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尖山油田长9油藏高效建产技术探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胡尖山油田长9油藏是近几年深层勘探、评价取得的新发现,随着勘探开发一体化,长9油藏不断取得新突破,建产规模逐年扩大。结合近几年的产建实践,论文通过对长9油藏的地质概况、勘探开发现状、结合区域内完钻井实施效果,同时针对长9油藏"油水层辨识难度大、储层关系复杂"的特点,论文充分利用测井、录井、试油、开发动态等资料,摸索出一套适合长9油藏高效的建产技术,为胡尖山油田长9油藏后期的规模、快速建产提供了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胡尖山油田已开发的长8、长9油藏表明,该区勘探开发前景广阔。但是从试采情况分析,不同油藏及单井之间的产能差异较大。说明对该区成藏及油气富集规律认识还不到位,需通过对该区沉积特征及砂体展布进行深入的评价研究,搞清胡尖山油田长8、长9油藏的沉积微相、砂体展布,对于指导胡尖山油田下一步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李龙龙 《石油地质与工程》2012,26(5):56-58,159,160
鄂尔多斯盆地胡尖山油田长7油藏资源潜力大,目前控制地质储量1.3×108t,但储量丰度低,隔夹层较发育,储层物性差,开发难度大,投产井单井产能低,单井平均产能不到2.0t。围绕"提高单井产量,改善开发效益"这一主题,通过对胡尖山油田的构造特征、沉积相特征、油藏特征、开发现状及所采用的6种不同开发试验井网、井排距的试油、试采、工艺改造措施等进行评价对比分析,得出提高长7致密油藏提高单井产能的技术对策,为该区后期增储建产、效益建产提供了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4.
随着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镇原油田H45井区以长8为目的层滚动建产取得了较好效果。通过小层对比、沉积微相、构造特征、砂体展布、油气成藏特征等方面,深入认识H45区三叠系长8油藏。结果表明,研究区长8油藏储层物性较差,属特低-超低渗储层,砂体南西—北东走向,H45井区附近砂体最厚。受断层影响,本区长8主要发育构造—岩性油藏,油藏主要受岩性因素控制,储层物性不同造成含油性存在差异。结合开发井参数,明确了长8油藏的出油下限及油水界面。甩开井实施结果表明,本区东南部仍有扩边潜力,下一步将针对长8油层继续滚动实施。研究成果为后期建产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5.
胡尖山油田安83区块长7油藏是以"三低"(低压、低渗、低产)为特征的典型特低渗透油田,资源潜力大,目前控制地质储量1.3亿吨,但储量丰度底,隔夹层较发育,储层物性差,开发难度大,投产井单井产能低。本论文通过对该地区的构造特征、沉积相特征、油藏特征、及所采用的6种不同开发试验井网井排距(矩形、菱形反九点、正方形、水压裂、水平井等井网)的试油、试采、工艺改造措施等进行分析对比,探索出一套适合长7油藏合理的开发技术政策,认为水平井井网在胡尖山油田长7油藏开发中有更好的适应性,为胡尖山油田的快速上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相似文献   

6.
胡尖山地区长4+5油藏位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的西部,区域内完钻探评井和骨架井共790余口,砂岩地层相对发育,含油层系多,三叠系延长组油藏分布范围大。本文通过开展长4+5层精细地层对比、砂体和沉积相刻画、测井二次精细解释、油藏控制因素等综合研究,同时结合近年来勘探评价的最新进展,得出胡尖山地区长4+5油藏成藏富集规律。  相似文献   

7.
长7油层组是姬塬油田的主要生油层段,特别是近几年随着该区勘探和评价程度的不断深入,长7油藏展现出一定的开发潜力,已成为后期增储上产和长期稳产的主要资源基础。通过开展沉积微相类型及平面展布、储层展布规律、成岩特征刻画、储层物性与沉积微相的耦合关系等基础研究,进一步明确了该区长7油藏储层特征及其纵向变化规律,为后期油藏合理开发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8.
泌阳凹陷古城-毕店地区为断层-岩性圈闭发育的有利目标区,但三角洲前缘分支河道侧向摆动频繁及构造破碎造成该区砂体展布和油水关系极为复杂,给圈闭识别带来诸多困难。通过地质地震综合分析与研究,探索并总结出一套适合该区的断层-岩性圈闭寻找和评价方法,即在沉积相特征、砂体展布研究的基础上,针对主要含油小层开展精细储层标定,识别储层的地震响应特征,通过正演模拟及多属性研究,预测储层的展布特征,结合单井资料开展圈闭识别与评价。进一步明确了有利沉积相带的分布和储层的展布范围,为该区下一步油气勘探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9.
为了进一步明确庆阳气田X区块下步建产方向,在勘探开发现状现有数据资料基础上,结合沉积相研究及三维地震资料,分析庆阳气田地质特征、储层特征、沉积环境及砂体展布,厘清区域地质状况,筛选下步建产有利区。分析认为:X区块位于伊陕斜坡西部与天环坳陷构造,构造变化大,资源品质差,天然气储层薄、埋藏深,属深埋薄层致密砂岩气藏,开发难度大,局部产水严重,受黄土层影响地震资料预测难度增加,沉积相研究、地质静态资料结合地震资料应用,通过储层物性特征分析及综合预测砂体分布,能够对庆阳气田富集区筛选及井位下发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依据砂岩组分特征、石英阴极发光、重矿物组合、砂体展布方向和岩相古地理格局等对鄂尔多斯盆地姬塬-胡尖山地区长6油组的物源进行了分析,认为变质岩及酸性岩浆岩为该油组的主要母岩类型,东北、西北为两大主要物源方向并呈此消彼长的翘翘板式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对不同物源控制区的储层物性进行了详细分析,证明物源的分布范围、组合特征是影响该区储层发育的重要因素,而优质储层主要分布在马家山-姬塬、安边-杨井、新安边-铁边城等3个不规则的区域内。  相似文献   

11.
胡154区块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胡尖山油田中西部,构造上位于伊陕斜坡带。结合近几年采油六厂快速上产的节奏,产建规模逐年加大,对地质储量的需求日益增大,胡尖山油田勘探评价程度相对较高,随着勘探开发的进行及富县组部分生产井投入开发后效果较好。论文通过对胡154区富县组油藏砂体展布、油藏综合评价及其主控因素分析,筛选出富县组I、Ⅱ、Ⅲ类建产有利区,其中I类有利区可以规模建产,落实地质储量345万t,Ⅱ、Ⅲ类有利区需要进一步加大评价研究。为采油六厂2014年上产200万t奠定了坚实的储量基础。  相似文献   

12.
对胡尖山地区长4+5油层组的岩心、测井、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物性和压汞等资料的分析表明:该区岩石类型主要为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砂岩;孔隙类型主要为粒间孔和长石溶孔:储层孔隙度为10.86%,渗透率为0.56mD,为低孔、特低渗、致密-近致密储层。该区成岩作用主要包括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其中绿泥石膜对原生粒间孔的保存以及溶蚀作用对储层的孔渗性均具有建设性作用。以储层特征参数和孔隙结构参数为基础,对胡尖山地区长4+5油层组储层进行了分类评价,并将其分为4类,其中Ⅱ类和Ⅲ类储层是该区主要的储集层类型。  相似文献   

13.
靖安油田盘古梁西区长6储层沉积微相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岩心和测井分析资料为基础,通过对靖安油田盘古梁西区长6层的岩石学特征、沉积构造特征、粒度分布特征、测井相特征等沉积相标志的综合研究,确定了该区主要为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主要沉积微相有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水下天然堤、水下分流间湾和水下决口扇等。并结合区域沉积相资料、砂体分布特征、岩心微相剖面和测井剖面等对靖安油田盘古梁西长6储层沉积微相进行了研究,掌握了沉积微相的时空展布和变化规律。同时探讨了沉积相与油气关系,结果表明:沉积微相控制着储层的物性和含油性,水下分流河道与河口砂坝是主要的有利储层,为该区进一步高效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鄂尔多斯盆地胡尖山地区长7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往主要将长7作为鄂尔多斯盆地的生烃层系进行研究。近年来在胡尖山地区长7油层组发现了大量工业油流井,但油藏分布极不均匀,油井产能有高有低。利用岩石薄片、铸体薄片、压汞和物性等资料,对胡尖山地区长7储层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从多角度分析了影响长7储层物性的因素。研究表明:研究区长7储层以长石砂岩和岩屑质长石砂岩为主;填隙物以铁方解石和水云母为主;储集空间以残余粒间孔和溶蚀孔为主;为微喉道;物性差,为低孔—超低渗储层。影响储层物性的因素主要有:石英含量、碎屑粒度、沉积微相和成岩作用(压实、胶结和溶蚀)等。   相似文献   

15.
在对高北地区油藏地质特征精细研究的基础上,从油气运移、生储盖组合、油藏类型和油气控制因素等方面入手对该区的成藏规律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认为高北地区的油气分布受控于含油砂体,含油砂体的油气分布又受控于烃源岩分布,高部位局部圈闭与有利沉积相带的有机配置才能使油气富集成藏,最终形成具有工业油流的含油区块。  相似文献   

16.
《石油化工应用》2016,(12):111-114
胡尖山地区侏罗系延安组延9、延10油层组河流-三角洲分流河道砂体较为发育,是采油六厂勘探开发的主力层位,已有多个油藏提交探明储量并投入开发,效果良好,素有"小而肥"的称号,为产能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其油气资源的有效勘探与合理开发对长庆油田的增储、上产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进一步搞清楚该区延安组沉积特征及砂体展布规律,在区域沉积背景分析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岩心及测井资料,以取心井为基础,进行精细沉积微相判识及标定,确定延10、延9分别为曲流河、三角洲平原沉积体系,其中河道沉积和分流河道为储层最为发育的类型,并进一步分小层落实了砂体平面展布和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7.
胡尖山油长9油藏是构造-岩性油藏,目前是胡尖山主要生产层位之一,本文通过对长9油藏包括地质特征、储层特征的研究,结合开发现状、开发效果,对不同区块井网适应、储层改造方式、水平井开发方式,不同开发技术政策下开发效果分析,以及对开发技术政策的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18.
刘岩 《石油地质与工程》2011,25(5):58-59,69,2
针对辽河盆地东部凹陷欧35~欧36井区地质条件复杂,完钻井数少,对油藏分布规律认识不清,整体开发程度较低等特点,综合运用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沉积相划分、储层特征分析等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对该区构造特征及储层砂体展布规律进行研究,基本确定该区油藏地质特征,对有利圈闭进行了综合评价,提出3口井位部署建议.  相似文献   

19.
鄂尔多斯盆地胡尖山地区长4+5和长6油层组原油分布极为复杂,地球化学特征显示研究区主要存在3种不同类型的原油,以A类原油分布范围最广,油源对比证明该类原油主要来自下部长7油层组烃源岩.因此,在研究区典型的低幅度构造背景下,寻找沟通源岩与上覆储层的输导通道,是探寻该区油气富集规律的关键.大量的岩心、成像测井资料显示:尽管...  相似文献   

20.
胡尖山油田低渗透油藏压裂液体系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尖山油田储层压力系数低、油砂体小、非均质性较强。针对胡尖山油田的地质特征,通过室内实验研究,在性能评价、数据测定的基础上研究优选了以AP-P3(疏水缔合聚合物)为稠化剂,以胡尖山区块的地层水为溶剂,以及其他原料为配方的适合于胡尖山油田的对地层低伤害的压裂液体系,经现场试验证明:该压裂液体系对胡尖山油田提高采收率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