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种强度级别的双相钢成形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三种不同强度级别、不同厚度的双相钢进行了系统的成形性试验,综合分析了双向钢的力学性能、杯突性能、冷弯性能、成形极限。研究表明:双向钢的延伸率A及加工硬化指数n值随强度级别上升而下降;杯突试验结果表明,杯突的高度随双相钢强度级别上升而下降,随材料厚度升高而升高;双相钢冷弯性能随材料强度级别上升而下降;双轴应变下的胀形试验表明双向钢具有良好的成形性;基于软钢的FLD0(是指成形极限曲线FLC与纵坐标e1的交点的纵坐标值,它是FLD(成形极限图)上的重要的特征点)经验公式并不能直接套用在双向钢上。 相似文献
2.
3.
介绍了热轧双相钢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指出低成本热轧双相钢、高延伸凸缘型铁素体+贝氏体热轧双相钢(F-B热轧双相钢)及高强度热轧双相钢的开发及应用,将促进我国热轧双相钢的发展,推动汽车工业的"以热代冷"进程。同时,探讨了纳米析出强化型热轧双相钢的强化机理及工艺控制原理,并在实验室进行了中试,开发出铁素体基体析出强化型的热轧双相钢,其抗拉强度达770~830 MPa,屈强比0.75,组织为铁素体+马氏体,且铁素体基体中存在大量细小的纳米级尺寸的TiC过饱和析出和相间析出。 相似文献
4.
5.
研究了DP590低成本热轧双相钢采用合适的焊丝、焊剂及合理的焊接工艺后,钢板焊接接头的拉伸性能、冲击韧性及硬度的变化情况。证明了实验钢具有优良的抗软化能力和冷弯成型性能且淬硬倾向不明显。实验表明,开发的DP590低成本热轧双相钢焊接性能优良,适于焊接制造汽车车轮、横梁、纵梁等构件。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热-机械处理中各种因素对双相钢中的残余奥氏体的影响,发现:双相区热处理前的冷加工使奥氏体成核密度提高,且使残余奥氏体分布均匀和含量增加;微观结构的观察表明,空冷过程中奥氏体颗粒在不断缩小,颗粒的尺寸效应和碳原子向奥氏体中偏聚均使奥氏体变得稳定。因此,恰当地控制冷加工量、冷却速度、加热温度和时间,可使双相钢含有数量和稳定度都合适的残余奥氏体。此外还发现,从双相区温度空冷所得马氏体必须经低温短时 相似文献
7.
8.
双相钢制作的构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常常受到交变载荷的作用,因之疲劳及环境因素对构件的寿命影响较大,本文研究了 Si-Mn-Cr-Mo 系列热轧双相钢在空气和四种腐蚀状态下的疲劳性能。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 Si-Mn-Cr-Mo 系列热轧双相钢从室温到-180℃,三种不同应变速率下的低温性能和断裂特征。结果发现此钢具有良好的低温延性。在三种应变速率下,随实验温度的降低,在断裂强度和屈服强度增加的同时延伸率基本保持不变。在相同试验温度下,断裂强度与应变速率无关,而高应变速率使屈服强度有所增加,使延伸率稍有降低。用 SEM 和 TEM 对各种样品断口和位错组态观察表明:此钢的冷脆转变温度在-100—-140℃之间,并且随实验温度的降低,马氏体的位错组态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微观结构的变化反映了材料的加工硬化能力,并且与宏观力学性能的变化相对应。 相似文献
10.
11.
12.
研究了热轧以相钢Fe-0.078C-1.44Mn-1.11Si-0.38Cr经不同温度回火后的显微组织变化。透射电镜观察表明:热轧双相钢的组织中不可避免地混有少量珠光林(<5%),它们对钢的基本力学性能并没有多大影响。本钢种200℃回火组织中,马氏体基本不变化,为板条态,双相钢仍保持屈服行为;300℃回火组织中,大量马氏体发生分解,形成碳化物,与少量珠光体交界处的马氏体首先发生分解。该温度回火完全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DP1180汽车用双相钢连续冷却转变过程中的相变特性,对不同冷却速率下的DP1180双相钢试样进行了金相检验及显微硬度测试,绘制了该双相钢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并分析了DP1180钢在连续冷却过程中的相变规律.结果表明:对于DP1180汽车用双相钢,其连续冷却转变曲线分为铁素体转变区、贝氏体转变区和马氏体转变区.当... 相似文献
14.
15.
16.
目的针对高强度钢板成形过程中的回弹问题,研究工艺参数对回弹的影响规律,优选工艺参数组合,以获得回弹较小的V形件。方法采用dynaform软件对V形件进行成形及回弹的数值模拟,以摩擦因数、模具间隙、冲压速度、凹模圆角半径等工艺参数为自变量,以回弹前后水平距离差最大值为因变量,设计了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方案,研究多个工艺参数对回弹影响的规律。结果实验结果表明,V形件回弹值大小随着摩擦因数的增大呈现减小趋势;随着模具间隙、凹模圆角半径的增大,回弹值呈现增大的趋势;而冲压速度对V形件回弹的影响较小,且工艺参数影响V形件回弹大小的主次顺序为模具间隙、摩擦因数、凹模圆角半径、冲压速度。结论优选工艺参数组合为:摩擦因数为0.2、模具间隙为2.6 mm、冲压速度为1200 mm/s、凹模圆角半径为12 mm,此时回弹水平距离差最大值为0.566 mm,最大减薄率为1.40%;实际生产可以忽略冲压速度对回弹的影响,仿真结果对实际生产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马氏体含量对双相钢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Eshelby等效夹杂的基础上,建立了双相钢在单向应力作用下的自洽模型,通过该模型对双相钢的弹塑性变形进行了数值模拟,拟合的结果与试验数据十分吻合。模型分析表明,对于马氏体,铁素体双相钢,随着马氏体含量的增加,存在着三种不同的破坏形式,其强度受三种不同的因素影响:在马氏含量奶小时,双相钢的强度由铁素体控制;在马氏体含量很高时,双相钢的强度由马氏体控制;马氏体含量中等时,双相钢的强度由马氏体,铁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