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栾恬静  魏春雨 《中外建筑》2010,(12):110-112
在益阳十六中图书馆的设计中,通过对图书馆建筑场所精神的认知和解读,同时借鉴益阳地区周边案例,我们从建筑外环境、建筑形象及内部空间等不同层面上呼应传统,力图为使用者创建一个有归属感的场所。  相似文献   

2.
传统村落的物质环境与村民生产生活行为的长期相互作用,形成了村落空间的物质秩序。同时,这种村落空间的组织结构长期影响和维持着村民的生活秩序。作为村落空间的一部分,村落公共空间表现着相应的生产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文化特质,是具有方向感和认同感的区域。文章以场所理论为基础,以冯家山公共空间设计营建为例,探索保持和延续村落公共空间场所精神的设计营建方法。  相似文献   

3.
4.
杜白 《四川建筑》2012,32(4):12-13,16
以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的2个公共活动空间为例,从场所的区位条件及布局形态、场地与周边环境的呼应、使用效益分析和文脉特征四个方面对高等校园的场所精神进行了分析和阐述,为以后类似的场所精神分析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图书馆是收集、传播、储存智慧和文明的场所,它代表一座城市的文化,也是一座城市的标志性建筑.是一个时代科学文化水平的标志,它也给人们一种求知欲望,营造一种极具文化气息的场所精神.文章从图书馆的环境、造型、中庭以及阅览空间全面剖析了与营造的场所精神之间的关系,又通过图书馆职能给人们思想、文化教育,也全面体现了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场所精神的具体理解,结合绩溪博物馆实例,具体分析了绩溪博物馆建筑在回应地方历史文脉、与自然环境结合、给游客和当地居民塑造空间体验感三个方面所产生的场所精神,为之后的博物馆与场所精神的营造的方法提供案例分析。  相似文献   

7.
成都的宽窄巷子历史文化保护区是老成都"千年少城"城市格局和百年原真建筑格局的最后遗存,也是北方胡同文化和建筑风格在南方的"孤本"。其宜人的尺度、具有识别性的街道空间、和谐的环境以及充满了浓郁的市井文化气息的生活方式,蕴含了它特有的场所精神。文章从该区域的现状入手,分析街道空间、人们的活动与场所精神的关系,初步探索场所精神营造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饶莉 《城市建筑》2013,(16):31-32
本文探讨了如何在住宅小区环境设计中进行丰富的景观营造,合理的空间结构,良好的交通组织,以期实现住宅小区环境与所在区域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相协调,为小区居民创造了交往与平等参与各种活动的条件,体现场所精神,在住宅小区环境设计中引入场所与空间的概念,使小区成为家的延伸。  相似文献   

9.
张婷  董利斌 《四川建筑》2011,31(3):31-33,37
从场所、场所精神的概念出发,结合西南交通大学九里校区图书馆的建造背景,从校园环境、气候、基地环境和人的活动四个方面对场所进行解读,西南交通大学九里校区图书馆(以下简称交大图书馆)是如何对场所进行回应的。通过对场所的解读和回应,分析了交大图书馆如何成为场所精神的诠释者。  相似文献   

10.
张雪兆 《门窗》2021,(6):119-120
通过研究图书馆在大学校园中的特殊意义及其功能多元化的演变,并以新疆大学新校区图书馆设计为例,强调图书馆在校园人文环境营造中的重要性.它不仅要与校园景观相融合,还应与校园的深厚文化相共生.在设计中,既要注重外部造型的塑造,又要追求人文精神的相通,通过空间与场所的建构,让新疆大学图书馆成为师生研修学习与交流的场所.  相似文献   

11.
蔡瑞定 《华中建筑》2005,23(6):67-69
该文通过南昌大学图文信息中心建筑方案设计的介绍和分析,探讨了图书馆建筑空间逻辑的意义,引发了关于如何提升图书馆建筑的场所品质、重塑空间的场所精神等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当实体形态围合的空间被赋予文化和地域内涵后才能成为富有意蕴的场所。通过对重庆市沙坪坝区中心地段的三峡广场步行街的调研分析,对如何营造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场所精神作一番探讨,希望对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设计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城市街区自发空间的场所精神探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发空间形成于居民自主营建的自发性行为,其存在于城市街区的各个角落和边缘,体现着城市街区的场所精神。本文从场所的角度,总结了自发空间的形态,分析了其尺度和使用情况,并试图提取其场所精神,以便使之成为城市活动中积极、活跃且有益的有机细胞。  相似文献   

14.
吴榛  张凯云  王浩 《中国园林》2022,38(4):56-61
绿地生态网络对维护城市生态结构稳定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其网络结构与城市发展、扩张及结构演化在时空层面有动态的耦合关系。现阶段绿地生态网络构建多处于一种静态的构建与优化思路中,忽视了城市化过程中自然与城市间的动态变化。从风景园林学视角出发,以南京市部分区域为例,通过多期遥感数据,基于CA-Markov模型模拟城市未来发展情景,并在过去、现在和未来各时期用地分类基础上,对城市动态扩张演变下的绿地空间与其所形成的生态网络进行研究,以期构建适用现在、面向未来的绿地生态网络,将丰富城市绿地生态网络研究新思路,并为中国风景园林建设和绿地系统规划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近些年来,随着高校建设的不断进行,一大批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校园建设贪大、求快,致使校园建设模式化、程序化,丧失自身校园空间的特色,尤其是以校园公共空间为代表。本文通过分析高校校园公共空间存在的问题,以场所精神为切入点,并且引入"活力场"的概念,探讨高校校园公共空间活力场的营造。  相似文献   

16.
陈雪依  姚亦锋 《华中建筑》2010,28(2):103-106
该本文利用空间句法软件对南京大学鼓楼校区与仙林校区的校园空间形态进行了量化分析,从空间秩序、空间组织、空间尺度、空间的构成要素四方面探讨了新老校区空间形态的差异。通过新老对比,为新校区的建设和对老校区文脉的继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一、从规划开始南京艺术学院是我国最早创立的艺术院校之一,源于1912年刘海粟在上海创建的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校区位于南京市区西部,呈丘陵地貌,校园内高差丰富,草木葱茏,植被茂密,环境宜人。2005年,南邻的南京工程学院西校区(占地面积  相似文献   

18.
大学图书馆是大学人文精神最有代表性的载体,也是大学精神的主要载体。大学图书馆人文精神是指在图书馆工作实践过程中所体现的以人为本的思想。“以人为本,读者至上”的服务理念则是大学图书馆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大学图书馆的人文建设需要在人文管理中得以体现和落实。  相似文献   

19.
上世纪80年代开始大量农村人背井离乡流向城市,如今随着信息化、城镇化的发展,人口流动更加普遍。虽然城市在公共服务、就业机会等多方面优于农村,然而,久居城镇的农村人却对乡村生活有更强的认同感,试图回到乡村,寻找过去熟悉的生活方式,亲近自然、体验环境的完整性,寻找场所精神即场所环境与空间给予的认同感和方向感。不管这些流动人口选择走向城镇还是返回农村,尤为重要的是在今后的城镇、乡村建设过程中,必须要保护它们的场所精神。  相似文献   

20.
高校图书馆阅览空间环境氛围营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晔 《城市建筑》2011,(7):17-20
本文通过大量实例,从私密意识明显的个人空间和公共空间中的个人领域两方面论述高校图书馆阅览空间的环境氛围营造问题,探讨环境氛围营造如何体现高校图书馆阅览空间的使用适宜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