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3,(12)
新闻报道的平衡是西方新闻界普遍遵守的职业规范之一。甚至有西方学者提出用"平衡"、"公正"代替曾经被称为"不死之神"的"客观"。在我国新闻实践领域,新闻报道的平衡手法也逐渐被运用。新闻报道的平衡是在新闻报道中突出主导性因素和意见的同时,兼顾其他因素和意见的理性表现。笔者对新闻报道的平衡的界定包含了"操作"和"理念"两个层面的内涵:它既是新闻工作者道德上的自律,又是新闻写作与版面编排的一种技巧。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9)
驻港部队处于改革开放、对敌斗争的前沿和"一国两制"的特殊环境之下,同时,驻港部队又是展示中国人民解放军光辉灿烂形象的一面"窗口"。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驻港部队的敏感军事题材新闻报道的重要性。本文通过多重视角分析驻港部队敏感军事题材新闻报道,进而探得,我们在对驻港部队敏感军事题材新闻报道进行视角选择时,必须坚持的几点原则。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3,(9)
新闻偏见,指的是在新闻报道中违反真实性的歪曲报道,它不仅违背了新闻真实、客观、公正的原则,而且形成的新闻失实和造假报道还会造成导向错误。尽管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有关规范,对造成这类无中生有、虚假报道的媒体和人员会进行严肃处理,但在广大受众中所形成的恶劣影响,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难以消弭。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3,(11)
时政新闻报道是新闻报道领域的一个重大题材,但是一直为人诟病的是,时政报道长期流于仪式化的报道,内容严肃不易读,严重影响到时政新闻报道的传播效果。本文试以《新京报》对2013年"两会"的报道进行分析和解读,探究以市场、受众为导向的纸媒在重大时政新闻报道中怎样报道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3,(5)
当下犯罪新闻报道出现了一些失范现象,致使本应严肃、准确的犯罪新闻出现了娱乐化现象,还产生"暴力诱导""媒体审判"等消极影响。本文以"富二代"犯罪新闻报道为例,考察犯罪新闻报道失范的表现,并提出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7)
会议新闻往往涉及重大的方针和政策,经常跃居版面的重要位置,它的独特地位和重要作用往往是其他类别的新闻无法比拟的。新媒体的发展为会议新闻报道提供了新契机,"大数据"开发了会议新闻报道的资源,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等多种平台拓展了会议新闻报道的渠道。基于Web2.0技术的UGC、UCC内容丰富了会议新闻报道的消息源,让会议新闻报道的互动变得即时、交互。2014年人民网"两会"的大数据解析、搭建全媒体平台以及多样化互动策划具有新意,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6)
本文探讨和分析了对于新闻报道当中出现性工作者时作为新闻编辑手段的新闻马赛克的作用,探讨其背后可能存在的新闻工作者对于新闻当事人的歧视与偏见。并通过分析认为,在新闻马赛克保护作用已经被异化的当下,新闻从业人员应该根据情况审慎地使用新闻马赛克,而不能够形成为身份敏感的新闻当事人打马赛克即是保护他们的认知习惯和使用惯性。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3,(7)
近年来,随着新闻媒体市场化运作的逐渐成熟,一些媒体越来越热衷于犯罪新闻报道,以获取更多的眼球效应。犯罪新闻中性犯罪的新闻报道以大篇幅新闻和大幅照片提升了公众的关注度,但却极有可能对当事人造成"二次伤害"。本文从媒体性犯罪报道形式与报道内容中存在的"伦理失范"出发,探究媒体如何在恰当满足公众知情权的同时保护当事人的隐私权,并对今后媒体在犯罪新闻报道中的具体操作提出修正建议。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11)
本文运用二维测量框架理论,使用内容分析法对人民网"24小时新闻"对复旦投毒案的相关新闻报道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分析相关新闻报道的时间框架和空间框架的建构及其变化特点,总结其报道规律。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3,(10)
近年来,都市报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一张报纸如何让读者爱看愿看,成为各个报社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以《淮北晨刊》为例,从"报纸为读者提供参考新闻传播途径,形成互动,增强新闻报道内容的广泛性"、"报纸要积极创造条件,架起双方沟通的桥梁,增强新闻报道内容的针对性"、"满足读者对信息的知情权、观点的表达权以及对党和政府的批评建议权及监督权,形成监督互动,增强新闻报道内容的亲民性"这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进一步优化新闻报道内容,增强报纸的可读性。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5,(6)
本文以《河池日报》和《右江日报》少数民族的新闻报道为研究对象,运用内容分析法进行量化分析,发现两报中涉及桂西北少数民族的新闻报道存在相似之处,均通过"正面"为主的报道立场,重点关注少数民族风俗方面内容,着重图片报道形式,从新闻报道中再现了民俗文化丰富的少数民族角色,同时也再现出被动的接受帮助的少数民族角色。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20,(6)
融媒体环境下,社会新闻报道需要运用新的媒介技术和手段,通过采编流程再造,对信息获取渠道、信息呈现方式进行创新。《新安晚报》2019年底的"劳荣枝案"报道就是对融媒体环境下社会新闻报道如何创新的一次探索。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3,(10)
"三农"报道与农民的利益息息相关,只有带着对"三农"的深厚感情,本着对农民负责的态度,挖掘农村中的"亮点",多写农民关心的事情,带着感情与责任才能写出高质量的新闻报道来。"三农"报道要当好党、政府和农民的决策参谋,"三农"新闻报道要为农民谋利益,"三农"报道要多写农民关心的事情,"三农"报道要心贴心为农服务。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3,(5)
本文以"神九飞天"为话题,选取《纽约时报》和《人民日报》的新闻报道为样本,使用框架分析和内容分析法,得出两者均走"政府路线"(宏观叙事),但前者更重议题性报道等特点。本文试在比较中分析中西方新闻报道的差异,并谈谈我们如何应对外媒所营造的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4,(11)
近年来,媒体在对城管和扶老人事件的报道中,以负面报道为主,"城管"和"老人"的媒介形象被负面化、污名化。公众对"城管"和"老人"的偏见的形成与媒体报道的引导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3,(14)
新闻工作建立在事实真相的基础上,要求新闻工作者最大程度还原事实的真相,追求新闻价值和震撼力,但在此过程中出现了很多不和谐因素,使新闻工作陷入"只新闻不人文"的难堪局面。本文以个别新闻报道为例,分类讨论在新闻报道中已经出现的人文关怀缺失现象,分析缺失人文关怀的现状。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5,(1)
本文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批驳了传统的"红颜祸水"论和"女色误国"论,指出这一观点的实质是中国男人掩饰自身过失、为自己开脱罪责的借口,纠正了长期存在的对女性的文化偏见和历史歧视。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3,(2)
民生新闻的宗旨就是关注普通民众、贴近百姓生活,以老百姓为核心"受众",确立"平民化"的价值取向。作为现代媒体,确立新闻报道的平民化视角是顺应历史的潮流,也是自觉遵守新闻传播规律的表现。本文从民生新闻的主体、内容、语言等方面,阐释当代媒体如何确立民生新闻报道的平民化视角。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3,(1)
本文以电视系列报道"一起去午收"为例,探讨体验式采访在新闻报道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9,(10)
审计"独立性"是审计的"灵魂"和本质。只有审计师做到真正的"独立",才能够完全排除外界环境的干扰和个人的偏见与杂念,做到客观公正形成审计报告。但实践中审计"独立性"难以保证。本文从审计"独立性"相关理论入手,对"独立性"局限性和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提出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