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3,(10)
微博引入了一系列新的传播手段,包括传者、受者、途径和内容在内的传播要素在微博营造的大环境下均发生了或大或小的新变化。在微博传播环境下,人人都有可能变成意见领袖,非主流的亚文化也因此获得了诞生和扩散的土壤。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6)
微博、微信等新的传播媒介的兴盛将信息传播带入微型化的时代。微时代的信息传播改变了传统信息的生产和传播模式,使"人人都是记者"成为可能。公民新闻在微时代获得较大的发展空间,无论在信息的生产和传播主体、信息传播的时效性、新闻的舆论监督功能等方面都较之以往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7)
近年来,微信公众号、微博、客户端等新媒体的快速崛起,使得人人都能随时随地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和传播者。在新闻发布变得十分自主便捷,新闻的时效性大大提高的同时,也为网络假新闻的产生和传播带来了便利。本文从新媒体"把关者"缺位、新媒体的市场化特征等方面分析了网络假新闻产生和迅速传播的原因,并提出了治理网络假新闻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3,(11)
社会化媒体当以新浪微博为代表,它的出现塑造了一个"全民皆记者"、"人人自媒体"的时代。在对突发事件的报道中,微博往往可以占据信息发布的制高点,不同于传统媒体的线性传播,微博是一种裂变传播。在突发事件发生后,信息流在微博上不断的涌动、爆发,会产生副作用。微博如何趋利避害和传统媒体实现互利共生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话题。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3,(9)
微博与微信的出现,让我们的生活、学习与交流进入到了一个微时代,在微时代里,人人都有机会成为"个人门户",个性化深入的信息定制越来越符合人们的需求。传播模式的改变是挑战也是机遇。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6)
中国的网络社会现在已经进入"微博时代",刷微博成了网民必不可少的娱乐消遣活动。微博传播具有文本的碎片化、裂变性、人人皆媒体等特征,这些特征在促进微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助长了垃圾信息泛滥、谣言满天飞等微博中的伦理失序现象。需要博主、媒体、政府共同努力净化网络环境,推动微博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26)
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下,自媒体迅速崛起。在自媒体时代,公众用现代化、电子化的技术进行信息、资源的发布和传播,实现了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记者,人人都是新闻传播者。主要平台有百度贴吧、微博、博客、小红书等,自媒体凭借着交互性、自主性的特征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11)
微博从产生就备受人们的关注,它的优势是使人人都拥有了"麦克风"。随着微博在网民中的日益火热,短短的4年时间我国微博用户的数量呈井喷式的增长。《楚天都市报》正是在这种环境下,开始了对微博的利用,以应对新媒体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8)
现今,微博凭借自身准入门槛低、传播快速、扩散范围广等特点,成为一种强有力的舆论监督工具。其优势在于人人都可以成为监督者、裂变传播使其影响力倍增、与其他媒体合力促进被监督事项的解决等;但也存在不足之处,表现为存在人身攻击等侵权现象、监督过程中专业性和理性弱于传统媒体、监督过程尚未形成长效机制使得公众的注意力易被转移等。  相似文献   

10.
<正>最近陈凯歌的影片《搜索》上映,引起了大家对大众传媒的反思。因为论坛和微博的出现,在这个社会上好像终于多了一个可以容许草根阶层的人们发言的地方。就拿微博来说,每个人都是媒体,每个人也都有可能成为新闻当事人。而电视、杂志和报纸这样普遍意义上的"媒体"身份反而被弱化了。什么是媒体呢?所谓媒体,是指传播信息的媒介,通俗地说,就是宣传的载体或平台,能为信息的传播提供平台。根据以上定义,id+c是传播媒介无疑,那么设计师呢?  相似文献   

11.
以往,大家女口道圈子是重要的影响力社交群,但是今天微信把这样的社交圈凝聚在可见的线上,然后我们就可以追踪、参与、使用与调动;过去猎头似乎是大公司高职位寻求人选的一种高端服务,而人人猎头用一个APP就改写了故事的逻辑,而且变成了大家都能推荐、中小公司都可以使用的新服务产品;当然一个卖煎饼果子的黄太吉快被大家念叨成神奇的传说了。而它的奥秘就是把营销创意与服务设计有效地在微博上进行了充分的传播。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3,(11)
自媒体是伴随博客、微博、微信等网络社交平台出现后的热词。进入自媒体时代后,"人人皆记者""人人皆媒体"的说法更是在社会上掀起一股热潮,作为推动自媒体发展的一大动力——微博,有着非常广泛的受众群体,微博受众参与网络社交有着种种心理。  相似文献   

13.
文辉 《四川建材》2013,39(3):230-232
微博的崛起对于任何一个行业而言,都是难得的机遇。由于目前针对地产项目微博的传播研究相对较少,在本文中,笔者将基于SWOT模式对于湖南长沙"万科城市花园虹馆"的传播策略进行分析,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一定的支撑。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3,(8)
微博时代的到来,使受众不再仅仅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更成为了信息的发布者。近期发生的"复旦投毒案"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新浪微博迅速形成"微话题"板块,在事件不断的进展中我们看到微博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试通过复旦投毒案探讨微博在突发事件的传播中所起到的作用以及微博的传播特征。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3,(6)
微博已成为重要的网络信息传播平台,然而微博新闻传播却面临诸多问题,如现存的新闻信息无法证明其真实性、对于同一新闻事件有着众多的说法而人们无法判断事实是什么,类似"罗生门"现象。本文以新浪微博热点话题"袁厉害事件"为例,分析微博新闻传播的"罗生门"现象产生的原因、影响及反思。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3,(9)
微博舆情是民众在微博空间里的舆论反映。近年来,民众借助微博表达意见、讨论公共事务、维护公民权力的事件屡见不鲜。微博舆情成为反映社会现实的一种"镜像"。它具有传播主体的去中心化与圈子化、传播内容的理性与非理性、传播过程的阶段性与周期性、传播路径的点对面与裂变性等特征。微博舆情的发酵,聚焦了网络民意,成为舆论演进的助推器,构筑起全新的社会舆论形态。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4,(4)
近几十年来,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普及和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巨大变革。而微博这一全新的社交网络平台在短短几年时间里也迅速被广大的网民所接受,并且在社会公共事件的传播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和影响。本文就从微博的定义、微博信息传播的特点以及微博在公共事件传播中的影响三个方面来分析微博在公共事件中所起到的传播作用。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4,(2)
微博这种传播平台一经出现,便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但当前众多研究仅仅关注微博媒介本身,对于传受心理方面的研究甚少。然而人类作为传播活动的发起者和承受者,他们的心理对于媒介作用的发挥具有重要作用。鉴于此,本文在探讨微博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传受心理,提出了"策划心理"的观点,并且进一步提出了一系列的策略和措施,去规避微博传播中的一些问题,以期提高微博传播的信度和效度。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3,(10)
本文通过对微博谣言研究现状的分析,发现微博谣言研究存在两方面不足:1、对微博谣言产生的原因,过多的归结于社会或者网络,忽略了微博平台自身。2、学者提出的对策过于单一化,未形成一个统一的治理系统。本文在系统论的指导下,提出了微博的"阻链传播模式"、"喇叭效应"等概念,以微博传播系统的四个子系统为出发点,找出微博谣言产生的源头,并且提出了系统的治理策略,为微博谣言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3,(9)
2011年是媒体微博年。在微博的多元化、开放性、互动性的特点受到大众追捧的同时,微博的主体去中心化,信息碎片化与病毒式的传播的弊端也给作为信息"把关人"与舆情"瞭望者"的媒体以前所未有的压力。如何将微博这个虚拟媒体空间关注和现实传播环境相结合,做好线上与线下的合作互助,是媒体微博能否长久生存的一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