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5,(13)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大学生是法治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和提高是关系依法治国成败的关键因素。本文从理解法治意识的科学内涵出发,分析了当下大学生的法治意识现状,明确了大学生法治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以学校为研究阵地,提出培养和提升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几点合理建议,以此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意识。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23)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举依法治国伟大旗帜,全面推进法治建设。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作为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大学生也应当不断提高自身法治意识,通过良好的法治意识来使自己成为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文章以此为分析对象,首先对相关的概念进行了介绍,接着分析了大学生法治意识存在的现状问题和原因,最后论述了强化大学生法治意识对策,以便可以更好地提升大学生的法治意识。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33)
加强法治建设,提高公民法治意识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对在校学生进行法治教育,培养其法治意识,养成良好的法律行为习惯是当前学校法治教育的主要任务。行为习惯的养成贯穿人的一生,对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一直都是教育者关注的重点,然而当前对中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比较成熟,对在校大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相对比较薄弱。本文从行为习惯的养成着手,分析行为习惯养成规律特点,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法律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以减少大学生违法犯罪行为,预防大学生违法犯罪行为,全面提升大学生法治意识。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31):40-44
为了解西藏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法治教育意识基本情况,随机调查西藏大学1000余名在校大学生,基于网络安全相关问题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并发放问卷,结合问卷调查和走访调查的形式,分析藏大学生在网络安全法治教育意识中存在的问题,为藏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营造并提出加强大学生计算机网络安全法治意识的建议,为西藏大学培养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4)
大学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实现社会治理法治化的潜在中坚力量,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将成为法治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其大学期间法律素养的培育,直接关系着其未来参与法治建设与社会治理的能力。就法治社会所要求的公民人格而言,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核心观念包括主体性意识和守法精神,前者旨在强调大学生作为法治建设主力军应具有的主人翁精神和权利意识,后者旨在强调其责任担当意识。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19)
建设法治国家是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一环,也是提高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保障,要想提高我国法治建设的水平,最重要的就是使法治理念和规则意识深入人心,从而形成人人懂法、人人守法的良好局面。大学生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后备力量,对大学生进行法治观念和契约精神养成教育事是十分有必要的,通过实施相应的法治教育,可以提高大学生对法的认识,更好地遵守社会规则,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7,(35)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党的十八以来做出的重要战略部署,这一"新常态"也给当代大学生法治教育提出了新任务、指明了新方向、赋予了高期待,然而,反观当今大学生的法治知识、意识、情感和能力,存在着淡漠和欠缺的问题,以致引发违法犯罪的严重行为,影射出法治教育的诸多不足,因此,深入剖析当代大学生法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对于我国大学生法治教育的更好发展和依法治国的全面推进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15):99-100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日益成为众人发声的平台,纷繁复杂的海量信息呈现在人们面前,以致有时真假难辨。尤其近几年,与大学生有关的网络谣言事件时而发生,甚至有人因误信网络谣言而进行传播受到了相应惩罚。大学生在享受网络所带来的便利同时,网络法治教育缺失,便会陷入误区。在互联网背景下,如何使大学生网络行为制度化、规范化,提高大学生网络法治意识,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对当前高校网络法治教育的现状、存在问题及成因进行分析,进而提出改善高校网络法治教育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5,(5):148-150
高校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职能。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中,高校应对大学生进行法治教育,培育大学生的法治意识;在大学校园里以校园网为依托,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依法治校,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健全以章程为核心的高校制度体系,发挥广大教师、学生在高校治理中的主体作用,提升高校治理能力。通过深入社区进行普法教育、法治宣传等方式,融入社会,积极投身法治建设工程。  相似文献   

10.
公民意识的培养是法治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大学生作为重要的社会建设者,对于公民意识的培养应具体分析其现状成因,探索适合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培养方式。公民意识的培养是法治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主要建设者,其公民意识的现状更关系着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中国作为一个有着悠久的文明里程的古国,历史文化尤其是封建传统文化对国人影响颇深,而“公民”作为一个现代词汇,由于其不管是内涵还是外延都是从西方文化中引进的,因而在国人对其进行理解时,经历了一个波折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