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国祥  朱希  何斌鸿 《杭州化工》2009,39(2):12-14,28
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为乳化剂,将甲基丙烯酸羟乙酯/苯乙烯进行乳液共聚。研究了单体配比、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乳化剂浓度、反应温度等因素对聚合速率(Rp)的影响。结果表明,聚合速率随着引发剂浓度、乳化剂浓度、单体浓度、反应温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着单体HEMA配比的增加而增加。该体系的表观活化自由能为73.36kJ/mol,Rp=K[M]^1.24[I]^0.61[E]^0.24。  相似文献   

2.
以环己烷为溶剂、三异丁基铝为阻滞剂、丁基锂为引发剂,研究了三异丁基铝与丁基锂摩尔比[n(Al)/n(Li)]和聚合温度对苯乙烯阻滞负离子聚合反应速率和动力学的影响规律,对相应的假一级表观增长速率常数进行了求解。结果表明,采用三异丁基铝/丁基锂体系引发苯乙烯阻滞负离子聚合,在苯乙烯转化率较低(小于60%)时,苯乙烯聚合速率对单体浓度为一级动力学关系;随着n(Al)/n(Li)的增大,苯乙烯聚合速率下降;n(Al)/n(Li)越接近1,阻滞效果越明显。聚合温度对三异丁基铝/丁基锂体系引发苯乙烯阻滞负离子聚合速率有显著影响,随着温度升高,聚合速率上升,阻滞效果变差;温度每升高10 ℃,苯乙烯聚合速率增大约1倍。聚合温度和n(Al)/n(Li)存在叠加影响,而前者对不同n(Al)/n(Li)引发体系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聚合温度较低时,其变化对聚合速率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3.
苯乙烯/α-蒎烯嵌段共聚物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了一种用大分子引发剂制备苯乙烯/α-蒎烯嵌段共聚物(PSt-b-Pα-p)的方法,其中大分子引发剂为末端含α-Cl的聚苯乙烯(PSt-α-Cl),由活性阳离子聚合制备。首先考察了α-氯代乙苯/SnCl_4体系的α-蒎烯聚合,进而考察了不同条件下的PSt-α-Cl/SnCl_4(/Lewis碱)体系的α-蒎烯聚合。产物经GPC IR、~1H NMR等分析确定,该方法可以在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聚苯乙烯嵌段上接枝聚α-蒎烯嵌段((?)_n=300~400)。  相似文献   

4.
主要研究了通过采用散聚合的方法,以H2O2-FeSO4为引发剂体系,聚乙烯醇吡咯烷酮(PVP)作分散剂,在无水乙醇溶液中使α-蒎烯与苯乙烯分散共聚,以石油醚为沉淀剂将产物分离出来,并对共聚物进行IR测试.初步探讨分散共聚反应的机理和共聚单体投料比,聚合时间,聚合反应温度,以及引发剂体系作用下,此共聚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α-蒎烯苯乙烯=14;反应温度为80℃,反应时间为4 h,引发剂单体总量=14.在此最佳条件下α-蒎烯的转化率约为90%.  相似文献   

5.
新型阳离子复合引发剂A1Cl_3/SbCl_3/D用于α-蒎烯/苯乙烯的共聚合反应,研究了投料比和温度等条件对共聚合反应和共聚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引发体系的活性和共聚产物软化点均比常用的Lewis酸引发体系高;共聚单体苯乙烯在聚合反应中起着活化剂的作用,能提高α-蒎烯组分的聚合速率和转化率以及共聚产物的分子量。DSC分析表明,共聚产物的耐热性比均聚物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6.
以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为乳化剂,过硫酸钾(KPS)引发剂引发N-苯基马来酰亚胺/苯乙烯/丙烯腈/α-甲基苯乙烯(PMI/St/AN/α-MeSt)进行四元乳液共聚,考察了聚合温度,引发剂浓度,乳化剂浓度,α-MeSt浓度对聚合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共聚体系的表观活化能为84.14kJ/mol,聚合初始速率同引发剂浓度的0.46次方和乳化剂浓度的0.57次方成正比。乳化剂浓度8.4mmol/L,引发剂浓度1.8mmol/L,聚合温度75℃,聚合1h,85℃熟化2h是较为合理的反应条件。α-MeSt的浓度对聚合速率有很大的影响,应控制在0.35mol/L以下。  相似文献   

7.
H2O2—FeSO4引发α—蒎烯与苯乙烯分散聚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凝  张毅 《广西化工》2001,30(1):11-12,15
主要研究了通过采用散聚合的方法,以H2O2-FeSO4为引发剂体系,聚乙烯醇吡咯烷酮(PVP)作为分散剂,在无水乙醇溶液中使α-蒎烯与苯乙烯分散共聚,以石油醚为沉淀剂将产物分离出来,并对共聚物进行IR测试。初步探讨分散共聚反应的机理和共聚单体投料比,聚合时间,聚合反应温度,以及引发剂体系作用下,此共聚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α-蒎烯:苯乙烯=1:4,反应温度为80℃,反应时间为4h,引发剂:单体总量1:4。在此最佳条件下α-蒎烯的转化率约为90%。  相似文献   

8.
赵双琪 《广州化工》2014,(22):88-91
利用4-羟基二苯甲酮( HBP),丙烯酰氯和吗啡啉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复合型光引发剂( BPMDO),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和红外光谱来表征其结构。用实时红外光谱( RT-IR)技术研究了光引发剂的浓度、不同单体对光聚合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 BPMDO是一种有效的光引发剂,随着引发剂浓度增大,单体转化率、引发速率增大,诱导期缩短。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六亚甲基亚胺基锂、氮锂和正丁基锂引发剂引发苯乙烯的聚合速率,合成了端基官能化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三嵌段聚合物(SBS)。结果表明,在设计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情况下。随着四氢呋喃加入量的增加,端基官能化SBS的1,2-结构质量分数增加,顺式-1,4-结构和反式-1,4-结构质量分数下降,但两者比值基本不变。相同条件下,用氮锂引发剂制备的端基官能化SBS的1,2-结构质量分数要略高于用正丁基锂引发剂制备的SBS。  相似文献   

10.
以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为乳化剂,过硫酸钾(KPS)引发剂引发N-苯基马来酰亚胺/苯乙烯/丙烯腈/ɑ-甲基苯乙烯(PMI/St/AN/-ɑMeSt)进行四元乳液共聚,考察了聚合温度,引发剂浓度,乳化剂浓度,-ɑMeSt浓度对聚合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共聚体系的表观活化能为84.14 kJ/mol,聚合初始速率同引发剂浓度的0.46次方和乳化剂浓度的0.57次方成正比。乳化剂浓度8.4 m mol/L,引发剂浓度1.8m mol/L,聚合温度75℃,聚合1 h,85℃熟化2 h是较为合理的反应条件。-ɑMeSt的浓度对聚合速率有很大的影响,应控制在0.35 mol/L以下。  相似文献   

11.
通过乳液聚合制备了苯乙烯-异戊二烯-丁二烯三元共聚物,研究了影响其聚合速率的因素。结果表明,随着聚合温度的升高和乳化剂、引发剂及异戊二烯用量的增加,聚合速率均明显加快;调节剂用量的变化对聚合速率基本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以实时红外光谱(RT-IR)法研究了合成的4-丙烯酰氧基二苯甲酮(4-ABP)的光聚合动力学性质,考察了不同单体、不同引发剂和助引发剂浓度、不同光强对聚合性能的影响.以萃取法对比研究了4-ABP和二苯甲酮(BP)在固化膜中的的残留量.结果表明,4-ABP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光引发剂.随着引发剂浓度和光强的增大,单体转化率、最大反应速率都增大,诱导期缩短.萃取实验表明4-ABP在固化膜中的残留量远低于BP.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苯乙烯/双(2,3-二溴丙基)反丁烯二酸酯共聚动力学,分别讨论了单体的配比,聚合温度,引发剂浓度对共聚合体系的转化率-时间曲线的影响,结果发现,聚合温度和引发剂浓度影响很大,单体的配比影响较小。所建立的反应速率模型可以对转化率小于20%的聚合速率进行描述,而在高转化率下,由于凝胶效应的影响而难以准确描述。  相似文献   

14.
吗啡啉基-N-甲酸-丙烯酸乙二醇酯光聚合动力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实时红外技术对所合成的活性稀释剂吗啡啉基-N-甲酸-丙烯酸乙二醇酯的聚合动力学进行了测试。研究了光强和引发剂浓度对其光聚合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光强增加,聚合速率提高,当光强足够高时继续增加光强聚合速率反而会降低;当引发剂浓度升高时,聚合速率也越快,但当引发剂浓度足够高时继续增加引发剂浓度会使聚合速率下降。  相似文献   

15.
本工作研究了以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于85℃下苯乙烯在顺丁橡胶(BR)上的接校共聚反应。测定了 BR和 BPO不同浓度时的聚合速率、表观接枝率和自由聚苯乙烯分子量。结果表明:随着BR浓度的增加,聚合速率降低,表观接枝率增加,自由聚苯乙烯分子量降低;随BPO浓度的增加,聚合速率增加,但表观接枝率却变化不大;在同样实验条件下,如以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只能得到极少量的接枝物。  相似文献   

16.
管洁  包永忠  黄志明  翁志学 《应用化工》2006,35(3):192-194,197
为了合成适于药物包衣用的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MMA-EA)共聚物胶乳,对以非离子型乳化剂OP-10为乳化剂、过硫酸钾为引发剂的MMA-EA乳液共聚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发现初期共聚速率随着乳化剂浓度、引发剂浓度和聚合温度的增加而增大,这是由于共聚物乳胶粒子平均粒径随着乳化剂、引发剂浓度和聚合温度的增加而减小,乳胶粒子数目增加所致。通过调节乳化剂、引发剂以及反应温度可以达到合适的聚合反应速率,最终合成出转化率大于95%的MMA-EA共聚乳液。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1995年以来α-蒎烯的均聚、共聚等研究概况,重点综述了其均聚、共聚等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探讨了引发剂、工艺条件和改性方法等对α-蒎烯聚合反应的影响。最后对α-蒎烯聚合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以含锡有机锂为引发剂、四氢呋喃(THF)为极性调节剂进行了苯乙烯异戊二烯-丁二烯集成橡胶(SIBR)的负离子三元共聚合,研究了温度、调节剂用量及引发剂浓度对其反应动力学的影响及SIBR的性能。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及THF用量和引发剂浓度的增加,各单体的表观反应速率逐渐增加;随着THF用量的增加,增长反应的表观活化能和频率因子逐渐减小;在同一条件下,单体的表观增长反应速率常数由大到小依次为丁二烯、苯乙烯和异戊二烯。与正丁基锂体系相比,用锡锂合成的SIBR具有更低的滚动阻力、更好的湿抓着性和物理机械性能。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玻璃封管中进行了高温(110~170℃)高转化率(>80%)苯乙烯-低顺丁橡胶接枝共聚,研究了聚合温度、引发剂浓度、转化率等因素对聚合速率、聚合物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的影响。发现在较低温度(110℃)下存在凝胶效应,在较高温度下则无凝胶效应;加入橡胶使苯乙烯聚合速率和分子量降低,橡胶起着缓聚和链转移作用。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AlCls、芳烃络合物作用下α-蒎烯与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β-蒎烯等不同单体的共聚合反应,结果表明,正碳离子连接分散正电行的基团(苯环)或抗衡负离于对正联离子活性中心能起稳定化作用均有利于进行链增长,从而得到较高收率和软化点的共聚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