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上海海绵城市建设的试点区临港新城内某城市道路改造为研究对象,介绍了城市道路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汇水分区划分、雨水排水组织、海绵设施调蓄量计算、生物滞留带、透水铺装以及附属设施的设计方法。改造道路按照65%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进行设计,并对项目建成后实际运行效果进行监测,结果表明实际径流总量控制率达96.3%,径流污染物削减率达79%,设计方案满足海绵城市控制目标要求,可为同类项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低影响开发(LID)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技术之一,常用的LID设施又称典型海绵设施。为了对典型海绵设施的降雨、入渗、径流、蒸发过程进行长期监测分析,丰富典型海绵设施水文过程与污染物迁移转化过程的研究内容,加深对海绵设施的水量、水质转化全过程的了解,在北京市西郊雨洪调蓄工程园区建立了一个典型海绵设施水文过程综合监测实验场。该实验场的研究对象包括透水铺装、生物滞留设施和绿色屋顶。主要介绍该实验场典型海绵设施的结构设计、水循环过程以及污染物削减过程监测系统构建等,可为类似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从机动车道、人行道、人车隔离带等方面,阐述了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道路建设方案,探讨了道路建设中路面透水砖的选择及铺装方法,并总结了道路施工中的注意事项,从而提高道路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以苏州市太湖新城为例,在海绵城市和低影响开发理念下,提出一套综合雨水渗透及利用系统的构建方法。指出该系统的关键在于整合初雨径流污染控制及雨水收集系统、雨水贮存系统、雨水处理系统和雨水回用系统。配合透水道路铺装,实现雨天渗、滞、蓄、排,旱天利用的海绵城市建设模式,最大限度减轻城市排水防涝系统的压力,控制初期雨水径流污染。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海绵城市为背景,对生物滞留技术进行了总结研究,主要介绍了生物滞留设施的种类、生物滞留池的结构、植被的选择、水质净化效果,并提出完善生物滞留系统研究、加强后期检测和评估、建立并完善相关规范体系三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缓解城市洪涝,提高城市建成区的绿地率,加大屋顶绿化的建设,是实现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手段。但对于下凹式绿地应因地制宜合理建设,并且采用科学的施工和养护手段,让透水铺装在建设海绵城市中真正发挥出作用。同时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应充分保护原有的地形地貌和植被,确保水体河流的自然属性,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海绵城市建设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张睿 《四川建材》2020,(4):171-172,175
为解决老旧院落排水能力不足、易漏易涝,同时又耗用自来水冲洗、浇灌,造成资源浪费的问题,成都市青白江区在院落改造过程中应用海绵城市技术措施,通过收集、调蓄、外排三个环节实现院落自身“渗、蓄、净、用、排”功能,取得了一定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使得传统道路排水系统极易引发城市内涝和面源污染现象。在海绵城市建设的背景下,通常利用下沉式绿地、生物滞留设施、植草沟、透水铺装等低影响开发设施,能够有效解决由传统道路排水系统引发的内涝和面源污染现象。  相似文献   

9.
10.
透水铺装系统是我国海绵城市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重要手段。文章对现行透水材料做以介绍,并阐述了透水铺装材料对建设海绵城市的重要意义,最后为透水铺装材料今后的研究方向和未来发展趋势加以展望。  相似文献   

11.
以珠海横琴新区长隆宿舍一期项目的海绵城市设计为例,根据《珠海市海绵城市规划设计标准与导则(试行)》,主要从海绵城市的设计及计算、海绵城市的社会环境分析等方面阐述了本项目海绵城市设计的整个过程,从而为其他海绵城市设计规划提供参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13.
海绵城市自提出以来备受关注,作为源头减排建筑类型之一的新建海绵型小区的创建也尤为重要。本文以对新建项目的建设全过程巡检为基础,主要论述北京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区新建海绵型小区中低影响开发设施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设重点。希望对以后新建海绵型小区的建设提供参考,保证新建海绵型小区建成后实现有力发挥源头减排等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国家大力推行建筑工业化、海绵城市建设的大背景下,依托成都市中环路道路恢复提升工程,初步探究市政工业化与海绵城市理念相结合的方式。采用对环境影响较小的工业化方式生产铺装板、路缘石、弹格石等铺装构件;同时根据铺装构件特点设计缝隙式网状透水铺装方式,并在有条件的区域设置植草沟、下凹绿地,以实现海绵城市建设对渗水、净水、蓄水的要求。此建设方式为城市道路改造及新建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在新型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中,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不断提升,越来越注重生态效益和自然环境,海绵城市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型城市发展方式,在国际中被誉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它能实现城市低效能生态化发展,同时可以统筹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保护生态系统平衡,实现水循环。重点介绍了海绵城市中绿色设施和灰色设施的建设,以期在城市化进程中,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在海绵城市理念下陶瓷厚板透水铺装系统,探索适应我国城市建设发展要求的新的透水铺装技术,以期在海绵城市建设中更好地应用透水铺装提供借鉴和补充。  相似文献   

17.
18.
针对已建道路海绵城市设施改造的特点,提出了改造中央分隔带、改变道路横坡、设置雨水口与道路外侧海绵城市设施的连接管等切实可行的改造方案,对建成区市政道路进行海绵城市提升工作具有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海绵城市建设的基本内涵以及国内外城市雨洪管理理念和发展,并从源头径流控制的角度出发,论述了构建海绵城市的若干建筑及规划技术措施,探讨了各项技术措施的适用条件,为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房屋建筑设计以及城镇规划提供技术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20.
针对市政道路雨水径流的特点,从排水系统布置、市政道路与红线外区域的衔接、特殊情况下道路排水等方面,建立了市政道路排水系统,有利于实现城市径流雨水源头减排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