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4,(6)
随着web2.0时代的来到,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兴媒介的出现改变了媒介批评的生态。通过微博这个平台,普通公众获得了媒介批评的话语权,同时由于微博媒介公开即时、交流性、互动性强的特点,使得微博已经成为媒介批评的新阵地。但微博上的媒介批评还有待改进,需要理性、客观、规范的态度和辩证、全面的思维。本文通过对媒介批评内涵及微博特性的探讨,就微博对媒介批评的影响做了分析和思考。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7)
微博等新媒体的发展使得媒体在报道中呈现新闻事实的相互呼应、印证的现象出现,然而媒体传者和受者的重合特性可能使得电视媒介仪式在形成价值认同力量的功能方面受到冲击。本文认为微博等新媒体的介入对媒介仪式有解构作用,并以2013年春节联欢晚会和新浪微博对其发表的微博为例,分析微博对春晚这种媒介仪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3,(6)
近几年来,微博的发展十分迅速,并以其独有的传播优势成为传播领域的新生力量。本文从微博作为一种媒介技术、微博对受众的控制以及受众在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平台下的表现为切入点,对微博的流行进行了反思,并从法律的完善、观念的转变以及媒介技术控制的视野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3,(8)
全媒体语境下,不同媒介形态在传播实践中呈现出诸多差异,本文试将传统媒体的官方微博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内容分析法,旨在探索传统媒体微博的现状和问题,从而引起学业两界对这一媒介形式的重视和思考,反馈之间互补和互斥关系的思考和重视。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7)
本文从私人情境、公共情境、人际传播情境以及大众传播情境这四个方面,来比较分析微信与微博在媒介情境上的变化。进而结合麦克卢汉和梅罗维茨的媒介观点,分析这一媒介情境变化对用户心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媒介实践的角度,考察20世纪80年代建筑专业期刊在中国当代建筑批评场域初始构建阶段,对于推动、决定建筑批评核心区域、场域特征、批评内容、批评惯习、主体圈层等建筑批评场域形态中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3,(11)
在信息时代,媒介素养是大学生应具备的一个基本素养,是其实现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重要砝码。本文结合对绥化学院大学生微博使用情况的问卷调查情况,分析了微博平台上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8,(Z1)
<正>"媒介"是指使事物之间发生关系的介质或工具。对教育而言,书本是媒介,教室是媒介,教学设备是媒介,用来传播知识的信息化手段也是媒介……总之,一切和教师、学生有关的事物都发挥着媒介作用。近年来,我校广泛利用各种媒介对学生进行美育,取得了一些积极成果。一、"盘彩"文化感知美"盘彩"一词,是我们学校自创的,就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3,(8)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新闻传播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媒介融合成为当今媒体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从媒介融合的内涵入手,探讨媒介融合给传媒业带来的巨大潜力,同时从媒介批评的视角来分析媒体融合产生的一些问题和出现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0.
简述了20世纪哲学经历了从科学主义到人文主义的转向,而西方建筑批评范式也由语言学批评转向话语学批评.提出语言学批评方法重视研究对象的共性,排除其特殊性,强调确定性研究;话语学批评采用的是一种"不确定性"的对话批评方法,提供的是一个有多种对话形成的话语语境.而不再是某些确定的观点和结论,批评的意义便是由多个批评话语组成的复合意义,是一种多元的,不确定的,复杂的意义;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分别构成了语言学批评和话语学批评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4,(5)
微博作为多种媒介功能融合的产物,以其独有的特点,通过与其他媒体的互动,促进了信息传播方式的变革。同时,它也成为收集并发布新闻消息的重要传播途径之一。本文通过介绍微博的发展及其特点,阐述了微博对新闻信息传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5,(5)
麦克卢汉的《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这本书是关于媒介系统的研究。在本书中,麦克卢汉提出了四个重要的命题:"热媒介冷媒介"、"媒介即讯息"、"媒介是人的延伸"、"地球村"。在20世纪60年代的时候,麦克卢汉又提出了"麻木性自恋"和"媒介的杂交能量",这些观点的提出都对世人理解媒介做了很多的铺垫与阐释,从这里也可以看出麦克卢汉对传播学领域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3,(5)
公信力是传播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西方国家传播学发展较早、较充分,对媒介公信力的研究已有八十余年的历史,而我国学界对媒介公信力的关注大约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媒介公信力"这一范畴与媒介自身、社会稳定、政府和受众都关系密切,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今天,网络媒介公信力又成为了新的研究热点。本文分析"媒介公信力"这一范畴变化的历史,探讨媒介公信力的测量指标以及媒介公信力研究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3,(12)
微博泛娱乐化的表现,就其原因,一为全民狂欢、公平发声所致;二为利益驱动、刻意炒作所为;三为顺应趋势、媒介发展推动。减少微博泛娱乐化的冲击需要增强"把关人"意识,提高媒介素养,完善相关法规。  相似文献   

15.
华珺 《新建筑》2012,(2):151-153
"元语言"是20世纪西方哲学"语言转向"以来一个重要的概念,把元语言和对象语言这对范畴纳入建筑批评的研究视野,可以更好地区分建筑批评中概念的结构与层次,避免将不同层面的价值理念相混淆。通过对元语言不同层次的分析,建立建筑批评的三个研究层次及其相应的元语言,即建筑语形元语言、建筑语义元语言和建筑语用元语言,而不同层次间批评元语言的交流与对话,也会丰富建筑批评话语自身。  相似文献   

16.
开宗明义:《媒介即信息:微博即信息》是这篇文章的标题——冒号前的部分,将是这篇文章的引用论点;冒号后的部分,将是这篇文章的最后结论。但凡对传播学领域稍作涉猎的人应该都会了解到加拿大人马歇尔?麦克卢汉“媒介即信息”的著名命题,然而任何简单的概念一旦铺陈开来都是极为繁复的处于动势当中的纵向(时间)的“流变”及横向(时代)的“一环”, 本文试图以微博:时下最为私人化的媒介为切入点提出新视角,新问题,挖掘出“媒介即信息”在21世纪的今天的新领域,新意思。也许,很多人会对这种不乏“文艺腔调”的“抽象思维”和“逻辑证明”颇多微词。然而,一篇论文也可以缺少思辨的色彩,也可以不在于提供艰深复杂的抽象概念的演绎,而只是寄望于将“有限的理论”与“无穷的实际”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17.
立体批评     
《Planning》2018,(2)
<正>写出好的诗歌和散文很难,写出好的小说似乎更难,而以我之见,要写出见真性情和真风骨的文艺评论则难上加难。正因为难,我不太认同对评论家作为文本解剖者或一般意义上的理论工作者的角色定位,而更愿意把批评家看作一种"立体空间"的构筑者。当前文学批评趋于平面化,主体空间的建构不断弱化。这种批评生态下,"立体空间"的构筑显得尤为迫切。"立体空间"是一种宏观的说法,简言之就是批评思维的立体化。这种立体化思维首先是一种指向灵魂内部的解读模  相似文献   

18.
建筑具有一般媒介的属性,即插入传播过程之中,用以扩大并延伸信息传送的工具。从媒介概念出发,可将建筑传播的信息分为可读、选读、必读三种层次。本文从提升建筑信息的"可读性"、强化建筑信息的"选读性"以及实现建筑信息的"必读性"方面,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对重塑建筑的场所感来提升建筑的媒介性进行了探讨,从而为建筑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摄影为媒介与修辞,成为干预社会,表达观念的有效手段。城市影像聚焦于城市生活,如何从批评的视角,发挥城市影像的文化性、批判性、思想性的价值,反映城市的巨变,开展城市空间的批评?使得城市影像成为"城市文化"与"城市空间"研究领域的重要组成。这必将拓展城市研究的范畴。文章梳理了城市影像的演进历程,介绍了城市影像研究与实践的若干代表人物与作品,着重指出城市影像在"空间的想象"与"空间的批判"研究中的作用。文章还介绍了当前国内外城市影像对于"贫富分化与空间分异、城市文化与空间生产、社会冲突与社会批判"等方面所做出的实践。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3,(8)
在阅读尼尔·波兹曼的《娱乐至死》、《童年的消逝》、《技术垄断:文化向技术投降》及其其他文献的基础上,本文系统介绍美国传播学者波兹曼的媒介技术批判论,并在介绍时结合现今的社会现象进行分析和评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