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通过调研沙河豆面印花的面料材质、纹样、色彩、印染工艺,梳理其艺术特征。从非遗文化传承发展的角度,运用现代印染手段,对豆面印花面料的印染图案、印染色彩及传统印染技法进行了创新研究,对其外在表现形式进行现代化延伸,以期为传统豆面印花技艺的传承与创新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汉代的织锦图案题材以云气动物纹样为特色,多为祥瑞图案,其中禽鸟纹是一类,且图案排列方式大多为横列形式,但禽鸟纹的种类和形态尚缺少深入细致的复原研究。文章对汉代织锦图案中各种类型的禽鸟纹在织锦上的表现作了复原,并与汉画像石上的同类形象进行比较,对其归纳分析后发现其主要包括三足乌、雁纹、凤凰、朱雀纹、鹤纹、孔雀纹、鸿鹄、鸳鸯,以及一些不知其名目的禽鸟纹。这些禽鸟纹的排列形式主要分为二方连续纹样和四方连续纹样两种,其中以二方连续纹样出现最多。二方连续纹样又可分为单鸟二方连续和对鸟二方连续两种,而四方连续纹样则可分为单鸟四方连续和多鸟四方连续两种。  相似文献   

3.
通过调研沙河豆面印花织物的面料材质、纹样、色彩和印染工艺,梳理其艺术特征。运用现代印染手段,对豆面印花面料的印染图案、印染色彩及传统印染工艺进行了优化,以期为传统豆面印花工艺的传承与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沙河豆面印花是极具地方特色的传统手工技艺,工艺流程简单,独具特色,具有较高的艺术与文化价值。做好豆面印花技艺的传承与发展,振兴乡村传统工艺及文化,对促进从业农民增收、建设美丽乡村具有重要意义。建立传统手工技艺工作室及陈列馆,融入乡村旅游、创意农业发展,借助数字化网络平台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措施是豆面印花技艺现代传承的新路径。引入现代印染及信息技术,融入流行设计元素,改进印花工艺等"技"的变革,丰富了印花产品的样式、衍生品;做好非遗元素的拓展等"艺"的创新,是豆面印花在传统工艺振兴中再生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以实地调研为基础,对施洞一带的服饰纹样进行分类总结与分析。得出:施洞苗族服饰纹样主要用于女上装、织锦围腰及银饰,题材以动物纹和人形纹为主,辅以植物纹、几何纹和宗教纹,组织形式包括单独纹样、连续纹样和适合纹样,工艺手法包括当地特有的破线绣、苗族堆绣、锁绣及铸银等。施洞苗族服饰的纹样不仅体现了当地苗民技术与艺术高度统一的服饰艺术,更通过纹样不同形式的协调搭配和作为二次装饰的完美表现与深厚的历史底蕴,体现了其独特的装饰风格。  相似文献   

6.
以"卍"字纹在新中式男装设计中的应用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卍"字纹起源与纹样特征,根据"卍"字纹在传统服饰中的应用,剖析了"卍"字纹的装饰形式和文化理念,从装饰部位、配色原则、材料与工艺着手,探讨了"卍"字纹在新中式男装中的应用,为"卍"字纹样的传承创新,构建与挖掘独具现代品格的新中式男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作品说明:作品运用中国传统纺织印染手工艺中的绞缬和蜡缬工艺进行设计。绞缬将织物打绞成结后进行浸染,形成晕色丰富的抽象几何图案;蜡缬运用苗族传统蝴蝶纹、鸟纹、花草纹和几何纹,符号化的纹样体现出特定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手工植物蓝染使作品呈现不同色调的蓝色,古老的印染技法随着时光展现出新的韵味。  相似文献   

8.
正印花工艺是用染料或颜料在纺织物上施印花纹的工艺过程。印花有织物印花、毛条印花和纱线印花之分,而以织物印花为主。织物印花历史悠久,中国在战国时代已经应用镂空版印花(见中国染整史)。印度在公元前4世纪已经有木模版印花。连续的凹纹滚筒印花始于18世纪(见滚筒印花)。印花工艺众多,但各有优缺点,下面简单讲下  相似文献   

9.
黄梅挑花中的人物纹,以其抽象的几何形式、简洁的结构、大胆的变形手法保持了传统的楚地风韵;同时,挑花的工艺及当时的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人物纹的形式,儒家文化、佛教禅宗文化和农耕文明是其纹样生成的诱因。本文以黄梅挑花中的人物纹样为例,对黄梅挑花文化及人物纹样进行了研究和创新,在保留其内在文化内涵本质的同时,与现代的图案设计和审美相结合,将黄梅挑花中的人物纹样创新性地应用于童装图案设计中。  相似文献   

10.
于杰影  王宏付 《丝绸》2016,(4):57-64
维吾尔木模印花布是中国最具有代表性的传统凸版手工印染产品,其独特的印染技艺在2006年被文化部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基于田野调研分析,采用文献查阅和实物分析的研究方法,从木模印花布的起源、装饰纹样的历史背景、题材、艺术构思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了其制作工艺的流程、颜料制作的方法及印花工艺风格。发现其在装饰纹样上,表达了维吾尔族的宗教信仰与本土的文化气息;而在构图艺术上,则是运用点、线、面等元素结合特殊的构图手法,创造出平面的三维感受。总之,木模印花布的独特之处体现在其文化、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1.
纺织品的数字印花在纺织着色领域中是新颖而又较年轻的一门技术。鉴于连续下降的印花疾病,用户们希望这种工艺不仅能简化生产过程,而且要大幅度地增加花样。本文阐述了此种技术的基本特征,以及影响优质印花质量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印度是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之地,雕版印染在世界纺织文化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印度的雕版印染具有浓郁的传统乡土气息,在工艺、审美特点、文化内涵等方面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应用价值,是印度纺织文化的杰出代表。  相似文献   

13.
甘兴 《印染》1995,21(4):24-25
朦胧印花工艺的关键是巧妙利用防染原理,结合印花和染色两道工序,在涤纶织物形成若隐若现的图案。该产品风格独特,花型轮廓模糊,与地色过渡自然。  相似文献   

14.
唐颖  房宽峻  沈雷 《纺织学报》2009,30(12):90-94
 分形图案和传统纺织印花图案属于不同的美学范畴。通过分析分形图案和传统纺织印花图案各自的美感特征,从对称与均衡、奇异与和谐、重复与渐变、节奏与韵律、简单与复杂5个方面对分形图案和传统纺织印花图案的形式美感进行了对比,指出分形图案虽然有其独特的视觉审美价值,但在印花技术、创作方式、文化内涵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传统纺织印花仍然具有不可替代性。  相似文献   

15.
夏新华 《印染》2000,26(10):26-28
将具有民间传统手工扎染工艺产品的风格与新颖磁棒印花技术相结合,通过对图案描稿、制版、印花、后处理等精心设计与研究,阐明了仿扎染色圈织物磁棒印花生产技术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周莹 《纺织学报》2015,36(3):83-0
麻江县绕家是一支长期处于未识别民族状态的族群,他们擅长制作工艺古朴而独特的枫香染。为记录这种民族染色技艺,解读民族世界观,使更多有识之士关注其珍贵的人文资源及文化遗产,以实地调查与文献记载为研究基础,从贵州省麻江县绕家及枫香染的历史渊源谈起,由染制工具与材料、工艺流程等入手,分析其在题材、造型特点、色彩配置方面的造型规律及审美特点。麻江绕家人颇具民族特色的枫香染工艺不仅具备历史价值、工艺价值,还具备不容忽视的社会价值。然而与许多其他民族传统技艺一样,麻江绕家枫香染亦面临着传承危机。  相似文献   

17.
仿蜡染印花丝织物的图案设计及生产通常是参照传统的手工蜡染织物的方式进行,实际印制过程中,仿蜡染织物印花与传统的手工蜡染在图案设计、工艺制作上均有较大差异。主要从丝织物印花中仿蜡染生产的工艺特点出发,对正确合理地处理图案设计、审理及印制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使用冷转移活性染料压印装置可以显著改善冷转移印花的得色率,同时提高冷转移印花的产品质量和固色率,该压印装置采用上模电加热,下模活动双工位,加压冷堆方法使冷转印纸上的图案和文字冷转印。这种印染加工方法是一种新的工艺,环保,低碳,节能。经本冷转印机压印染色后的衣片色彩清晰。  相似文献   

19.
王汉洲 《染整技术》2010,32(2):9-12,19
印花工艺对印花图案设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设计规格、套色限制以及其它一些特定的要求上。文章通过对它的论述,较详细地分析了印花工艺对印花图案设计的制约。  相似文献   

20.
数字印染技术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纺织业的生产模式,继而改变了人们对纺织品的消费方式和观念。同时,其对我国纺织、服装行业建立快速反应及供应链管理思想提供了技术支持,使纺织、服装业的信息化建设向前推进一步,也对我国艺术设计教育的模式变革带来有益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