情绪化观点的风险。政府应该科学利用、正确引导,从而实现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促进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4.
席广亮  甄峰  李晓雨  秦萧 《规划师》2013,29(2):37-42
网络信息及其终端设施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微博等网络信息平台的广泛使用。随着用户数量的迅速扩大,微博在城市政务管理、城市突发事件信息传播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研究以新浪微博为例,分析其在北京"7.2 1"暴雨灾害中的应急管理过程,探讨"微参与"的不同阶段和主要内容,政府、媒体、公众和专家等不同主体的参与方式,以及"微参与"的信息扩散与互动沟通机制、公众参与机制和舆论监督引导机制,提出微时代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的策略,借助微博平台构建公众参与城市管理的新范式,完善相应的制度保障机制,引导全过程的公众参与,建设智慧城市服务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3,(6)
看客心理普遍存在于人们内心,指人们只对事件的内容本身发生兴趣,而对事件中的真实人物没有同情的心理。信息爆炸的时代,媒体应当以人为本,担当起维护公众利益的责任,传播人文精神。然而当今新闻媒体在事件报道上存在冷漠化的"看客心理",种种"冷血报道"对新闻当事人和受众产生不良影响。对此新闻媒体应当摆正身份,注重人文精神,构建人文关怀空间。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20)
随着科技的发展,移动自媒体已经成为最常见的一种信息获取形式,界面灵活的微信也成为人们学习交流的一个重要平台。本文以"影像在线"微课堂建设为例,探讨如何通过微信公众平台的自媒体传播,为更多的影视爱好者提供一个有效的信息获取渠道,真正能够传递有价值信息。  相似文献   

7.
赵义湘 《住宅科技》1994,(12):41-41
土地收入分配体现公众利益 美国城市土地开发建设,由政府指导,私人开发,共同协商,使城市建设符合公众利益,有利于土地的利用。城市政府成立官方或半官方的开发机构,负责土地的开发规划和设计,制定开发政策,然后将具体的开发项目承包给开发商,城市土地开发一般由私人企业承担。如果成片开发,政府一般同开发商打交道。 使用利益多方分,超额利润难独占 目前,美国土地收入分配中的突出问题,是土地收入如何转化为公众所有,体现公众利益。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9)
近年来,突发事件对公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因而,公众开始主动介入媒体对突发事件的报道。但是,由于我国媒体对突发事件的报道呈现着模式化的现象,由此而严重制约了公众的知情权,使媒体的公信力下降,造成了公众和媒体双双被动的局面,这在马航失联事件中显现尤为突出。为了突破这种对突发事件报道的模式化思维,我国媒体在汲取外媒有益经验的同时还要注重结合自身条件加强与政府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9.
“文化基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鹤年 《城市规划》2011,35(10):78-85
西方文明的文化基因有二:"唯一真"与"人"。2000多年历史的"唯一真"使他们趋于极端、绝对和排他。"人"是几百年前出现的基因,可分"泛人"与"个人"。前者强调平等,后者强调自由。两者都坚持是"唯一真"。从此西方文明患上性格分裂。城市规划中的"公平"与"效率"之争、"私人利益"与"公众利益"之辩都是反映这个分裂。其实绝大部分的规划概念都有其文化基因,将来会系列地介绍。  相似文献   

10.
尚未成型的"信息披露"制度"信息披露"也称公示制度、公开披露制度,是证券市场中的专有名词。在证券市场的逐步规范发展中,信息披露要求已成为一种制度,是上市公司为保障投资者利益、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而依照法律规定必须将其自身的财务变化、经营状况等信息和资料向证券管理部门和证券交易所报告,并向社会公开或公告,以便使投资者充分了解情况的制度。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3,(4)
传媒大亨默多克旗下的英国《世界新闻报》陷入"窃听门",这给推崇新闻自由、天赋人权的西方一记耳光,在媒体高度垄和商业化背景下,新闻自由与人权如何平衡?公民的个人隐私又如何得到尊重?本文就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8,(9)
新闻工作者必须深刻认识到媒体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正确处理舆论监督与各方利益的关系,坚守政治底线、职业底线、利益底线三条"导向底线",不能"以身试法",避免破坏良好的媒体生态。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9,(1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在利益的驱使下,市场主体的经营行为时常违反法律规定和行业规范,违背诚实守信和公序良俗原则,侵犯公众合法的权益。政府作为市场的监管者,通过实行行政"黑名单"制度,对市场信息进行调查与了解,将企业或个人的违法失信行为及时记录在册。这不仅使企业或个人的违法行为受到严厉制裁,市场秩序得到有效维护,而且有助于促进经济领域的稳定与和谐。但在实践中行政"黑名单"仍存在诸多缺陷,本文通过对其缺陷和问题的总结分析,从法律视角思考规制对策,以实现政府职能的良性发挥与市场调控的良好运转。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4,(4)
公众自由获取政府信息是确保其知情权实现的有效方式。我国公众获取政府信息主要有传统途径和电子化途径两种,当前的政府信息公共获取存在渠道不丰富、结构单一化、公众缺乏主动性、获取差距扩大化等问题,应该从政府、公众、图书馆与档案馆、媒体等不同角度来完善。  相似文献   

15.
《建筑师》2015,(1):135
<正>国际媒体建筑双年展MAB(The Media Architecture Biennale)2014,由丹麦奥胡斯大学(University of Aarhus)与国际媒体建筑协会(Media Architecture Institute)共同主办。本届媒体建筑双年展的主题是"世界城市"(world cities)。在全球城市中,媒体建筑正在成为城市公共空间日益重要的数字化表皮,成为诸如购物中心、娱乐场所、数字标牌以及商业广告等建筑或城市空间的组成部分,并进而成为公众心声的代言者和政府核心职能的窥视器。  相似文献   

16.
采用美国环保局相关棕地数据及文献资料,分析美国棕地问题兴起背景及其治理历程。大致可以分为行政理性阶段、经济理性阶段、环境公正阶段及调整阶段三个阶段,逐渐实现棕地治理从"永久清理"向"全局规划"的转变,有效地协调了棕地治理中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效益和基于土地再开发的经济社会效益。美国公共行政角色的转变、对棕地内涵理解的升级以及治理政策的细化是促其转变的重要因素。演化特征表现为联邦与州及地方政府的权利变更,以及从惩罚性的监管框架向强调公平、奖励及社区利益的合作框架的转变。责任认定模式、财税激励模式以及公共参与模式是棕地治理中的关键因素模式。平衡全局的风险管理和责任认定机制、兼顾公平的多元可持续融资机制以及面向实施的公众利益表述平台为我国棕地治理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和思路。  相似文献   

17.
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以《南京市玄武大道两侧城市设计》引发公众事件为例,采用文本分析、访谈、问卷等方法探讨自媒体在城市规划公众参与中的积极和消极影响。研究指出:一,自媒体拓展了信息扩散的渠道,降低了公众参与过程中自下而上的反馈成本,但其承载信息的完整性和客观性是影响公众参与效能的关键;二,间接利益者的缺失是当前自媒体平台无法助推有效参与的关键。基于此,提出:一,建构自媒体从单一反馈申诉工具走向复合媒介的公众参与平台,全过程参与城市规划各环节;二,规划编制需研究适配不同规划类型、阶段、问题等的公众参与手段,从物质空间规划为主体向综合性空间规划转型;三,政府部门应建立规范化的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理范式。  相似文献   

18.
殷铭 《城市规划》2019,43(4):85-92
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以《南京市玄武大道两侧城市设计》引发公众事件为例,采用文本分析、访谈、问卷等方法探讨自媒体在城市规划公众参与中的积极和消极影响。研究指出:一,自媒体拓展了信息扩散的渠道,降低了公众参与过程中自下而上的反馈成本,但其承载信息的完整性和客观性是影响公众参与效能的关键;二,间接利益者的缺失是当前自媒体平台无法助推有效参与的关键。基于此,提出:一,建构自媒体从单一反馈申诉工具走向复合媒介的公众参与平台,全过程参与城市规划各环节;二,规划编制需研究适配不同规划类型、阶段、问题等的公众参与手段,从物质空间规划为主体向综合性空间规划转型;三,政府部门应建立规范化的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理范式。  相似文献   

19.
从"公众参与"制度纳入《城乡规划法》以来,我国的公众参与在行政政策和市场经济的影响下经历了"形而上学"、矛盾凸显、积极探索三个阶段,成为了有力协调城乡规划中多元利益主体关系的有效手段。政府应制定有效制度来增加公众参与的渠道、创新公众参与的方式,规划师应积极深入群众,发挥政府与群众的纽带作用,积极宣传城乡规划,普及规划知识,普通民众应提高规划素养,提高参与城乡规划的效率,发挥群策群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需要回答好三个核心问题:一是政府利益如何不受损,即近期土地出让金不减少,这是工业遗产留下来的重要前提;二是开发企业利益如何不减少,这是工业遗产利用由被动变主动的关键;三是公众利益如何有保障,这是规划师的核心责任。从实践来看,土地收益问题是政府决策工业遗产采用"精细利用"还是"推倒重来"的关键环节。因此,应从经济平衡视角切入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谋求政府、企业与市民三者共赢发展。目前,我国处在工业区更新较为剧烈的时期,而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尚未成为决策者们的共识。以沈阳红梅味精厂为例,论述其"抢救式"规划实践的思路与过程,以期为当前这一特殊时期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