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针对大峰煤矿所存在的大峰采区与中槽采区生产接续以及大峰采区如何开采的实际问题,并根据大峰采区开采作业条件所存在的局限性,对大峰煤矿大峰采区的开拓方案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比较研究,根据大峰矿的实际情况,提出了3个方案,并对3个方案从生产剥产比,采区接续,内排以及设备的再投入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和深入的探讨,最后确定最优的开拓方案,此方案符合生产现场的实际情况,具有指导生产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了优化马兰矿后备采区开拓方案设计,做到设计可行、开采经济、技术先进.根据后备采区的地质条件,提出了3种开拓方案,并对3种开拓方案进行了技术经济比较,选择一种最优方案,即后备采区布置集中运输大巷,原煤采用带式输送机运输.此方案符合当今煤矿企业的发展方向,有利于矿并稳产和可持续发展,有利于矿井安全生产,总投资少.该开拓方案技术可靠先进,对在类似条件下的井田开发具有较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李飞  贾进亚  缪永 《煤炭科技》2009,(4):8-9,13
垞城煤矿目前有-750m水平南翼、-750m水平北-2个生产采区,3个采煤工作面同时生产,接续比较困难.由于-750 m水平北二采区开拓工程量大,放出时间长,很难作为接替采区,为缓解接续紧张局面,稳定矿井产量,尽早开拓-750 m水平北-下山采区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薄煤层开采的资源回收率,延长矿井服务年限,缓解采区接续紧张局面,在工作面煤柱应力下开采势在必行。正阳煤矿根据实际生产情况,进行了薄煤层开采尝试,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村庄建筑压煤问题严重制约着葛亭煤矿的生产接续与发展,根据矿山430采区生产技术条件分析开采必要性及可行性,结合邻近采区在薄基岩、厚冲积层下开采条件下的采动地表沉陷的基本特征,确定了煤层开采的地表移动变形计算参数。根据已有生产经验提出3种开采方案,通过不同开采方案的技术和经济综合比较择取最优开采方案,结果表明方案II可有效保护430采区地表上方村庄建筑物,房屋受采动影响程度均在I级以内,可实现村下压煤的安全、经济、合理开采。  相似文献   

6.
露天煤矿开采中采区优化设计至关重要,一般采区设计主要考虑开采难度、经济效益、工业场地的布局、排土场空间等因素。乌煤公司锗煤露天矿在开采前还要考虑断层切割的影响、煤层赋存条件的影响、采区接续过渡方式、合理的工作线长度、矿田几何形状、开采工艺及开拓方式的影响等,通过对采区资料的分析提出了几种采区设计及拉沟方案。经过几年的开采后发现初期设计的开采方案存在着不足之处。根据露天矿实际公司适时提出了采区优化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7.
含煤地层多与断层、褶皱构造赋存,尤其是对于多煤层开采煤田尤为突出。在复杂的地质构造中,针对矿床构造合理布置采区,实现安全、经济、高效的回采是生产企业面临的技术难题。红柳煤矿设计年产8.0Mt煤,矿区断层多、涌水量大,地质条件复杂,造成采区接替准备期长、接续紧张。为保证矿井按期达产,根据断层分布情况对102采区开采方案进行了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8.
根据目前东滩煤矿近距离上层煤开采实际情况,对下层煤工作面布置进行了优化设计,并对十四采区的143下05(东)综采工作面进行了合并开采的尝试.通过合面开采,减少了掘进工程量,节省了巷道支护成本,缩短了工作面接续时间.  相似文献   

9.
高峰 《煤炭工程》2019,51(12):34-37
为了延长漳村煤矿服务年限,设计将常村矿第二水平北六采区的资源作为漳村煤矿扩区进行开采,根据漳村煤矿井下及地面生产系统的现有情况,分析了影响漳村煤矿西部扩区开拓的主要因素,确定了新增的辅助工业场地布置在西部扩区的邑子村东北方向,同时在场地内新增副立井和西回风立井两个井筒,并从大巷布置、开采水平、采区划分等方面确定了漳村煤矿西部扩区的开拓方式,漳村煤矿西部扩区方案促进了矿井的科学、均衡生产,为煤矿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王村煤矿五采区即将开拓,根据矿井通风系统现状、五采区设计方案及生产接续,利用固定风量法,通过通风网络解算,论证不同采掘布置下的五采区通风系统方案,为矿井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根据海外矿产资源项目的特点,介绍了津巴布韦矿山项目的经济评价方法。该方法基于项目投资财务和项目资本金现金流量分析,考虑了三种折旧费计提方式、一般矿权形式和特殊矿权形式对项目经济评价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投产之前的资本性支出在投产当年一次性抵扣,投产之后发生的资本性支出在发生当年抵扣的折旧费计提方式更为合适,特殊矿权形式优于一般矿权形式。  相似文献   

12.
黄狮涝矿区2#矿体最初使用分层崩落法开采。由于矿岩破碎、夹层多、矿体变化大,回采过程中遇到了巷道难以施工、炮孔易变形或堵塞及装药困难等问题;加上分层多、采准工程量大、支护工作困难等问题,限制了矿山的生产能力。基于存在的问题,对黄狮涝矿区2#矿体试验矿块的采场结构参数、采切工程布置、凿岩设备、炮孔布置方式等相关技术进行试验,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适合2#矿体开采的回采方案,保证了矿山生产持续稳定进行。  相似文献   

13.
王保霞 《煤炭工程》2020,52(8):159-162
为了更好地恢复平朔矿区生态环境,积极贯彻落实国家生态治理理念,分析了平朔矿区土地复垦区的基本情况,给出了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原则,从土地复垦、土壤再造、景观再生等方面研究了平朔矿区生态恢复方式,并通过开发大棚种养采摘观光项目、林下养殖项目、矿史博物馆教育项目、康体健身项目、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适度开发工业项目等途径,打造了平朔矿区舒适宜居的人文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4.
李元  韩晓慧 《中州煤炭》2023,(4):108-115
为了避免和减少矿产资源开采活动中对矿区地质环境破坏,提高矿产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矿产资源开发与地质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以宜阳君伟煤业为例,对其矿山地质环境进行了评估,评估区面积0.848 1 km2,评估区为较重要区,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为中等,确定评估级别为二级。现状评估认为现有工业场地为较严重区,其他为较轻区。预测评估认为未来采空塌陷区为严重区,现有工业场地为较严重区,其他为较轻区。根据评估结果,将未来采空塌陷区划为重点防治区,现工业场地划为次重点防治区,其他为一般防治区。并对其防治工程进行了设计,主要包括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程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应用所设计的环境治理方案后,矿山地质环境得到了保护和恢复,减少了矿山地质灾害所造成的巨大损失,提高了矿山企业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5.
煤矿采空沉陷区地面稳定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影响煤矿采空沉陷区地面稳定性的时间因素和空间因素的综合分析,提出了煤矿采空沉陷区地面稳定性评价分区方法,根据不同的稳定状态在空间上可将煤矿采空沉陷区地面分为稳定区、暂时稳定区、不稳定区3个区域。在治理工作实施之前,应对采空沉陷区地面进行稳定性评价,对于不同地面稳定性等级的区域,应根据其稳定状态采取不同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6.
矿业项目投资风险分析的实用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东霞  杨殿  郭立 《金属矿山》2005,(8):5-6,75
由于矿业项目建设周期长、见效慢、投资具有不可逆性,同时生产对象(矿体)的属性复杂多变,不确定性强,因此,矿业项目具有更大的风险,使经济评价成为矿业项目立项的前提,风险性分析则是矿业项目成功的保证。根据矿业项目的特点,利用敏感性分析和概率分布研究了矿业项目风险性分析的实用数学方法,并结合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实用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针对西辛庄村煤柱被欢城煤矿二号井与七五煤矿共同压覆,村庄搬迁社会问题极度复杂等现实情况,根据本采区开采技术条件提出村庄下压煤条带开采方案,并通过理论计算预计出各方案实施后的地表移动和变形值,在计算开采损害赔偿的基础上对各方案进行了效益分析,确定出最优方案。实践表明,此方案成功地解决了村庄下大量压煤和村庄下不搬迁开采问题,对煤矿建(构)筑物下压煤开采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深水潭金矿床为位于青海省都兰县五龙沟地区,矿床成因类型为中低温岩浆热液型破碎蚀变岩型金矿,区内现已发现金矿体走向、倾向延伸严格受控于主破碎蚀变带,地质勘查阶段由于投入的坑探工程有限,未能系统的揭露成矿后期断裂构造,矿山生产过程中,通过利用开拓工程、采准、采切工程揭露验证。矿床发育成矿后期断裂构造,对矿体的破坏作用较大,给探矿工程布设和矿体圈连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通过探讨成矿后期断裂构造在空间展布规律,为矿山探矿工程的布设、矿体圈连提供积极的指导作用,为后期该区及周边的金矿勘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采煤工作面的实际观测,找出了顶板管理方面的不足和不安全因素,通过在生产实践中的不断改进,以及改进后在采煤工作面实际矿压观测,提出了加强采面安全生产及支护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20.
张学军 《煤质技术》2012,(5):10-12,15
优质稀缺煤种“太西煤”进行露天开采时,不仅要遵循煤质管理的一般方法以最大限度地保护稀缺“太西煤”资源,还要对以前舍弃的“劣质煤”进行回收利用.结合大峰露天煤矿煤质管理的具体实践,探讨了汝箕沟矿区露天复采时煤质管理需注意的问题,以期为其他稀缺煤种的煤质管理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