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晓奇 《建造师》2010,(8):173-174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应综合心理教育规律和时代特点,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合理利用网络信息平台、发挥朋辈心理辅导的作用、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建立学校与家庭的密切配合等途径,实施多角度、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举措,以促进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良好开展。  相似文献   

2.
赵瑞晔 《建造师》2010,(10):216-218
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是当前学校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通过对浙江省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现状的调查研究,分析浙江省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的现状,探讨如何根据各高职院校特点构建新型的体育课程教学模式,为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6,(20)
目前,大学生就业难是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重要难题,高职院校以培养实用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创新创业教育是高职院校响应创业教育改革号召、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实施建立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体制、搭建课程基础平台、形成创业教育实践体系、创新教育模式、打造实战平台等多种策略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门窗》2014,(5)
本文着重分析了高职院校建筑结构课程教学中的现状,阐述高职院校建筑结构课程应该达到的目标,从教学工作实践中总结出此课程中的一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从而更好的进行高职建筑结构课程教育。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8,(11)
实现高职专科与普通本科学制无缝对接的关键在于两种类型、两个层次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统一、课程体系的融通。建立我国高职专科与普通本科分段培养、学制对接的有效机制,促进高职专科与普通本科内涵式衔接,应在深刻认识我国本科院校与高职院校转学学制衔接现状的基础上,剖析本科院校与高职院校转学存在学制衔接的外延式、课程内容关联度低和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弱等问题。高职院校应强化基础课程教学,提高学生发展的后劲;本科院校应因材施教,根据转入学生的特点加强相关理论和实践的教学;高职院与普通本科校院加强合作,共同构建高职专科与普通本科升学教育的立交桥。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34)
毒品预防教育微信公众号是毒品预防教育的有机组成,在充分利用微信传播毒品预防知识和信息时应正视其不足,优化宣传内容、明确自身定位、逐渐扩大覆盖面,向社会公众宣传符合社会实践需求的、富有时效性的禁毒预防知识。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3,(15)
本文建立在以专业能力为目标,和以课程教学以及实践教学为主要研究对象,以课程和课外实训为核心的商务英语专业综合实训模式。此模式对于培养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的实践技能以及专业能力,还有综合素质方面的提升都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综合实训课程评价不仅是关于学校及评价,而且是关于一般的教育过程。在充分考量学校教育的可能形式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教育评价的新形式。正如作者所言:"教育过程总是发生在具体场景中,有关教育实践的决定取决于对那种场景的敏锐感知。"本文将主要探讨的是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综合实训课程评价模式,研究目前我国综合实训课程评价模式存在的问题并且针对此问题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2)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对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缺少公正、科学、权威的认证标准,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不能真正实现。课程作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活动的细胞,它的开发、建设和实施质量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有着直接的关联。本文通过分析我国高职教育课程建设的现状,并总结国外职业教育标准化的成功经验,对我国高职教育课程标准化建设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6,(13)
文章通过分析高职院校的美育目标,认为高职院校美育课程知识体系架构应具有更大的开放性,并通过主题式教学法实现教学形式的实践性和灵活性,为高职院校更好地开展公共美育提供路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6,(33)
高职院校的法律选修课由于重视程度低、教学目标不明确等原因导致开设课程盲目、教学资源匮乏、轻视素质培养等诸多弊端,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首先应明确改革目标,普及法律知识,培养学生自觉守法的意识、维权意识以及法律的兴趣才应是高职院校法律选修课的宗旨所在,其次应科学规划课程设置、努力改进教学方式、积极创新考核手段,通过多角度全方位的改革达到法律选修课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