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4,(7)
青少年犯罪已然成为我国当今社会不容忽视的问题,对于青少年犯罪心理形成原因的探讨已达到一个白热化的阶段,本文选择与青少年关系最密切的家庭因素为着眼点,从家庭结构、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方式分析其对青少年犯罪心理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15)
现如今,青少年的犯罪问题对于整个社会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影响十分重大,同时也会影响到下一代青少年,在风云变幻的形势之下,青少年的犯罪也在发生着一定的变化。青少年犯罪的数量也在慢慢变大,且还呈现除了年龄段愈发集中的现象,另外,青少年的犯罪主体变得越来越繁杂化,不仅仅是那些辍学的青少年,甚至于那些在校学生也均有各种形式的犯罪行为。鉴于此,本文主要分析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及对策。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23)
近年来,大学生犯罪的现象逐渐增多,不仅影响了社会稳定,还影响了高校声誉,为了消除大学生犯罪行为和犯罪心理,使大学生能够健康成长,高校要加强对学生法律知识普及,同时加强校园管理制度,对大学生犯罪起到有效监督和预防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犯罪现状以及大学生犯罪心理特点,针对这些原因提出应对大学生犯罪的方法,从建立应对大学生犯罪防御机制、加强高校学生管理、加强对学生心理引导作用几方面进行预防,有效减少大学生犯罪机会,为学生构建健康安全的校园。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24):237-238
青少年作为年轻的一支队伍,身上肩负着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我们需要用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引导青少年成长。但在当前形势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青少年犯罪的趋势一直处于上升状态,并且犯罪手段越来越多样化,犯罪后果极其严重。因此,对于青少年犯罪,我们有必要进行分析其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之路提供一个净化的环境。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8,(5)
本文展开对青少年犯罪预防的社会工作服务系统构建措施分析,其主要目的在于了解当前青少年犯罪的现状,明确青少年犯罪预防的社会工作服务系统构建情况。近年来,在生活条件日益改善,社会环境不断复杂的新形势下,青少年犯罪现象屡见不鲜。深入分析后发现,青少年所处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等,均是影响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因素。本文在研究中,首先对青少年犯罪预防社会工作服务系统类型加以分析,同时重点研究青少年犯罪预防的社会工作服务系统构建内容。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16)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青少年犯罪问题不断于社会生活中浮现。青少年犯罪主要体现在突发性犯罪、连续性犯罪、犯罪严重化以及犯罪团体化等问题上。面对青少年犯罪的现象,我们必须严肃并认真的对待,从家庭教育、学校和司法制度等方面防范和解决青少年违法犯罪,加强对青少年的监督管理,不能使其误入歧途。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9)
在现代社会对犯罪进行打击的过程中,犯罪防控是一种有效的措施。而确保犯罪防控能够取得实际效果,并且发挥出作用的主要决定性因素,则是在进行犯罪防控过程中,能够准确对犯罪对象进行认识和辨别。因此若想提高犯罪防控效率,就需要针对于犯罪人来进行心理研究以及识别。需要从社会角度上对其心理危机进行化解,这样才能够取得更好的犯罪防控效果。在本文中,笔者就将基于犯罪防控视角来对犯罪心理识别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11)
日益突出的青少年犯罪问题,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如何减少和预防青少年犯罪,愈来愈引起人们的思考。研究青少年犯罪成因,对预防和控制青少年犯罪趋势的上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29):149-150
近几年,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我国青少年犯罪现象日益加重,且犯罪向低龄化、暴力型、团伙犯罪转变。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那么如何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除了青少年自身主观原因外,也包括社会、家庭、学校等多方面客观因素。只有找到青少年犯罪背后的根源,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因此,本文结合当前的法律法规,重点对青少年犯罪的规律性及其特点进行分析,从多个角度维度来探寻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并提出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6):51-54
青少年犯罪是社会综合治理的难点之一,区别于传统的青少年犯罪矫正工作,司法社工借助复原力视角融合社工理念介入青少年犯罪矫正工作,突出复原力影响因子中的正负因子对案主的互动效能,注重思想认知、自我认知、社会正向认知的修正,以适应回归社会的自主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希望感等生存能力为目标。这一研究创新了青少年犯罪矫正工作模式,是创新完善立体化社会治理模式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