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放火罪,是指行为人故意放火烧毁公共设施、公共建筑或其它公私财物,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其主要特征是:一、在客观上行为人实施了危害或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放火行为;二、在主观上,行为人是故意地去实施放火行为,并且有追求某种个人私欲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34)
我国刑法中,"故意"要求为行为人对社会危害性认识提供了一个积极要素,而认识错误则成为了阻碍故意成立的消极因素。在经济刑法的领域中把社会危害性认识作为罪名成立标准的情况下,还要重点关注事实认识错误和法律错误之间的关系,而行为人则可以通过证明自己在无法避免的情况下发生认识错误,就可以适当的减轻刑事责任。基于此,本文通过一些案例分析探索社会危害性,以及大陆系法中违法性认识,再从我国刑法的层面上来对社会危害性认识与大陆法系的违法性认识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3.
放火罪和失火罪的区别放火罪,是指行为人故意放火烧毁公共设施、公共建筑或其它公私财物,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放火行为。其特征是:一、在客观上行为实施了危害或是以危害公共安全的放火行为;二、在主观上,行为人是故意地去实施放火行为,并且有追求某种个人私欲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4,(21):208-209
假想防卫过当由于发生少,情况复杂,刑事责任的认定问题在司法实践和理论界一直分歧不断。对于"双重错误"的假想防卫过当由于行为人陷入双重错误,主观上和客观上都有轻缓化认定的必要,一致被认定为是过失犯。但是本文认为对于此种假想防卫过当中意外的"双重错误",应该被认定为意外事件较为妥当。对于"单一错误",由于主观上有故意,客观上确有过限性侵害,所以认定为故意犯并无不妥,本文试从客体保护角度述明"单一错误"中故意的过限侵害,从而应当认定为故意犯罪。此外,对于假想防卫过当的处罚原则和依据也做了新的讨论。  相似文献   

5.
近日,网传一男子恶意破坏长城城墙,用手扒下一块后再用脚踹下一块,引发网友集体声讨.事发地为河北怀来县大营盘长城,国家文物局下发督察单,责令河北省文物局严查,张家口市文物局报案,怀来县公安局立案启动追查.7月20日,涉案男子朱某自首归案.违法行为人朱某故意损坏国家保护文物的行为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63条之规定,据此,怀来县公安局对其处以行政拘留10日,并处500元罚款的处罚.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20,(1)
"两个当场"标准无法清楚的展示敲诈勒索罪与抢劫罪在暴力程度上的差异,符合"两个当场"情形的也可能成立敲诈勒索罪。暴力程度及其原因和目的是区分两个罪的关键。如果暴力行为完全压制了被害人反抗,那么成立抢劫罪;如果行为人的暴力只是加强了对被害人的威胁,被害人出于惧怕心理交付财物,构成敲诈勒索罪。抢劫罪中,被害人丧失意志自由,而敲诈勒索罪的被害人基于意志自由的表达瑕疵交付财物。当被害人存在过错时,行为人实施暴力的原因和目的是区分两罪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12):77-78
刑法学界对违法性认识错误的讨论之激烈持续已久,由于自然犯的违法性不可能不被行为人所认识,所以本文仅对法定犯的违法性认识错误进行探讨。一直以来,学界大多围绕着违法性认识是故意的要素还是责任的要素,是故意犯罪成立的必要条件还是不影响故意犯罪的成立的话题进行研究与争论。笔者认为,违法性认识错误能够影响法定犯的定罪与量刑,因为违法性认识反映了行为人的主观恶性的大小。但是违法性认识不是犯罪故意的要素。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22,(5)
网络恶意传播不雅电子信息行为是在互联网中通过上传、下载、链接等方式恶意传播公民私密信息的行为,该行为以内容不雅的视频、照片、文字、声音、图像等为对象,在动机、方式、过程、内容等方面都具有特殊性。结合现行刑法的规定,可以侮辱罪、传播淫秽物品罪等追究行为人的相应责任。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3,(1):73-77
间接故意和过于自信的过失十分相似,但对二者的区分直接影响到对行为人的定罪量刑。对此学界已提出不少理论,但尚未形成通说,且都存在体系上的内在冲突,其根源在于对某些概念的混同。本文以案例入手,从认识因素、意志因素两方面比较,并引入情感因素,认为其不同在于行为人情感上对结果发生是否希望,最终提出在实践中区分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8,(1)
在英美法中,按照行为人主观过错类型及其有无可以分为:故意的侵权行为、过失的侵权行为以及适用严格责任的侵权行为。关于过失责任的构成要件包括:谨慎义务(duty of care);谨慎义务的违反;损害和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