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8油层组物源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位于鄂尔多斯盆地的姬塬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8油层组,具有四周均发育三角洲沉积和多物源供给的岩相古地理特征。应用储集砂岩薄片鉴定和骨架碎屑组分、重矿物类型及其组合类型的分析结果,结合沉积构造、古生物及砂岩分布三次趋势面分析等技术方法,对姬塬地区长8油层组物源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并认为:①长8油层组沉积期该区物源来自东北、西北及西南3个方向,以西北和东北为主物源方向,不同物源方向的砂体于研究区中部的半深湖区发生汇集;②不同方向物源区的母岩性质有差别,西北方向的物源区母岩为火山岩、浅—中级变质岩组合,东北方向主要为火山岩-低级变质岩组合,西南方向主要为变质岩-沉积岩组合;③长8油层组砂体和岩性油藏的展布都具有同物源方向延伸的特点。上述研究成果为姬塬地区长8油层组砂体和岩性油藏预测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2.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8油层组成岩相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综合测试数据的基础上,系统地研究了姬塬地区长8油层组成岩作用类型、成岩期次与成岩流体性质,得到:①研究区长8油层组处于中成岩阶段A期,主要经历了压实-压溶、胶结、交代、溶蚀、自生矿物的充填及破裂等成岩作用;②沉积相对成岩作用的类型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受古湖岸线位置控制的早期绿泥石环边胶结作用,是原生粒间孔得以保存的重要原因;③压实-压溶作用是造成孔隙缩减的主要原因,这一成岩作用贯穿整个成岩阶段;④自生矿物充填作用和碳酸盐胶结作用从早成岩阶段B期延续到中成岩阶段A1期,对储层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⑤溶蚀和破裂作用主要发生在早成岩阶段B期和中成岩阶段A1期,对改善储层物性意义重大。在上述研究基础上,将研究区长8油层组划为致密泥岩压实相、绿泥石环边胶结-溶蚀相、溶蚀-碳酸盐胶结相及方解石连生胶结相4个成岩相组合。储层的时空分布规律明显受沉积相和成岩相控制,研究区中部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区的绿泥石环边胶结-溶蚀成岩相带为最有利储集层发育相带。 相似文献
3.
4.
通过岩性数据、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压汞曲线及物性等资料的统计分析,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鄂尔多斯盆地w地区延长组长8段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孔隙结构及物性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长8段油层组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中一细粒岩屑长石砂岩,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均较低;岩石物性总体较差,属于低孔、特低渗储层,孔隙类型主要为粒间孔、长石溶孔,次为岩屑溶孔;储层特征及其分布受沉积和成岩作用的综合影响,其中沉积作用是影响储层砂体展布的主要因素。水下分流河道是形成有利储层的主要相带,胶结作用和压实压溶作用是导致储层物性变差的最主要原因,溶蚀作用产生的溶蚀孔隙是重要的储集空间。 相似文献
5.
孔隙结构特征是油气储层综合评价和精细描述的核心研究内容之一,也是油气勘探与开发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基础资料.根据岩石薄片、常规物性及高压压汞等资料的分析结果,文中系统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2油层组储层砂岩的孔隙结构特征及综合分类.结果表明;姬塬地区长2油层组砂岩主要以富含长石的砂岩类型为主,储层总体属于中孔特低渗孔隙型储层,多数孔喉半径集中在微细孔喉的范围,孔喉分布均质性和均匀程度较差,总体孔隙结构较差、产油能力较低;同时这些砂岩孔隙结构可分为好、较好、中等、较差、差等5类,中等孔隙结构最为典型. 相似文献
6.
以鄂尔多斯盆地华庆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8油层组为研究对象。以研究区取心井的岩心观察描述、岩心分析化验资料和测井资料为基础,结合野外剖面、钻井和录井等资料,系统研究了华庆地区延长组长8油层组沉积体系特征、沉积微相及其展布和储层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对该地区油藏进行评价,对研究区主力油层进行有利区预测,为下一步油藏的开发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7.
在目前国内外成岩相研究基础上,结合实际,提出了据孔隙类型、面孔率及主要孔隙填隙物进行成岩相半定量划分命名的方法。总体思路是,当储层面孔率较高时,以主要的孔隙类型来命名成岩相,反映储层物性好的主因。而储层面孔率较低时,如果填隙物含量高,以主要填隙物命名;而当填隙物总量较低时,则表明压实作用为面孔率低的主要成因,命名为机械压实相。具体针对姬塬地区长6油层组储层特征,提出了一套据面孔率、主要孔隙类型及填隙物进行划分的标准和方案,通过该方法划分成岩相,实现了成岩相半定量划分。 相似文献
8.
9.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长8油层组高效储层形成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长8油层组砂岩受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控制,具有粒度细、成熟度低的特征,为致密低渗透储层,但在局部区域仍发育有高效层段。以岩心观察、薄片鉴定为基础,采用扫描电镜、能谱分析、背散射等测试技术和方法,结合研究区测井曲线进行综合分析,认为富县地区长8砂岩高效储层主要控制因素包括:储集物性随粒度增大而变好,细砂岩好于粉砂岩;砂岩中泥岩岩屑、黑云母等塑性物质及碳酸盐含量对储层物性的控制作用明显;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孔隙度和渗透率最好,河口坝次之;高效储层对单砂体厚度有一定的要求;绿泥石环边发育井段的砂体储集物性远好于绿泥石环边欠发育地区。 相似文献
10.
依托地层水物理、化学性质分析等技术,对姬塬地区延长组长8油层组地层水分布规律与油藏关系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姬塬地区长8油层组地层水属常规油田水,水型主要为CaCl2型,矿化度在平面上呈现两边低中间高、南北向带状分布的特点;钠氯系数整体呈现西高东低的分布特征,该格局分布主要受盆地西缘冲断带及天环坳陷构造背景控制。同时根据油气包裹体氢、氧同位素测试结果分析认为,研究区内沉积水具有混合流体的特点,说明姬塬地区油气流体运移时有地表水渗入,早期油藏封闭性较差。 相似文献
11.
利用测井曲线和岩心资料,对研究区内139口井的长8油层组进行了岩、电性特征分析,对姬塬油田X区延长组长8油层组进行了精细划分与对比,并将长8油层组由上而下划分为长811、长812、长821和长822四个不同级别的小层,各小层的厚度不等。其中,长811和长821小层为水下分流河道沉积,砂体发育,为姬塬油田X区长8油层组的主力产层。长8油层组的精细地层划分与对比,为油田在开发期研究砂体展布、沉积微相等提供了地质基础数据,对油田的开发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2.
鄂尔多斯盆地马岭油田长8油层组储层特征与油藏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岭油田延长组长8油层组是鄂尔多斯盆地老区未来油气勘探和开发的重要补充层系之一。研究资料表明,马岭油田长8油层组油藏的储层属于砂岩型储层,总体上物性较差,属低渗—超低渗储层;储层的分布范围较广,主要位于水下分流河道主干河道部位;成岩作用过程中溶蚀作用对于储层储集性能的改善作用明显。长8油层组上部油藏主要分布于水下分流河道的主河道位置或主河道侧翼位置,具有河道砂岩比较发育、相对较好的物性特征。同时,油藏饱和度与次生溶蚀孔隙的发育具有正相关性。说明马岭地区长8油层组油藏的形成与储层分布和储层发育特征关系密切。同时,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距离油源近,两侧泥岩比较发育,具有形成油藏的有利圈闭等特征,是油气聚集的最有利相带。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延长组长2低阻油层成因机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根据大量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物性分析、压汞曲线、含油饱和度及矿化度等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延长组长2低阻油层的形成机理进行了详细研究。长2油层组低阻油层形成的主要原因有3个方面,即:高束缚水饱和度、低含油饱和度及高矿化度地层水。孔隙结构复杂、高岭石晶间微孔发育及细粒岩石骨架,造成喉道偏细、孔喉半径小,形成高束缚水饱和度;低幅度构造背景、低油柱高度及低油气充注程度,是造成油层低含油饱和度、油水分异差的主因;高矿化度的地层水,降低了油层与水层的电阻率对比度。根据研究区长2地化热解参数统计,结合试油资料及测井孔隙度数据,建立了热解参数轻质油含量与孔隙度的关系图版,以此判断油层、油水同层、水层和干层。 相似文献
17.
18.
长庆姬塬油田是典型的特低渗透油田,为了解决其注水压力高、注水困难、甚至注不进等问题,对其储层岩石矿物组分、粘土矿物类型及其含量、孔隙结构特征、储层敏感性、油层润湿性、地层水与注入水的化学特征及配伍性和水质情况进行了室内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储层致密、孔喉细微及油层弱亲油性是注水井压力高的主要原因。此外,储层中等程度的敏感性和注入水与地层水的不配伍产生的BaSO4和CaCO3垢,尤其是BaSO4垢高值区达到了2400mg/L,加剧了储层的伤害。对注水井的不同改造措施效果进行作了分析,得出不加砂酸压和复合酸化工艺最有效,同时清防垢技术能有效地保护地层并延长措施的有效期。 相似文献
19.
20.
结合岩性观察、薄片鉴定、电镜扫描、阴极发光和物性分析等资料,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镇北油田长8油层组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镇北油田长8油层组储层处于三角洲沉积交汇处,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砂体。岩性以岩屑质长石砂岩为主,平均孔隙度9.64%,渗透率0.68mD,属低孔-特低孔、低渗-特低渗储层。储集性能主要受沉积环境和成岩作用的影响,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和远砂坝砂体是有利的储集空间。压实-压溶作用、胶结作用是导致孔隙度减小的主要原因,使储集层物性变差;溶解作用形成大量次生孔隙,极大程度上改善了储层的储集性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