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探讨了将神经网络理论用于织物折皱回复性能的直接预测。根据研究对象特征,通过选取织物原料组成、经纬密度、抗弯长度、织物厚度及重量等重要影响因子作为神经输入元,将折皱回复角值作为输出目标,比较了径向基函数RBF、BP和广义回归GRNN 3种神经网络对织物折皱回复角的预测结果。试验结果表明,通过神经网络方法对织物的折皱性能预测具有较好的满意结果,且在预测织物的整体折皱回复性能时,BP模型与GRNN网络模型的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的相对误差要比RBF的小。利用输入神经元织物参数进行折皱回复性能的预测更有利于工艺与织物结构设计优化与质量控制,通过对输入神经元试验与优化有望达到满意的预测结果。 相似文献
5.
6.
介绍了一种采用图像处理测试织物折痕回复角仪器的结构、特点。分析了织物折皱回复过程、机理及其织物原料、捻度对薄型精纺毛织物折皱回复性能的影响,可用于织物、装饰面料和非织造布的折痕回复性能的评定和测试,该测试具有更高的测量精度和更大角度的测量范围。 相似文献
7.
文章针对纯棉织物折皱回复性差的问题,探讨了温湿度对纯棉织物折皱回复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外力一定的情况下,纯棉织物的折皱回复角会随着温湿度的升高不同程度变小,织物的折皱回复性能下降。 相似文献
8.
9.
10.
为研究经编纵条衬衫织物折皱回复的各向异性并合理表征其折皱回复性,运用SDL-M003A折皱回复角试验机测量经编纵条衬衫织物在不同取向角下的折皱回复角。为了提高织物的利用率和测量效率,首先对标准规定的测量方法进行适当改进;然后分析织物在不同取向角下折皱回复性的变化规律;最后采用相关分析法分析织物正反面各个取向角下折皱回复角的均值与取向角为0°和90°下折皱回复角均值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经编纵条衬衫织物取向角不同,折皱回复性也不同;同一取向角下织物正反面折皱回复性也存在差异;在织物正面,取向角由0°到165°的变化过程中,折皱回复角先增大后减小;可以用正反面取向角0°和90°下折皱回复角的均值表征经编纵条衬衫织物的折皱回复性。 相似文献
11.
最近有印刷界的读者或网友陆续提出有关印刷工艺的一些问题,笔者特就自己多年来的工艺实践经验和体会,介绍一下自己的工艺认识和看法,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针对现有测量方法存在的测试过程自动化程度低,测量结果精度不高等弊端,以YG541E型全自动激光织物折皱弹性测试仪、SDL-M003A型折皱回复角试验机和自主研发基于视频序列的JN-1型织物折皱回复性能动态测试仪为测试仪器,将折皱回复角变异系数CV值作为评价指标,对比了3种织物折皱回复角测试方法。结果表明,基于视频序列的JN-1型织物折皱回复性能动态测试仪测量结果准确、稳定,且具有自动化程度高的特点,可为织物折皱回复性能的测试提供可靠有效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3.
14.
本文所探讨的纺织品伸长回复性测试仪,具有适用范围广、通用性强、结构简易、维护方便、使用成本较低等优点,同时避免了传感器跟随法中,试验负荷可能因跟随幅度和速度引起的不稳定性.对实际检验有很好的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15.
针对现有基于折皱回复角和外观平整度的织物折皱回复性评价方法在织物品种适应性和评价结果稳定性等方面的缺陷,提出织物折皱回复性的原位力学测试方法。通过解析原位力学测试原理,基于所测的力-位移测试曲线,提取用于表征织物折皱回复性的3个评价指标;并通过与织物折皱回复角变异系数的对比分析,说明原位力学测试方法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好于折皱回复角法;采用相关性分析发现,折皱特征指标和织物折皱回复角在0.01水平下显著相关,表明原位力学测试方法可有效评价织物的折皱回复性能,并基于折皱特征指标构建了织物折皱回复角的多元回归模型,可用于织物折皱回复性能的全面、客观表征。 相似文献
16.
17.
低盐化腌酱菜工业化生产中回复特性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工业化生产低盐腌酱制品中回复的特性进行了补充讨论,采用回归分析法得出了莴苣回复过程中净增重的倒数与回复时间的倒数成线性关系这一数学模式,并就杀菌对回复的负面效应进行讨论,同时对企业生产中回复的不稳定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19.
枕芯的高度及保持性能影响着人们的睡眠质量,本文依据人体工程学及纺织品检测的相关理论建立了一套测试枕芯压缩回弹性能的方法,并且依据该方法对常用的化纤枕芯和羽绒枕芯进行了测试,得到了各种填充情况的压缩高度、压缩率、回复率,并针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找出适合消费者睡眠习惯的枕芯。 相似文献
20.
针对织物折皱回复存在各向异性且难以描述的问题,将通过研究试样取向角与其对应的折皱回复角的关系,寻找更科学的织物折皱回复性能表征方法。选择纯棉平纹和斜纹织物为实验材料,从经纱方向(取向角定为0°)顺时针旋转,每隔15°取一试样,平纹织物取样角度范围为0°~90°,斜纹织物取样角度范围为0°~180°。通过机器视觉测量每一试样的折皱回复角,结果表明:平纹织物可用15°和75°取向角对应的折皱回复角均值表征织物折皱回复性能;斜纹织物折皱回复角与其纹路角度密切相关,对于左斜120°左右的斜纹织物,正面用取向角15°、105°、120°的折皱回复角均值,反面用取向角0°、60°、120°的折皱回复角均值来表示织物折皱回复性能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