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软交换在电力通信中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吕勇 《电力系统通信》2005,26(10):31-33
软交换技术是下一代网络(NGN)的核心技术,软交换设备是下一代通信网中语音、数据、视频业务呼叫、控制、业务提供的核心设备.文中简要介绍了软交换技术及其优点;鉴于电力通信网的现状及今后发展要求,阐明了将软交换技术引入电力通信网的意义和采用软交换技术构建的下一代电力通信多业务平台将能有效解决的一些问题;根据电力企业自身业务需求分析了软交换技术在电力通信中业务的开发应用;并列举了电力通信网基于软交换技术的组网方案.  相似文献   

2.
基于数据网的下一代网络是可以提供包括语音、数据和多媒体等各种业务的开放的网络构架,是信息通信网络发展的必然趋势.文章结合山西电力通信网络及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情况,分析了山西电网建设下一代网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基于软交换的有关组网方案和网络配置,介绍了软交换解决方案的特点,最后从先进性、运行管理及网络安全可靠方面说明了软交换技术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3.
简述了青海电力通信交换网的现状,结合IMS技术和软交换技术的特点,对2种技术在青海电力通信网中的应用前景进行分析,提出了青海电力通信网在未来发展中应定位于以传统语音业务为主,以实用为原则充分应用软交换技术提供新的发展空间的设想.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软交换技术及其优点,根据电力通信网的现状及今后发展要求,阐明了将软交换技术引入电力通信网的意义和采用软交换技术构建的下一代电力通信多业务平台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利用软交换技术实现多媒体调度通信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阐述了软交换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发展趋势,分析了建设软交换系统的意义,介绍了重庆市电力公司将软交换运用于电力通信领域的积极探索,包括软交换系统建设规划、建设目标、方案设计、业务实现等,着重论述了如何通过软交换技术引入新的多媒体调度通信业务,以及如何与现有的传统电路交换实现优势互补、平滑过渡。  相似文献   

6.
软交换技术在广东电网中的应用建议(Only in Chines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广东电网引入软交换的可行性和优势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广东电网软交换的建设模式及应用方法,结合广东电网业务与网络现状,给出了广东电网软交换实施策略,最后针对软交换的关键技术提出了广东电网实施软交换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软交换技术是下一代网络中的关键技术,能将其引入电力系统通信中,将进一步提升电力通信服务的质量。文章在介绍了软交换技术特点及其在电力领域应用的基础上,采用SWOT分析法从优势、劣势、机会、威胁4个方面对辽宁电力通信引入软交换的利弊进行了详细分析;依据分析结果进一步探讨了引入软交换技术的策略部署和方案,提出在调研的基础上,从小平台着手试验新业务并逐步推进的方法,旨在为软交换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实际应用起到示范与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软交换平台是下一代网络的核心功能实体之一,为下一代网络提供具有实时性要求的业务呼叫控制和连接控制功能。文章介绍了下一代网络的基本概念,重点论述了软交换平台的体系结构、以软交换技术为基础的下一代交换网络的电力发展策略,以及在下一代电力通信网络中的重要应用,强调了下一代网络将成为未来几年电力通信发展和建设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9.
软交换技术是电力调度交换网的发展方向和趋势,文章提出一种可行的将调度软交换和云计算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并重点介绍了云调度平台的架构设计和功能组件。最后探讨了基于云计算的电力调度软交换系统的应用场景和实现方式,为电力公司调度软交换系统的建设提供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利用软交换技术实现通信网络的多媒体业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软交换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发展趋势,以及郑州供电公司对软交换运用在电力通信领域的积极探索,包括软交换系统方案设计、系统建设、业务实现等。着重阐述了如何通过软交换技术引入新的多媒体通信业务,以及如何与现有的传统电路交换实现优势互补,平滑过渡,并概述了建设软交换系统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为适应电力客户对信息通信专业的新要求,通过信息通信客户服务中心的建设,以客户服务支撑系统为核心,整合信息通信专业的各种资源,可进一步提高信息通信专业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文章针对当前的信息通信融合发展现状,提出了一套适用于电力企业的信息通信客户服务支撑系统,分析了系统的总体架构与业务功能,并对运维支撑系统建设的配套措施进行了探讨。文章的内容对于省级集中信息通信客户服务中心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与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了完善智能用电通信链路,对智能用电系统的通信链路现状进行了分析。设计了利用近场通信技术(NFC)补全智能用电系统通信环路的方案,并给出了实现案例。分析了通信环路构成后优化设计信息流、业务流的可能方向,以及可能带来的整个智能用电系统架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赵伟博  董玉明  莫娟  房正刚  刘蕊 《中国电力》2021,54(11):171-180
5G通信时代的到来为各大运营商的发展提供了新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5G通信的大规模建设需要越来越多的铁塔资源进行支撑,但由铁塔公司自行投资建设铁塔面临着土地资源有限、建设周期长、资金压力大等诸多困难。将通信基站的天线挂载在电力铁塔上,可以不新建通信铁塔实现通信信号更广覆盖。共享铁塔的建设需要考虑设备安装及运维、防雷接地、电磁干扰等方面的关键问题,在关键技术的基础上首次提出直接租赁、间接租赁和合资建设3种共享商业模式。为比较共享铁塔与不共享铁塔对于参与各方在经济方面的差异,基于实际算例结合差额净现值法对不同商业模式中电网公司、铁塔公司和第三方公司在共享铁塔中获得的收益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比较不同租金和出资份额下各方的收益差异,总结出共享铁塔年租金和出资份额的变化规律与可行区间。  相似文献   

14.
随着智能电网建设的飞速发展,智能电网业务中依托运营商2G/3G无线网络的通信方式规模不断扩大。文章首先深入研究了电力无线业务应用、通信需求和网络现状,指出现有电力无线业务中存在安全接入的风险与无法管控的缺陷。其次,创新性地提出了建设电力无线虚拟专网的目标,实现电力无线业务的安全高效承载、集约化运营和规模化发展。最后,对电力无线虚拟专网网络设计以及安全接入平台、运行支撑平台设计进行了详尽分析阐述。  相似文献   

15.
电力通信网是电力系统专网,其承载的电力通信业务与公网有很大差异,电力通信业务对保障电力系统生产、运行起着重要作用,业务的不同安排方式会对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不同的风险,因此,控制和减小电力网承载业务的风险,合理分配业务路径成为电力通信部门重要的任务。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业务重要度的电力通信业务路由分配算法(IBSR)。该算法根据业务对电力系统的影响赋予不同的权值,在进行业务路由分配时,基于主次目标量度进行路由决策,在综合考虑业务路由可靠性的基础上,依据不同重要度的业务在网络中的分布情况,为业务选择最优路由,从而使全网业务分布均匀,降低重要业务过多集中于少数路径而增大运行风险。IBSR在现有业务路由优化和新业务方式安排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智能配电网业务及通信需求分析出发,结合配电网通信技术特性,提出配网通信技术应用原则,为配电网通信网络规划、建设等提供参考。根据智能配电网业务的通信特性将配电网业务分为保护类业务、控制类业务、信息监测类业务和视频类业务;分析配电网常用的光纤通信、中压载波、无线公网、无线专网等通信技术的通信时延、通信带宽、通信安全性、通信可靠性等特性,最后给出配网通信技术的应用原则。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对分组传送网(PTN)网络特点、技术优势和实际应用进行分析,结合祁门供电公司现有通信网结构状况,提出利用PTN传输设备组网,对原有地区通信传输网络进行改造,最终制定了承载县域电力调度数据网的建设方案。经过承载业务能力和设备硬件性能的测试,结果表明PTN传输网络切实可行,大大降低了通信组网成本,提高了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安全性,能为调度数据的远程传输提供可靠的通道。  相似文献   

18.
配用电网智能化需要灵活方便、经济实用的通信方式支撑,电力线载波通信被认为是最佳的通信方式之一。文章简要分析了配电网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结合智能电网配用电业务的通信需求,论述了新一代电力线载波技术的主要特征与技术挑战,阐述了包括跨频带电力线载波通道基础特性、物理层、MAC层、协同分集、频谱认知、跨频带耦合等关键技术和问题,提出了面向智能电网应用的新一代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最后,探讨了新一代智能PLC技术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输电线路状态监测是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独有的特点对电力系统通信网络提出新要求.文章针对输电线路状态监测的实际业务需求,介绍了输电线路状态监测通信传输网络的构成,并从微网、接入网、主网3个层次探讨和研究了相关的通信网络技术.文章着重介绍了接入网层次的各种通信网络技术,并指出各自适用的情况及实际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居民用户尚不能远程办理用电业务,为此提出了低压集抄用户电力网上营业厅系统的设计方案。该系统以国家电网公司现有的营销、电费、用电信息采集业务处理系统为支撑点,以以太网为通信手段,以Web页面为窗口,让居民用户可上网办理日常用电业务,是一种全新的电力营销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