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982年,湖北省荆州地区马山一号楚墓出土了大批战国时期丝织品。这些丝织品不仅数量多,而且品种齐全,保存完好,许多织物局首次发现,因而被人们誉为“丝绸宝库”。文章叙述了这些丝织品的出土、整理和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2.
刘咏清 《丝绸》2013,50(6):61-66
从艺术的角度归纳、分析了楚国刺绣图案中几何纹的种类及功能特点,再从文化的角度探析了其几何纹的历史涵意,认为楚国刺绣图案中的几何纹具有与动物纹、植物纹不同的艺术功能。它通常不是作为图案的主体装饰单位而出现,主要的功用在于成为图案的布局框架来规统动态强烈的动植物主纹,使其达到多样变化、对立统一的艺术效果。同时认为,楚国刺绣图案中几何纹的出现虽然缘于楚人视觉审美和艺术创作的需要,但其自发性和稳定性显然并不完全是一种固定历史文化的审美经验模式,其特殊形态与地域历史文化传承和现实社会意识密切相关,作为一种历史和现实文化高度概括的表现形式,它达到了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张庆  方敏  杨朝辉 《丝绸》2020,57(1):55-61
蟠龙飞凤纹出自战国时期马山1号楚墓,构图精巧,装饰华丽,是先秦时期风格独特的纹样类型。通过分析图像中的各个构成元素,分别从题材、构图等角度比较蟠龙飞凤纹和商代、西周青铜器中流行的系列兽面纹,可知楚国丝绸中的蟠龙飞凤纹由兽面纹演变而来,其中延续了商代、西周的文化基因,表现了以北极星为中心、龙凤为辅的星象系统,在题材种类、造型方式、色彩等方面融入了楚人的审美喜好,主要体现了楚人的天体崇拜理念,最终也证明商、西周、楚国的纹样之间存在清晰的传承关系。  相似文献   

4.
以大量的楚国丝绸纹样为研究对象,按照纹样内部骨架的差异对其分类,归纳了其中存在的两类几何形骨架,即菱形骨架和矩形骨架,分析了这两类骨架在画面中的各种视觉形式和作用。研究表明:菱形骨架和矩形骨架提高了楚国工匠的工作效率,在画面中营造出了较强的秩序感,帮助纹样形成了整体的装饰风格,传达了楚人的审美情趣。楚国丝绸纹样在当时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艺术高度,是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这种以几何形骨架定位的方法与20世纪以来现代设计领域所使用的网格不谋而合,在当代众多设计领域中被广泛运用。  相似文献   

5.
温馨 《纺织报告》2021,(2):51-52
文章以江陵马山一号楚墓出土的丝织刺绣品为基础,探讨其在现代服饰中进行传承与创新设计的方法和可行性,并将其运用于教学实践,记录了课程的理念、方法、流程、成果,并总结了对江陵楚墓丝织刺绣艺术进行研习与创新设计的心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