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8月9日,南水北调中线的关键控制性工程之一——穿黄退水洞工程顺利实现贯通,为南水北调中线如期实现通水目标提供了保证。南水北调中线一期穿黄工程退水洞位于穿黄隧洞下游。通过退水洞穿越邙山将穿黄隧洞进口与黄河连通,主要作用是在穿黄隧洞检修期间,将总干渠多余水量排往黄河,同时兼有向黄河补水作用。  相似文献   

2.
正成果概况南水北调中线穿黄隧洞工程设计由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完成。穿黄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与黄河的交3叉建筑物,是总干渠上建设规模最大,技术最复杂的工程,也是控制工期的关键性工程,其设计流量为265m/s,加大流量为3320 m/s。穿黄工程采用2条盾构隧洞穿越黄河,单洞长4 250 m,隧洞内径为7.0 m。隧洞穿越黄河游荡性河段,该河段所处围土为饱和砂土地层,地质条件复杂,内水压达0.51 MPa,为国内首例采用盾构法施工的软土地层大型高压输水隧洞。技  相似文献   

3.
水利部盾构技术考察团于1997年4月赴英国和埃及进行耿时18天的技术考察。埃及萨拉姆输水工程的由内径5.1m、长770m的4条隧洞组成。工程已于1997年完成。萨拉姆输水隧洞的功能、所承受的荷载、结构特点和技术要求与我国南水北中线穿黄隧洞工程类似,萨拉姆工程的规划、施工、管理等方面的经验供中线穿黄隧洞工程借鉴。萨拉姆输水隧洞的实践证明,盾构法用于南水北调中线穿黄隧洞施工在技术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四川水力发电》2011,(6):42-42
山东省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管理局近日通报,南水北调东线穿黄河隧洞主体工程目前已顺利完工。穿黄河隧洞工程是穿黄河工程中的重中之重,1986年开始勘探试验洞建设,2007年12月底正式开工建设,2010年3月25日穿黄隧洞全线贯通并转入衬砌施工,衬砌施工最后一仓混凝土于今年10月29日凌晨2时40分浇筑完成,标志着穿黄河隧洞主体工程顺利完工。  相似文献   

5.
温世亿  张辛  马瑞  李合生 《人民长江》2016,47(10):96-99
穿黄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穿越黄河的关键性工程,其中穿黄隧洞工程技术难度最大。穿黄隧洞采用双层衬砌结构,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其在多变的水土压力作用下的变形情况直接关系到穿黄隧洞的运行安全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正常供水。以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为工具,获取了穿黄隧洞过水面的三维信息,采用自主研发的"隧道形变检测/监测系统"对隧洞进行形变检测,并建立了穿黄隧洞三维数字仿真管理系统。将测绘技术应用于穿黄隧洞的运行管理,可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0,(7):F0002-F0002
6月22日上午,经过720个日日夜夜、4250m的穿行、掘进,“穿越号”盾构机顺利到达穿黄隧洞进水口,标志着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上游线隧洞全线贯通。  相似文献   

7.
吴长征  凌霄 《人民黄河》2004,26(1):41-41
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隧洞方案设计,根据穿黄河段特殊的地形地质、洪水泥沙条件和目前国内外隧洞设计施工的先进技术,设计采用预制和现浇双层结构和泥水平衡式盾构施工的先进技术。由于穿黄隧洞的规模和设计运用条件的特殊性,该工程的设计目前在国内外工程实例很少,因此方案布置、结构计算及施工等诸多课题都需要研究。  相似文献   

8.
南水北调中线穿黄隧洞衬砌为双层预应力结构,为了揭示其工作性态、应力变形规律,开展了穿黄隧洞衬砌1〖DK(〗∶〖DK)〗1仿真试验。为了验证试验成果,同步对其中无垫层试验段联合承载结构进行有限元计算分析。计算采用考虑接触的非线性有限元方法,模拟试验中管片拼装、分层填土、内衬预应力张拉以及内水压力施加的实际过程,对内外衬之间以及管片之间的接触与传力特性进行计算分析。通过与试验对比显示,无论是结构变形、应力,还是缝隙开度,两者规律一致,数值接近,验证了联合承载结构的受力特性及传力机理,其研究成果可供类似工程结构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9.
吴长征  凌霄 《人民黄河》2004,26(1):41-41,43
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隧洞方案设计,根据穿黄河段特殊的地形地质、洪水泥沙条件和目前国内外隧洞设计施工的先进技术,设计采用预制和现浇双层结构和泥水平衡式盾构施工的先进技术。由于穿黄隧洞的规模和设计运用条件的特殊性,该工程的设计目前在国内外工程实例很少,因此方案布置、结构计算及施工等诸多课题都需要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盾构技术与南水北调中线穿黄隧洞工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简要介绍了盾构机技术和国内外发展概况,以及南水北调中线穿黄隧洞工程及其地质情况。对泥水式盾构机应用于穿黄隧洞的施工进行了探讨。针对盾构法穿黄隧洞施工应开展的前期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唐瑾  车小磊 《中国水利》2006,(16):70-70
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穿黄工程位于河南省郑州市以西约30km处.从孤柏嘴处穿过黄河。南岸起自河南省荥阳县王村.北岸终点为河南省焦作市温县南张羌乡.工程总长度达19.3km。该项工程主要任务是安全有效地将中线调水从黄河南岸输送到黄河北岸.在水量丰沛和需要时相机向黄河补水。穿黄工程由南、北岸渠道、南岸退水建筑物、进口建筑物、穿黄隧洞、出口建筑物、北岸新老蟒河交叉工程以及孤柏嘴控导工程等组成.工程总投资3137亿元。由于施工工期长、技术含量高、施工难度大.为确保穿黄工程按时、高质量完成.大量先进施工设备及先进技术被用于工程建设中。  相似文献   

12.
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位于黄河游荡性河段,河势演变复杂.对穿黄工程河势与防洪主要问题的研究成果认为,孤柏嘴附近河段河势比较稳定,是穿黄工程的较好河段;穿黄工程处断面缩窄到2.8~3.2 km是可行的;穿黄工程各方案对河流的影响,隧洞方案较小;考虑各种不利条件,穿黄工程采用隧洞方案时,河床最大冲刷后水深为9.48~11.6 m;采用渡槽方案时,河床最大冲刷后水深为16.41~24.12 m.  相似文献   

13.
截止 2 0 0 4年 6月底水规总院完成南水北调工程项目审查情况 :进行了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总体设计报告审查 1项 ,东线和中线项目建议书复审 2项 ,包括中线穿黄河工程的可研报告审查 5项 ,包括中线京石应急段河北境内其他工程初步设计报告审查 1 0项 ,组织了包括东线一期项目建议书设计督察 3项 ,组织了包括中线穿黄工程渡槽方案设计报告技术讨论 4项 ,环境和水保等专题审查 7项。办理完毕唐河倒虹吸和釜山隧洞 2项初设的批复 ;东线万年闸泵站、蔺家坝泵站和中线漕河段、古运河枢纽、北京西四环暗渠等 5项初设概算核定表报国家发改委 ;中线…  相似文献   

14.
盾构技术与穿黄隧洞施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盾构施工技术及其在国内外的发展应用,以及南水北调中线穿黄隧洞工程的施工方案,针对穿黄隧洞工程实施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李翔  尹习双 《水电站设计》2007,23(2):1-4,14
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盾构隧洞是整个项目的控制性工程,其施工进度受地质条件、盾构机施工参数和工程组织管理的影响较大。本文根据穿黄工程盾构隧洞的地质条件、已定货的盾构机施工参数和初定的施工方案,建立了施工进度仿真系统模型,在此基础上研制出动态仿真软件,对盾构隧洞的施工进度进行动态仿真,并对仿真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穿黄隧洞作为南水北调中线最重要的控制性工程,一直备受瞩目,其中安全监测是穿黄隧洞的重要工作之一,也是观测工程结构安全的具体手段。文章通过对穿黄隧洞安全监测系统的建立以及对自正式通水后半年内的观测数据进行初步分析,揭示了穿黄隧洞渗漏量、渗透水压力、混凝土应力应变和接缝开和度的变化范围和规律,为同类型输水隧洞的安全监测设计和实施提供一定的借鉴。从安全监测数据分析,自南水北调中线通水运行以来穿黄隧洞目前处于正常稳定工作状态。  相似文献   

17.
南水北调中线穿黄隧洞采用深埋式地下超薄预应力混凝土衬砌,钢筋密集,混凝土浇筑施工难度大,混凝土不易振捣密实。通过对穿黄隧洞预应力混凝土内衬混凝土浇筑施工工艺进行研究、对钢模台车实施改造以及对附着式振动器进行研究,采用科学的施工工艺,解决了穿黄隧洞内衬混凝土浇筑难题。  相似文献   

18.
<正>2014年2月22日,南水北调中线穿越黄河工程两条隧洞开始充水试验,将对穿黄工程隧洞结构的安全性能、衬砌受力和防渗、排水情况及混凝土质量等在充水状态下进行检验。穿黄工程位于河南省郑州市以西约30 km的孤柏嘴,于2005年9月27日开工建设,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中投资较大、施工难度最高、规模最大的穿越江河水利工程。两条隧洞内径为7 m,长为4 250 m,其中有3 450 m位于黄河河床下。穿黄工程的主要任务是  相似文献   

19.
穿黄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的关键工程,南起黄河南岸荥阳县王村至北岸温县马庄东侧,全长约19.3 km;工程设计流量为265 m3/s,加大流量为320 m3/s,设计利用水头为10 m.主要建筑物包括南岸连接明渠、退水建筑物、过河建筑物、北岸河滩明渠、连接明渠等,按1级建筑物设计.主要介绍南水北调中线穿越黄河输水隧洞工程中穿越黄河线路、过河建筑物型比选、工程总体布置方案、盾构法施工的水工隧洞技术和施工工艺、砂层中修筑的大型超深竖井结构技术、黄土高边坡处理技术以及大范围的渠道地基震动液化处理等技术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20.
南水北调中线穿黄隧洞进口段长35m,分为A、B两洞平行布置,完成开挖和一期支护后的结构尺寸需满足穿黄隧洞泥水平衡式盾构机出洞的要求,完成衬砌后的结构尺寸需满足穿黄隧洞过水要求。A、B两洞间距仅约16m,渐变段部覆盖层薄,属浅埋黄土隧洞,洞身低于原始地下水位近40m,开挖施工中难度较大,对洞身变形控制要求高,开挖前和开挖过程中采取多种手段进行施工降水,洞口段采用双侧壁导坑法施工,洞身段采用CRD法(交叉中隔墙法)施工。本文主要对CRD法的应用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