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扁平化设计在交互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姬洪瑜  韩静华 《包装工程》2015,36(12):91-94
目的分析并论述"扁平化"理念在交互设计中的应用。方法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分析了界面设计从"拟物化"向"扁平化"转变的原因,并提出扁平化设计不仅仅是视觉风格的扁平,更强调其交互层面的含义。结论扁平化设计是一种糅合视觉风格与交互理念的设计思路,视觉风格、信息层级以及交互逻辑的扁平化目的,都是为实现交互的易用性和创造优质用户体验;扁平化设计在交互设计中的应用,为复杂的系统引入了秩序,是未来界面设计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格式塔心理学视知觉原理在扁平化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梅  李航 《包装工程》2019,40(8):72-75
目的扁平化设计是当前移动端与PC端UI的主流视觉风格与设计理念。在保证设计风格的同时,扁平化设计更加强调用户使用产品的交互性与易用性。本文结合用户对图形视知觉的感知规律,探索格式塔心理学中的视知觉原理在扁平化设计中的应用。方法以格式塔心理学的理论为指导,通过对人感知心理的分析以及人对物象的视知觉感知规律,指出在视知觉过程中的扁平化设计风格与用户心理活动之间的关系,结合扁平化设计风格的案例及图表分析,探究扁平化设计风格与用户心理的格式塔对应规律。结论基于格式塔心理学视知觉原理,验证扁平化设计风格是符合用户心理的设计风格,得出扁平化设计风格的设计思路与设计方法,为产品界面设计提供了理论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从微软Win8系统到Google界面设计,再到苹果i OS新界面的变革,扁平化设计风格成为设计业界关注的焦点。本文着重探讨扁平化的设计风格、表现方式、应用领域及其在宣传片中的实践应用,尝试在传统宣传片表现风格中寻求变革与创新,探讨扁平化风格宣传片的优劣势。  相似文献   

4.
探究移动端图标中物感设计的重要性与移动端界面图标物感设计的方法,分析什么因素创造了图标中的物感,物感对界面整体表现,带给用户怎样的心理体验及物感对移动应用品牌形象塑造散发着怎样的力量。针对不同风格移动端图标的实例进行物感分析,探究不同风格图标的物感特征,并将重点放在新拟态3D图标和玻璃拟态这两种新兴的图标风格。物感是移动端界面图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由功能映射、材质模拟、肌理通感、光影质感四个方面塑造;物感不仅是形成图标风格的语汇因子,而且是移动应用品牌调性构建的重要力量,正是有了物感的存在才使图标的样式丰富多彩,并带给用户多样的使用体验。  相似文献   

5.
陶卫丽 《包装工程》2017,38(24):282-285
目的探讨扁平化风格在标志设计中运用方法,展望扁平化设计的发展趋势。方法对近期品牌形象再设计热潮中的新旧标志进行对比研究,剖析扁平化风格标志的视觉特点。结论标志的设计或调整应坚持形式美的法则,不能盲目跟风;具有拟物化设计和扁平化设计信息特征的"类扁平化设计"将是未来设计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6.
余娜  张珂 《包装工程》2015,36(18):41-44
目的探讨扁平化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特征和设计原则,以丰富包装应用设计的创作理念和风格样式。方法立足于包装设计的图形、色彩、信息和版面各要素,从扁平化的视角分析其在包装设计中的典型体现,以语义认知、视觉流程、审美倾向等标准推导论证出扁平化包装的设计原则。结论扁平化包装设计主要有图形矢量化、信息扁平化、颜色纯粹化这3个特点,在现代包装设计中有重要的地位和较高的参考价值。最终提炼出扁平化包装设计图形语义明确、版面秩序化和简约这三大原则。  相似文献   

7.
杜鹤民 《包装工程》2017,38(4):143-147
目的研究极简主义在设计领域的运用及极简主义设计理念的核心与本质。方法通过分析交互设计领域从拟物化设计到扁平化设计的转变,引出扁平化的设计理念并分析扁平化设计的特征。对照扁平化设计的概念,以无印良品设计师深泽直人和瑞典宜家家具品牌的设计风格为分析对象,针对产品设计领域极简主义设计风潮提出了泛扁平化的概念。综合交互设计和产品设计领域的极简主义设计,归纳总结出了极简主义设计的本质。结论无论是扁平化,还是深泽直人的无意识设计,其核心都是极简主义,极简主义的设计本质是以人为本、功能至上和绿色环保。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扁平化时代下中国移动端界面的风格旅群演进情况,描绘了2013- 2020年间主流界面风格的发展全 貌及其演进机制。方法从扇平化风格三源头的关系辨析出发梳理了扇平化时代到来后20余种主流设计风格的成因、特征、分类、流变和相互关系,并沿着3条演进脉絡展开论证:第一,“伪扇平”时代经历了“选择适应期"“视效丰富期"和“质料表达期”3个阶段,其新生风格主要源于突破“扇平面本体”的设计规则限定;第二,基于扁平化风格要素,衍生出“复古初期特征”及“表达技法仿拟”2个风格组团;第三,新复古主义风格则平行架空于磨平化之上,与肩平化呈现出此消彼长的态势。上述风格发展遵循扁平化与报物化矛盾统一的底层逻辑,并呈现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特征。结论风格演进的内因受社会观念与申美异化驱动,外因则与传播媒介发展有关。未来基于碎片化“风格模因”的合成风格流行将是一大趋势,公众将成为新风格的创造主体。  相似文献   

9.
探析扁平化Metro UI设计与“少即是多”设计原则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凡  黄迅 《包装世界》2015,(2):92-93
随着电子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UI设计(用户界面设计)的作用变得越来越突出,并且逐渐成为业内追捧的新兴行业。移动端的UI界面设计风格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Metro UI的诞生将"扁平化界面风格"推向大众生活。笔者尝试结合"少即是多"设计原则,从背景起源、形式与内容、情感体验等方面入手,探析扁平化Metro UI设计与"少即是多"设计原则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分析扁平化设计风格在标识设计中的优劣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从功能性、艺术性和操作性方面出发,探索标识的设计元素、色彩、字体的使用和扁平化设计的独特性,寻求最大化地实现简约、抽象、审美等标识设计功能化诉求的客观引导。采用理论与例证相结合的方法,以大量实例阐述在标识设计中贯穿扁平化理念的具体作法。提出了标识设计扁平化趋势的创新设计理念,将有助于提高扁平化标识设计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