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3,(12)
近些年来,我国民族地区公共危机事件时有发生,但现有危机管理机制未能有效预警并应对此类突发事件。因此,研究如何完善现有管理体制与机制,有效提高民族地区政府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与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本文运用比较研究法指出公共危机、民族地区公共危机、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不同含义。其次,深入分析目前我国民族地区公共危机产生的原因,以及民族地区政府公共危机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并指出相关制度缺失与体制不完善削弱了民族地区政府公共危机应对能力。最后,本研究有针对性地提出完善现有民族地区政府管理体制与机制,有效提高其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与水平。具体建议包括:建立完善的危机预警系统与机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重视信息沟通,加强上下联动;重视舆情工作,正确引导舆论方向。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3,(10)
近年来我国的突发事件频发,从2003年非典型性肺炎(SARS)、2005年黑龙江省松花江水污染事件、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2011年广东乌坎事件、2012年宁波PX项目等等,这些突发事件不仅屡次检验政府在突发事件中的危机公关能力,也促使政府建立新闻发布机制与社会大众沟通。本文通过梳理我国突发事件中信息公开与政府新闻发布制度,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针对突发事件的信息公开制度提出政府新闻发布策略。  相似文献   

3.
提高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置能力是利国利民的大事,2003年非典之后,全社会对突发事件的应对逐渐重视,不管公共突发事件以何种形式发生,重要的是我们如何更好地去应对突发公共事件.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3,(9)
近年来,危机事件不断发生,这对于各地方政府来说都是个极大的挑战。但现实中很多危机事件不能得到顺利解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政府新闻发言人在发言词中修辞上的一些失误。本文结合现实事例分析了地方政府应对危机时在发言词中修辞上的缺失,并对地方政府如何在修辞上提高应对危机的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3,(7)
在当前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出现了很多公共危机事件,在这些事件传播的过程中,由于政府在公关理念、形象意识以及与媒体沟通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对自身形象的塑造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加强公共危机治理,塑造良好政府形象,必须强化政府公关意识,进一步完善政府新闻发布制度,建立健全问责制度,不断提升政府形象。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3,(7)
本文对近年来国内突发公共事件报道的研究进行内容分析,发现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传统媒体突发公共事件报道机制,网络媒体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突发事件、媒体与政府关系。由此,本文主要围绕这三方面展开,分别就其研究现状、特点、问题等进行概括论述。  相似文献   

7.
自中国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各省市地区的突发公共危机事件日益增多,而且其所具有的突发性、破坏性,实在让人们措手不及,疲于应对。建立一套能有效应对公共危机事件的系统极待出台及完善。对此,各地政府响应中央的号召,纷纷通过建立完善的地方公共危机管理体系来提高地方应对突发危机事故的能力,这也是应对当今形势,保障地方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3,(4)
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一般来说,突发公共事件往往具有负面性、不确定性、危害性乃至灾难性,并携带规模信息量和形象的杀伤力,一直以来都是新闻的竞技场,容易产生热点效应。2013年3月4日一个两个月大的男婴丢失事件成为长春全城关注的焦点。在此次突发事件中,媒体报道反映了自身角色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22,(2)
近年来我国不断完善应急事件的应对和处理机制,使得我国的公共危机管理法律开始逐渐完善,不仅能够提升国家社会的稳定性与和谐性,还能推动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处理能力的提高,但是目前我国在公共危机管理法律体系方面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不利于事件的合理应对。基于此本文研究公共危机管理法律体系,分析其中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旨在为完善我国的公共危机管理法律体系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0.
重大突发公共危机事件与中国共产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密切相关、紧密相连。重大突发公共危机事件对中国共产党的基层党组织建设是考验,而中国共产党的基层组织作为事件发生后参与处理的主体,要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迎难而上,不断提升组织建设水平。基层党组织在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危机事件的过程中要防患于未然,做好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强基固本,提升基层党组织公信力;敢于担当,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双管齐下,注重精神和物质双保障。在实践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能力和建设水平,赢得重大突发公共危机事件处理的胜利。  相似文献   

11.
处于转型中的我国政府在应对各类危机中,正不断提高快速决策的水平,增强快速反应能力。但是在一些危机事件中,也不断暴露出各级政府危机状态下快速决策系统现有的种种困境:  相似文献   

12.
在城市一些大型群体活动中,面临着各样的突发状况,对政府危机管理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中的政府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围绕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两个方面展开研究:一方面,政府需要制订完善的应急处置预案,以及各职能部门的协调联动应急机制;另一方面,公众自我保护意识也亟待提高。现着重研究第一方面,提出政府危机管理中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监测预防、协调控制和善后处理的"三点一线"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3.
进入21世纪,我们的国家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能否及时有效地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是当今世界检验一个国家的执政能力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科学地应对公共危机,完善危机发生时媒体报道的管理机制,成为政府部门十分关注的课题。火灾现场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建立完善,作为危机应对的重要组成,也引起了各方关注。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9,(11)
社会转型时期,突发事件频发,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应对是值得深入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重庆公交坠江事件"是一起严重危害社会安全的突发事件,它的网络舆情表现出了"传播主体身份多元且具有盲目性"、"传播内容具有阶段性和反转性"、"传播渠道多元化、以微博平台为主且具有‘自净’功能"的传播特征。"重庆公交坠江事件"中网络舆情的发展虽然经历了多次反转,但总体来说其舆情应对是比较成功的,政府部门、主流媒体、网络大V和普通网友在舆情应对中都发挥了自己的作用。基于此,在其他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应对中,可以有以下经验:政府部门应提高舆论应对主动性、媒体应坚守新闻专业主义、微博意见领袖应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众应提高媒介素养。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6,(11)
<正>以网络媒体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受到全社会前所未有的关注,尤其在突发事件面前,新媒体发挥着巨大作用。然而,新媒体犹如一把"双刃剑",在极大地满足社会公众信息需求的同时,也给政府的危机管理能力和应急能力提出了严峻考验。今天的新兴媒体不再是政府的"解释者"和"鼓吹者",更不是政府独掌的"传播者",它有自己的政治目标和客观立场。本文对新媒体时代政府正确处理突发事件提出几点建议措施,并试图在两者之间构建良性互动关系,使两者更好地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和危机问题。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5,(3)
当前我国正处在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并且新媒体时代已经到来的今天,政府部门面临的管理环境越来越复杂化,在治理的过程中如何化解随时随地可能发生的危机是一个亟待面临的现实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昆明PX事件的梳理,在地方政府在应对公共危机存在的不足的基础上对危机管理改革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正我国应急管理的历史沿革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我国政府宣布成立应急管理部,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应急管理(Emergency Management)这个术语包含着多重意思,一是指明了哪些事件、事态属于"急",《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将其概括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四大类,还具体解释了每一类突发事件包含的具体灾害、事故和事件,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4,(5)
近几年,德国社会学家贝克"风险社会"理论的现实表征日渐凸显。本文以"安阳摔婴案"为个案研究发现,突发事件中地方政府"维稳压倒一切"和地方新闻媒体"新闻"、"旧闻"、"不闻"的角色错位折射出其风险沟通能力的不足,从而错失舆情引领主动权,还提出了突发事件中地方政府和媒体风险应对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4,(5)
受"昆明3·01暴恐事件"影响,"暴徒砍人"流言导致成都、广州等地数百群众四散奔逃,一时人人自危。最近,我国多起公共危机事件的始作俑者均为暴恐流言,社会影响极其恶劣。对此,本文结合"成都3·14春熙路事件"、"广州3·15沙河事件",分析了暴恐流言的传播机制及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3,(18)
近几年来,我国各种公共危机频发,政府也开始重视公共危机管理,而社会公众参与是公共危机管理中不可忽视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目前公众在参与危机管理的过程中呈现出了良好的态势,但也依旧存在着很多问题。本文试图分析我国公众参与危机管理的现状,并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给出相应对策,希冀中国在面临危机时可以更好的进行管理应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