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lanning》2019,(18):211-212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公民的个人信息在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行政机关由于拥有公权力所掌握的公民个人信息也非常多,于是,通常在履行政府信息公开义务的同时存在侵害公民的个人信息的情形。政府信息公开中个人信息保护目前还存在两者不能协调,缺乏专门的监督机关以及公民缺乏个人信息保护意识等问题,因此,必须设立专门的监督机关对于信息公开进行监督以及对于不同类型的信息进行差异化保护,加强公众参与,完善政府信息公开中的个人信息保护。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9)
信息化发展带来的个人信息泄露问题,严重侵害了个人的权益。我国民法总则中对个人信息保护进了明确,通过法律法规给予个人信息安全保障,我国将个人信息保护纳入到民法之中,对侵害个人信息的行为给予相应的惩罚。本文基于个人信息侵权情况,阐述了民法中对个人信息的保护路径,旨在减少信息侵权现象的产生。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20,(6)
公民个人信息主要分为三种类别,即安全性信息、识别性信息及关键性信息,分别受不同模式的刑法保障。在我国刑法中,公民的识别性信息和安全性信息一旦被侵犯,就可认定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关键性信息涉及到公民的隐私,所以受刑法中"隐私权"的保障。法益是法律保护的利益,是刑法核心指导思想的具体表现,刑法需要划分出合理科学的区域来保障公民个人信息,形成整体并有规模的体系,填补公民个人信息保护法律的漏洞,确定科学合理的刑事判定标准,保护公民的个人信息。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36)
公民个人信息受我国刑法保护,尤其是在互联网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人们在网络中进行信息的浏览会留下各种各样的信息,个人信息泄露问题会造成公民财产损失,也对公民的人身安全产生了威胁。因此,本文简要介绍了公民个人信息的刑法保护内容,分析了当前刑法保护公民个人信息时存在的不足,最后提出了完善公民个人信息刑法保护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8,(1)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信息网络的高速流通,公民个人信息越来越凸显其重要价值。两高的司法解释列明了一些涉罪公民个人信息,如姓名、身份证号码、财产状态等。但是实践中,其他信息如IP地址、设备ID等信息是否可以认定为涉案信息,以及属于哪类信息存在很大争议,本文就从实际案例出发,对出售车辆违章信息是否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19)
<正>公民个人信息泄露或者被侵害会对公民个人的生活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如何在信息被泄露的时候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就显得尤其重要。对此,大成律师事务所的专职律师苏治吟从法律的角度作了详细的分析。对于苹果iCloud艳照泄露事件,苏律师也十分关注,她告诉记者:"这一事件说明了苹果的iCloud服务还是存在一定的漏洞。至于苹果公司在法律上应承担怎样的责任?从法律角度看,主要是看苹果公司在用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5)
互联网的普及虽然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也会使公民的个人信息被泄漏,使公民的隐私权受到侵犯。基于此,本文将公民个人信息刑法保护作为研究对象,对刑法保护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问题解决对策,立法部门需要明确公民个人信息的概念及内容、丰富司法救济方式、完善刑法中犯罪主体的范围,从而提升公民个人信息刑法保护的公正性及权威性,切实保障我国公民的隐私权。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19)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全球步入了大数据时代,从而让人们的生活方式变化巨大。这个时代不需要出门,只需要拥有一部手机或者是一台电脑就能获取信息,同时还能接受相应的商品及服务,极大了便利了人们的生活。个人相应的基本信息在人们接受大数据时代便利的同时,也可能受到一定的侵害,如传播、滥用以及非法搜集等,导致个人信息受到严重的安全威胁。作为对个体身份识别以及个体特征的反映的符号系统,个人信息是否安全直接关系着公民的基本权利,对社会的稳定及经济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基于此,本文对网络环境下个人信息的民法保护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34)
个人信息民法保护对自然人的个人信息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与意义,在民法典中对个人信息保护,不仅可以为个人信息保护提供正当性的基础文件,还可以为个人信息保护立法提供一定的法律依据。自然人对个人信息保护是不享有绝对权和支配权,只能享受法律保护的利益。基于此,本文探讨个人信息私法保护的功能与意义,对个人信息的民事权益进行界定,进一步完善侵害个信息民事责任的规定。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22,(2)
本文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以下简称《个人信息保护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中个人信息保护制度两者的确立需求、意义、创新点及制约因素的研究,使公民能够清楚个人信息泄露的途径及原因,更好地防止信息的泄露。同时呼吁公民勇于与不法行为作斗争,使公民树立和增强维权意识,清楚个人信息泄露的危害及如何保护个人信息。最终使个人信息问题减少、出现的个人信息问题得到好的救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