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凡 《华中建筑》2012,30(4):12-14
电影和建筑都是叙事的艺术,电影是空间化的叙事,建筑是叙事化的空间。该文从空间体验的角度探讨了电影的叙事安排对建筑空间创作的借鉴意义,旨在体察两门学科的微妙交流,并将此运用到设计实践中去。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3,(1)
抹去叙事行为本身的创作原则控制了电影叙事从诞生到成熟的大半个世纪。资本主义的现代危机导致传统稳定的叙事发生裂变,电影迈向了叙事的自觉:强调怎样讲故事,而不是讲怎样的故事。现代派对叙事的大胆尝试,强调表现自我、主张形式至上而忽略故事性的电影问世。而后,后现代电影矫正般的恢复了电影的故事性。当代的电影就像一个大熔炉,叙事的各种状态汇于其中。  相似文献   

3.
电影叙事设计某种程度可解读为"情感式"设计,因此电影叙事研究也同设计心理学关联密切.当今时代高速发展,人类心理需求的比重增加,空间功能及丰富的形态已不再是人们追求设计进步的唯一目的.博物馆作为传播世界文明的立体窗口,是时代与文化的缩影,但其空间设计现今仍存在动线模板化、形式陈旧等设计定势,导致空间与观众两者间的对话被严...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乡村振兴背景下,如何在乡村改造中保留地域特色与乡村肌理,如何强化村民的归属感、提高游者的文化体验感,是设计师面临的一大挑战.传统的乡土材料作为当地历史文化的记忆,对乡村文化景观的塑造具有重大价值.该文以安溪县祥华乡东坑村乡村改造设计案例为例,通过对其乡土材料的选择、叙事景观的空间语言进行构建,进一步挖掘乡土材料在场所叙事营造中的利用策略,为乡村建设中的材料取舍与应用提供可借鉴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7,(6):131-133
朱山坡短篇小说的"底层书写"立足于他所熟悉的家乡和乡民,叙述他们在现代转型中挣扎、无奈、抗争的生存困境,再现他们在生存困境中的精神裂变和人性景观。表达了对底层乡民个体命运的关注,让他们的生存困境和精神危机的问题受到正视。这使得他的短篇小说的底层叙述获得了深刻的精神内涵,也是朱山坡悲悯情怀的体现。  相似文献   

6.
7.
《Planning》2016,(2)
文章重点从乡土景观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影响入手,分析乡土景观的价值和对现代景观设计的意义,重点对乡土景观表现、乡土景观的存在意义和作用进行研究,指出其对现代景观设计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8.
在城市里,摩天大楼直冲云霄的强大高度足以令它们具有同样强大的眼球引爆力。对于电影创作者来说,这首先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视觉资源。由此,电影和摩天大楼这两种同样因工业技术而兴起的东西,在现代艺术的叙事框架里达成了描摹和表达的默契  相似文献   

9.
该文就建筑与电影的空间结构、时间结构以及建筑与电影"叙事性"的内在逻辑进行探索,揭示了其内在的关系,并希望借此使两种艺术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20,(1):103-107
赵先平的《穿过密林》突破正统的革命题材叙事模式,借鉴影视叙事手法,将左江流域独特的自然人文作为故事发生的地理环境,传奇性书写左江地区的革命历史,娴熟运用推拉摇移跟等镜头进行场面调度,在叙事上巧妙运用颠倒、交叉、抒情、心理等蒙太奇手法,戏剧化处理段落场景,视听化叙事语言,让故事有着明显的画面感、镜头感,营造出"看"小说的视觉化效果,影像化叙事风格十分突出。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6,(6)
王保忠在《甘家洼风景》中对我国社会大转型背景下晋北乡村人们的命运起伏和精神纹理进行了细腻周致的描述,以其敏锐的捕捉和深刻的体察在乡村叙事这个传统领域内向我们展示了行进到"后乡土"状态之时,乡村社会中人新的命运、心理状况,形成了充分而鲜明的"后乡土"叙事特征。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3,(10)
本文从三方面来探析电影《罗生门》对于芥川龙之介小说的叙事改编策略:三元叙事、反复叙事以及艺术叙事。由此可观,小说与电影的特定艺术表现方式所呈现出的不同艺术感受。  相似文献   

13.
电影的发展与都市的成长紧密相联,20世纪上半叶兴起的黑色电影以美国的现代化城市为环境背景,记录了大量的城市影像。该文借由黑色电影对“大都市”的想象、建构和表达,结合对早期经典影片的分析,从建筑学角度研究黑色电影与城市空间的互动关系,探讨电影对城市的表达方式,揭示城市空间如何参与电影叙事,拓展对黑色电影空间的理解边界,探究城市空间建构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3,(20)
本文主要通过对电影《钢琴课》中镜头运用、摄影机运动、空间、视觉提示、音乐等方面的分析,了解电影化叙事手段对影片氛围营造和情感表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6,(1):59-62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的生活习惯、观影方式和审美习惯等都发生了改变,并进而影响到电影的生产和传播机制。从口头叙事、文本叙事、影像叙事到当代的数字媒体叙事,我们可以看出媒体的发展改变了叙事艺术的生产和传播,并影响到叙事的文本形式和话语模式。互联网思维影响下的电影叙事呈现出自身叙事方式和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16.
针对当前乡村建设中存在的景观同质化问题,该文以金砖沟村为研究对象,探索基于景观叙事理论的乡土文化景观体系优化策略。在对金砖沟村现状调研的基础上,从叙事结构和叙事模式两个方面强化人与文化景观的互动关系,将乡土景观与原生乡土文化内涵进行整合,发挥景观叙事理论在乡土文化诠释与建设方面的独特作用,达到延续乡土记忆的目的,为后续的乡土文化景观建设探索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3,(7)
影像的说服力要远远大于文字。"视觉说服"一词,常常与广告联系在一起。其实不仅如此,运用影像塑造本国或他国的国家形象时,也需要巧妙地运用视觉说服。视觉说服的技巧,体现在影像符号的选择、影像叙事的结构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3,(4)
王家卫的电影之所以被定位为作者电影,不仅因为他是影片风格的完整体现者,更因为他的电影有自己的一套可以被清晰辨认的电影符号体系。从《阿飞正传》到《2046》这一系列作品实际上是导演风格与个性的延续和变奏。而《花样年华》与《2046》更是一脉相承的体现了王家卫电影符号体系的继承性与发展性以及他独特的影像风格。  相似文献   

19.
20.
乡土植物与现代城市园林景观建设   总被引:120,自引:5,他引:120  
孙卫邦 《中国园林》2003,19(7):63-65
简述乡土植物的概念,并通过论述乡土植物的城市景观应用与城市植物多样性人工塑造、植物多样性保护及植物资源持续利用、生态安全和景观文化本土化之间的相互关系,阐明乡土植物对我国现代城市园林景观建设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