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lanning》2020,(1):98-101
十九大报告指出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文化嵌入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目前,乡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困境需要民俗文化作为支撑点,而少数民族特色节日、特色风俗、特色村寨等的逐步消失,同时需要法治文化对其进行保护。在乡土社会现代化转型过程中既需要规则分明的法治文化,也需要与乡村成员生活密切相关的民俗文化。因此,有必要在乡村振兴中加强法治文化与民俗文化的融合。虽然两种文化的理论基础不同,但它们之间存在着些许的共同价值。由此,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培育多元文化主体、发挥自治功能、机动导入纠纷解决方式、提升多元文化契合度,能够更好加强法治文化与民俗文化相互融合,将两者的精髓嵌入乡风文明中。在文化的嵌入和融合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增强乡村治理,从而更好地实现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乡村环境改造与提升在加速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进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带着发展美丽乡村的期许,民众对乡村建设与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与标准。乡村环境设计与改造中更重要的是通过环境提升,促进完成乡村文脉、乡土特色、自然资源保护以及民众自身需求的完整新农村文化升级链。针对乡村环境设计中的空间多元结构发展,将村落环境与交互空间相联系,促进群众行为活动由静态转换为动态,同时使艺术元素介入乡村,赋予乡村空间新功能,对于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乡村环境建设与景观提升研究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18)
法治宣传教育要以宣传宪法为核心,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为抓手,把坚持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长期基础性工作为战略,加强在公民中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道德建设,增强公民的法治道德底蕴,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引导人们自觉尊法守法,履行应有的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5,(3)
从法治精神与乡村文化建设的关系来看,法治精神是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方向保证,乡村文化建设是法治精神培育的重要载体,二者统一于乡村治理的社会实践中。在乡村文化建设中弘扬和培育法治精神需要从文化主体建设、文化内容建设、文化服务机制的完善以及实践路径的拓展等方面入手,通过积极有效的文化平台建设将法治精神弘扬到整个乡村社会。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5)
从目前我国的发展情况看,各个地区都在稳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其目的在于缩小城乡差距,建设美丽宜人的乡村。但乡村建设脏乱差的情况在很多地区仍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在乡村建设过程中变得日渐严重。再者,千篇一律的乡村发展模式也使乡村失去了原本具有的特色,乡村应该具备的传统文化和原生态景观基本上已经看不到,遭遇到了毁灭性打击。所以,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使乡村景观变得更具有特色,才能促进乡村更好地发展。本文以江苏省徐州市吴邵村为例,从景观营造、生态修复、文化振兴、产业振兴等几个角度对其景观进行改造与规划,阐述乡村景观改造与规划的方法,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机遇。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29):219-220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农村普法宣传教育工作,农村村民学法、知法、敬法、守法、用法的意识得到显著提高。但是目前农村基层法治宣传工作仍然面临着亟需解决的问题,且直接影响着我国社会稳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因此,继续加强和改进农村法治宣传工作是加快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从当前我国农村普法面临的问题入手,分析形成问题的主要原因,并进一步提出加强和改进农村普法宣传工作的对策和建议,旨在为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提供积极借鉴。  相似文献   

7.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艺术乡建的模式愈加多样化,艺术以其独特的方式参与乡村文化建设,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动力。本文通过艺术乡建的社会背景,阐述乡村在地文化的研究价值,分析传统乡村文化振兴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艺术乡建视域下唤醒乡村在地文化的研究策略,包括带动乡村经济发展、修复乡村在地文化、艺术照亮乡村未来、再续乡村地缘关系、重构乡村空间秩序等。得出结论,应当创造出适合当地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之路,以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艺术乡建”,从而使艺术乡建在地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上有更多的可能。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36)
新闻传播作为一种特殊媒介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着无与伦比的法治作用。首先,新闻传播在乡村振兴战略中起到法制宣传作用,推进农民及相关主体积极学法、守法、用法、护法。其次,新闻传播在乡村振兴中起到法治监督作用,助推良好乡村法治生态的生成;最后,新闻传播在乡村振兴战略中起到法治建构作用,助力战略法治化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9.
乡村振兴规划建设是一个有机整体,规划建设对于乡村振兴起着战略引领与能动落实作用。研究系统建构了乡村振兴规划建设“主体—内容—方式—结果”的结构化、逻辑化的“四位一体”分析框架,运用差异分析法,从历史主义视角,对比研究海峡两岸两个乡村振兴案例——浙江沙滩村与台湾龙安村。研究发现:(1)浙江沙滩村形成外援化多元共建,物质空间、产业经济、社会文化“三位一体”逐步推进,线性垂直化的精英引领规划建设模式;(2)台湾龙安村形成内生化协作共治、“人文地产景”同步共生、网状扁平化的内外互动规划建设模式;(3)两种模式都有效地推动了乡村振兴,可持续乡村振兴规划建设模式的核心是地方化。此外,得出研究启示:我国应通过党政引领并践行内外结合的乡村振兴规划建设模式,以“育人”为本并统筹土地、产业、制度等要素,注重规划建设结果和过程并践行地方化陪伴式规划。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6):16-23
新型职业农民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生力军,不应只是农业从业者,更应是具备现代法治思维和权利意识的现代化公民。因此,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法治思维培育意义重大。从国家层面而言,法治思维培育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从个人层面而言,乡村振兴的本质是农民的自由全面发展;从乡村振兴战略的布局来看,法治思维是实现五大战略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