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弋  张毅 《丝绸》2020,57(9):84-89
通过丝路贸易,西方禽鸟纹样在中国的传播与本土化演变可谓是东西方装饰艺术融合的标志。文章对其源流的探析,梳理出东方禽鸟纹样经历了由装饰纹样到特定氏族象征的演化,西方禽鸟纹则呈相反态势。丝路通商后,西方团窠立鸟造型通过丝绸和洞窟装饰融入了中国纹样体系:最初的带状联珠团窠环,受唐代装饰影响,演化出了卷草花卉窠环;而禽鸟造型也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产生了新的装饰纹样。这一发展过程展现了传统纹样对异域文化的承接与吸收,对探寻丝绸之路上文化的传播有着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2.
如意纹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智慧结晶,是人类装饰艺术中于文化碰撞与交融中诞生的一株奇葩。它具有简洁而富有变化的造型特点以及"三观智"的深刻内涵。通过对传统如意纹中造型理念的探讨,解析纹饰造型中蕴藏的人文意义,从中感悟中国传统的造型意识和审美观念,加深对传统图形文化的理性认识与理解。  相似文献   

3.
狮子作为舶来物融入中国文化,在以艺术形式表达和传播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浓厚的东方风格。在古代织锦中,“狮子纹”既具有历史连贯性也呈现出明显的时代变化性。以中国古代织物狮子纹装饰为研究对象,从历史性角度剖析不同文化背景映射下的狮纹造型演变规律,探析中国古代织物狮纹本土化演绎进程,以窥古代中外纺织文化交流历程。  相似文献   

4.
尚泽丽  王乐 《丝绸》2022,(6):118-126
丝织品上的狮纹图案在北朝出现并得到发展,至唐宋时期逐渐繁荣兴盛并定型,对元明清时期及后代的狮纹发挥着重要影响,但学界缺乏对唐代这一重要时期丝织品上狮纹图案深入且综合的研究。文章以唐代出土并发现的狮纹丝织品为基础,综合文献、图像和实物等多重证据对丝织品中的狮纹进行研究,旨在探究丝绸之路影响下丝织品上狮纹造型及形制在唐代的演变,及其体现出的东西方装饰艺术、技术的沟通交流,分析狮纹图案的文化渊源。研究结果显示,唐代丝织品中的狮纹主要受印度佛教和中亚、西亚文化的影响而形成了不同风格,其在本土化的过程中延续中国早期神兽崇拜思想并融合本民族文化特色,演变为独特的中华文化吉祥象征图像要素。这一发展过程展现了传统纹样对异域文化的吸收,对探寻丝绸之路上文化的交流互鉴有着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中国汉代云气纹样蕴含的文化内涵为背景,阐述了其典型的造型特征,并提出了云气纹样与家具装饰结合的可能,进而分析了云气纹在传统家具中的装饰应用手段,指明了云气纹独特的装饰特征对增强家具文化内涵存在的意义;以及通过直接装饰、抽象与重组、立体装饰等装饰手法,以现代审美观为基准,对现代家具装饰中云气纹样的应用途径进行探索,丰富家具装饰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6.
在胡汉文化大融合的唐代,陵阳公样作为时代流行纹样,开始进入人们的视线。在丝路通商、文化交融的时代背景下,陵阳公样的本土化发展是东西方装饰艺术融合的标志。通过对东西方早期装饰图案的分析,按照年代顺序,梳理出丝路通商之前陵阳公样图像形式在西方、中国的图案雏形演化,以及丝路通商之后陵阳公样图像形式的本土化发展过程,对陵阳公样图式的萌芽期、形成期、发展期三个演变阶段进行总结。经图案对比与地域文化象征意义的解读,唐代陵阳公样的出现绝非偶然,是地域文化交流后形成的产物,此纹样在唐代的发展演变也与时代文化和受众心理需求有着重要联系。  相似文献   

7.
陈亚平 《西部皮革》2021,(7):112-113
敦煌莫高窟做为我国四大石窟之一,现保存了丰富的壁画,建筑和彩塑,其中菱形纹是敦煌装饰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重点研究敦煌莫高窟中菱形纹的装饰特点,在系统总结了莫高窟中菱形纹的分类基础上,详细总结了造型特点,并结合菱形纹在石窟中的不同装饰部位及装饰特点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丰富了对敦煌菱形纹装饰图案的历史文化与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8.
纹样装饰是传统家具装饰中比较常见的手法,是反映传统家具卓越成就和优秀艺术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灵芝纹与各种装饰纹样一样,在明清时代的家具中内容丰富、造型生动、表现手法也不尽相同。灵芝纹的装饰早已成为一种代表性的中国文化符号。  相似文献   

9.
杨雪  刘瑜 《丝绸》2019,(10)
毬路纹自古就是中国本土以西至地中海沿岸地区广泛使用的纺织服饰装饰流行纹样,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和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深入逐渐东传。以往研究文献中对毬路纹的称谓界定及著述长期存在混淆,文章对毬路纹的造型样式特征进行了系统归纳和图式界定,采用图像及文献考证相结合的方式,对丝绸之路沿线出土的具有毬路纹装饰的纺织服饰品作出进一步研究。毬路纹是丝绸之路中外纺织服饰文化交流的一个鲜活例证,中国在吸纳这一纹饰的过程中经历了传入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发展期(隋唐时期)、流行期(辽宋元明时期)3个发展阶段,装饰风格经历了数度本土化创新。  相似文献   

10.
卷草纹是我国南方建筑常用的一种飞檐装饰纹样,在潮汕地区又名"楚尾"."飞檐楚尾"具有丰富的造型结构,体现出精湛的工艺和强烈的地域文化特色.文章从潮汕地区卷草脊的造型艺术和民俗文化入手,从艺术的角度分析了"飞檐楚尾"的卷草楚、花枝楚和方曲楚等三种造型样式,对装饰结构、色彩应用和空间渲染三个艺术特征进行了深入论证.从民俗文...  相似文献   

11.
忍冬纹装饰纹样在艺术发展的传承道路上是中华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民族艺术的根基。在艺术的研究领域中,将忍冬纹作为其重要的装饰纹样进行专题性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总结忍冬纹的文化内涵、艺术造型,以及形式美感的规律,这对中国在传统装饰纹样中的现代化设计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在研究忍冬纹的基础上,从传统艺术的角度出发,通过对元素、风格以及造型的归纳和整理,将其融入现代设计中,创新并应用于实践。  相似文献   

12.
在民间印染工艺品中,经常能见到莲纹装饰实物,这些工艺品有着强烈的生活气息,以质朴的自然风格打动人心,得到了人们的青睐.莲纹装饰实物表现形式丰富,装饰材料新颖,装饰图案精美,内容题材多样,无论是剪纸作品、年画作品、木雕作品、彩塑作品还是日用器皿等物品,都体现了别具一格的魅力.自中国古代开始,莲纹装饰便受到追捧,设计者大多...  相似文献   

13.
马莹  宋魁彦 《家具》2022,(1):97-100
为推动传统家具文化创新性转化和发展,以继承和发展作为主导精神,完善清代宫廷桌类家具装饰研究体系,为中国传统家具装饰纹样特征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以清代宫廷桌类家具装饰纹样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图例分析与比较分析对清代宫廷桌类家具的装饰纹样进行研究,分析凤纹和忍冬纹造型上的形象和布局,探讨清代宫廷桌类家具装饰纹样的特征及造型规律。在不改变纹样原有内涵的基础上,对清代宫廷桌类家具上的凤纹和忍冬纹进行提取与重组,从而进行纹样的创新设计,并应用于烫蜡产品装饰研究,从而得出清代宫廷桌类家具装饰纹样在烫蜡产品中的应用方案。  相似文献   

14.
张晓霞 《丝绸》2013,50(4):61-66
卷云纹是汉代丝织品上运用最广泛的装饰纹样。汉代织物云纹最初表现方式是染绘和刺绣,云纹在丝织品的装饰中主要由长短粗细不同的、飘荡律动的线形来表现,其中既有如穗、如卉的卷云,也有如带、如山的长云。尽管卷云于东汉逐渐向长云转化,卷云纹也时常点缀于带状长云纹之间,其风格化的模式几乎成为汉代丝绸云纹的标志。在造型上,卷云纹的基本形式因素为弧边涡卷和内旋涡卷,整体造型较模式化,即具有如穗、如卉的总体特征,其造型对中国传统装饰纹样影响深远。造型的物象与意象分析表明,汉代如穗、如卉的卷云纹造型与所处时代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有着密切的关联。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中国古代传统纹饰之一,缠枝纹在不同的时期表现出不同的形态特征、艺术风格、文化理念,这不仅是纹样装饰表现的变化,也是其对时代风貌、所处的政治经济文化氛围的体现,有着不可估量的史料价值。文章将清代彩瓷缠枝纹饰作为切入点,以“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为思路,先就清代彩瓷缠枝纹进行概述,探索这一时期彩瓷上缠枝纹的重要特征与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在此基础上,对清代彩瓷缠枝纹的美学价值与市场潜力进行分析,论述传承的必要性与原因。最后,结合设计实例对如何创新应用清代彩瓷缠枝纹饰提出见解。  相似文献   

16.
以"卍"字纹在新中式男装设计中的应用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卍"字纹起源与纹样特征,根据"卍"字纹在传统服饰中的应用,剖析了"卍"字纹的装饰形式和文化理念,从装饰部位、配色原则、材料与工艺着手,探讨了"卍"字纹在新中式男装中的应用,为"卍"字纹样的传承创新,构建与挖掘独具现代品格的新中式男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以宋代耀州瓷牡丹纹的装饰纹样为出发点,通过对牡丹纹装饰纹样的总体特征、装饰形式、地域性文化内涵以及产生的原因来分析耀州瓷牡丹纹的形成和表现形式,从而总结出它固有的装饰形式。  相似文献   

18.
牡丹纹作为我国具有代表性的纹样之一,其圆润丰满的造型,富贵吉祥的寓意早已深入人心,以时间为轴纵向来看,各历史阶段牡丹纹样的特征与寓意不断的发生着演变与发展,以各朝代为轴横向来看,同一时期其他流行纹样的造型与内涵无不与牡丹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由此可以看到不同时代在各个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人们的审美观念,哲学思想,情感寄托等因素在牡丹纹样演变过程中的影响与表现。  相似文献   

19.
《丝绸》2021,(6)
自然写实的花卉纹是南宋女性服饰装饰的一大特色,反映了宋代女性着装的时尚风气。文章通过对福州黄昇墓、德安周氏墓、高淳花山宋墓等出土南宋女性服饰花卉纹的梳理分析,总结花卉纹在南宋女性服饰上应用的社会成因、应用特征及文化内涵,指出南宋女性服饰花卉纹受到宋代书画艺术的影响,不仅在造型及工艺上体现出日趋写实的特征,更是在内涵表达上成为女性主体德行展现和审美追求的符号载体,具有了吉祥的内涵,展现了中国服饰美学精神。并以此为传统文化符号在现代服饰设计中的应用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20.
《丝绸》2021,(6)
古代织锦中"狮子纹"具有明显的时代性与地域特征,从经锦狮纹到纬锦狮纹的流行不仅是中西织锦货物贸易的关系,也是丝绸之路上多元文化相互渗透的难得实例。文章以北朝至唐时期遗存狮纹锦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类型学、纺织科技学、艺术考古学等方面再解读,从狮纹锦的艺术特征和织造特点两方面,探析狮纹锦本土化演绎历程。研究认为:起于丝路贸易模仿的狮纹锦,并不是被动的吸收,而是在模仿中不断改进织锦技术,最终形成具有本土文化属性的狮纹锦。本土狮纹锦的成因与社会文化背景、织工自身的知识体系关系紧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