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7,(4)
本科为非法律专业的法律硕士培养目标重在突出复合型优势,但是,这种优势在培养机制中没有得到重视,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都难以体现复合性要求,导致培养的人才质量不高,社会认可度低。所以,我们应创新培养机制,改革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为社会主义法治培养合格的复合型法律人才。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3,(7)
我国高校法律专业硕士培养存在问题较多,培养方式与法学硕士同质化趋势日益凸显。从专业划分、课程设置、教学模式、科研和论文要求、法律职业背景、质量评估体系等方面对法学硕士和法律硕士的培养模式进行区分和构建,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3,(4)
我国法律硕士①专业学位教育开展十余年。虽然在招生规模上获得了极快的发展,但是在培养目标、培养方式、课程建设等方面都还存在一些值得思考和改进之处。本文通过对法律硕士生进行问卷调查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分析法律硕士教育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于法律硕士教育制度改善与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7,(7)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通常用法治指数来判断或衡量一个国家或地方的法治状况。由此可以说,法治指数已成为评估法治的重要工具。民主示范村的评选工作和地方法治建设都是在农村法治建设状况评估的基础上进行的。在我国,虽然农村法治建设如火如荼,法治指数应用广泛,但在“民主法治示范村”的评选中处于真空状态。为使民主法治示范村的评选工作更规范、更优化,建设科学、合理的法治指数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5,(13)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大学生是法治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和提高是关系依法治国成败的关键因素。本文从理解法治意识的科学内涵出发,分析了当下大学生的法治意识现状,明确了大学生法治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以学校为研究阵地,提出培养和提升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几点合理建议,以此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意识。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18)
法治观念是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新课程教育改革对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做好基础的理论知识教学,同时还要结合知识内容做好实践引导,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法治观念。文章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法治观念的培养进行了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7.
现行大学阶段的法治教育的主要途径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法治教育,该课程中法治教育的实效性关系到大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质培养。目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法治教育教学内容庞杂、师资队伍力量不足及教学方式单一都制约着法治教育实效性的提高。要提高大学法治教育的实效性,必须将法治教育教学内容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独立出来,培养专业法治教育师资队伍,强化法治教育的实践。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20,(23)
在现如今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情感教育的渗透十分重要。基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实景,通过引导学生从自身出发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培养学生再认知和情景再现能力的教学研究,旨在为学生创造一个具有丰富情感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20,(19)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作为学校法治教学的主要渠道,在提高青少年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满足了初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满足了振兴民族、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需求,一定程度上为建设法治中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通过对初中生法律素养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法律素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3)
在初中教学体系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占据重要位置。道德与法治课程具有突出的人文性特征,为了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应该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效率,增强初中学生的责任意识。具体探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路径,希望能为相关人士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