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贾祥辉 《中国电梯》2012,(11):23-24
GB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第15.2.1条规定:“轿厢内应标出电梯的额定载重量及乘客人数。”因此,每部乘客电梯的轿内铭牌中都应该包括以上两项内容。其实,电梯的轿内面积和电梯额定载重量、乘客人数之间是互相影响的。在本文中,笔者通过分析,理清三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邱成东  陈广源 《中国电梯》2013,(23):11-13,15
针对GB50096—2011《住宅设计规范》中提出的“乘客电梯可容纳担架”的要求,提供了可满足运载担架的深窄型、扁宽型.背包型和方型乘客电梯解决方案,并对各类型设计方案的特点及其对建筑布局设计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自SARS疫情爆发以来,医学、暖通空调、环保及其他专业的许多专家学者纷纷通过各种媒体向社会各界民众介绍通风换气对于预防SARS的重要性。有不少人警觉到电梯与封闭前室由于通风条件很差.极有可能成为疾病传播的危险途径。建设部于2003年6月2日出台了《城乡社区建筑与环境和公共场所防控“非典”应急管理措施》,其中要求采取措施改善建筑物电梯、封闭前室与楼梯的通风环境和防疫安全。  相似文献   

4.
努尔泰 《中国电梯》2012,(10):46-47
1事故经过 2010年10月新疆某地区职工集资建房工地内正在安装的电梯发生了夹死人事故。经安装人员口述2010年10月赵某与刘某在该工地1号电梯内进行安装操作,刘某一人在电梯轿箱顶部进行轿厢壁板的安装工作,此时该电梯在1楼平层位置,赵某去1楼库房取电梯的配件,大约时间10min左右,赵某回到安装现场后发现刘某被卡在2~3层电梯左轿壁与井道壁之间。接到报警后的120、110随即赶到现场,120医生进行现场抢救,后来确认抢救无效死亡。  相似文献   

5.
1事故经过 2009年5月某日,维保公司某一人员到某花园对其中一台17层/9站的电梯进行维修保养,由物业公司保安队长配合其工作。维修过程中,物业公司水电工从17楼进入该电梯准备到1楼,电梯运行至12楼时,某住户(男,约40岁)进入电梯,向下运行至1-2楼之间离1楼约1.3m位置时,电梯停止了运行。  相似文献   

6.
1案例概况2013年3月某日,在嘉兴市某医院电梯的安装监督检验过程中,发现其中一台无机房乘客电梯轿厢反绳轮防护罩与轿门导轮架(上坎)安全距离严重不足,且其轿顶护栏与顶层井道壁有干涉现象(见图1)。该电梯存在着失控冲顶乃至在电梯检修上行或弹跳上行时,  相似文献   

7.
刘志亮 《中国电梯》2009,20(3):69-70
本人在一次与电梯维保人员探讨时得知,电梯在使用一段时间后,轿顶上梁上有渗油现象,并且经了解此现象在很多电梯公司都有发现,严重的还有渗到轿厢里,有的全透明观光电梯透过玻璃都可以看见被污染的轿顶。这搞得维保人员每次做保养时都要清理轿顶油污,很麻烦。原因除了偶尔发现过油杯有损坏造成渗油外,油杯没有损坏的电梯轿顶也是油污点点,令维保人员头疼不已。  相似文献   

8.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以人体口腔作为气溶胶颗粒喷射源,分析在不同通风方式下电梯轿厢内气溶胶颗粒的弥散分布、通风方式净化能力。通风方式1,轿厢顶部左右两侧各设置6个均匀分布的自然送风孔,底部左右两侧中间位置分别设置2个排风口。通风方式2,送风口设置在轿厢顶部后侧中间位置,排风口设置在底部左侧中间位置。通风方式3,送风口分别设置在轿厢顶部左右两侧中间位置,排风口分别设置在底部左右两侧中间位置。通风方式4,两送风口沿轿厢顶部3等分线分布,排风口分别设置在底部左右侧中间位置。人体说话产生的气溶胶颗粒运动过程与电梯轿厢的通风方式密切相关。自然通风的送风量小,无法有效排出电梯轿厢内气溶胶颗粒。在自然通风条件下电梯轿厢内,未佩戴口罩交谈所引起的病毒气溶胶颗粒传播感染风险极大。与通风方式2相比,通风方式3下发生病毒接触式感染风险更高。通风方式4的病毒气溶胶颗粒传播感染风险与病毒接触式感染风险均小于其他通风方式,通风净化能力理想。  相似文献   

9.
苗露  石硕 《煤气与热力》2024,(1):19-23+34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以人体口腔作为气溶胶颗粒喷射源,研究在不同通风方式下电梯轿厢内气溶胶颗粒的弥散分布、通风方式净化能力。通风方式1,轿厢顶棚左右两侧各设置6个均匀分布的自然送风孔,左右壁面底部中间位置分别设置1个排风口。通风方式2,送风口设置在轿厢顶棚后侧中间位置,排风口设置在轿厢左壁面底部中间位置。通风方式3,送风口分别设置在轿厢顶棚左右两侧中间位置,排风口分别设置在左右壁面底部中间位置。通风方式4,两送风口沿轿厢顶棚3等分线分布,排风口分别设置在左右壁面底部中间位置。自然通风无法及时有效排出电梯轿厢内的气溶胶颗粒。与通风方式2相比,通风方式3发生病毒接触式感染风险更高。通风方式4的病毒气溶胶颗粒传播与病毒接触式感染风险均小于其他通风方式,通风净化能力理想。  相似文献   

10.
以一种新型液压观光电梯的机械安全性为例,介绍了工程设计中进行电梯安全性论证的实际方法。对液压电梯易出现疲劳和断裂的部件,提出了一些设计、选材和施工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总结了当前汽车电梯的应用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在分析了汽车电梯实际应用特点的基础上,结合现有的电梯和乘用车两方面的技术规范,提出了汽车电梯应具有的技术条件。  相似文献   

12.
从电梯产品的发展历程入手.分析了国际和国内电梯产业的发展现状.根据现代乘客电梯轿厢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自己的设计实践提出轿厢环境设计的理念和思路。  相似文献   

13.
王文水 《中国电梯》2009,20(15):68-69,60
电梯轿厢有效面积的控制对电梯安全运行十分重要,特别是对载货电梯。分析载货电梯轿厢面积超标后的检验方法,提出面积超标电梯应严格控制超标量,并在电梯安装施工前交检验机构进行相关受力部件的校验核查,待确认后进行下一工序。  相似文献   

14.
屋顶采光通风对体育建筑的健康 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我国体育建 筑不同时期的屋顶采光通风情况进行回顾梳 理,分析近代时期、现代时期、改革开放到新 千年间的当代时期及新千年后的当代时期我 国体育建筑的屋顶采光通风发展演变。通过 案例研究和类型归纳,总结出我国体育建筑 屋顶采光通风的演变特征及其发展的制约因 素,并探讨未来“新常态”下我国体育建筑屋 顶采光通风的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5.
城市客运换乘枢纽规划及设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葛亮  王炜  邓卫  梁睿中 《规划师》2004,20(10):53-55
目前,我国城市换乘枢纽建设的问题有停车泊位不足、公交站点设置混乱及用地分配不合理等。城市内外交通换乘枢纽规划应实现对外交通与市内交通的无缝连接,公共客运换乘枢纽规划的关键是减少换乘步行距离、减少地面交通的相互干扰。  相似文献   

16.
A new turbinemeter has been developed to be used as a ventilation rate sensor in livestock buildings. On the basis of a previous sensor introduced in 1983, several improvements have been made to develop a low-cost airflow rate sensor with an acceptable accuracy of 60 m3/h in a range from 200 to 5000 m3/h for pressure differences from 0 to 120 Pa. This sensor can be integrated in the climate control equipment of livestock buildings to improve process control.  相似文献   

17.
李刚 《中国电梯》2005,16(21):20-29
主要讨论了标准对钢丝绳夹绳器的设计要求和规定,并对现有市场上的钢丝绳夹绳器的类型.工作原理进行了综合的分析和研究;简述了钢丝绳夹绳器的型式试验方法.探讨了曳引比为1:1时的钢丝绳夹绳器制动力的计算方法。另外.对其他类型的轿厢上行超速保护装置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A 21-seat section of an aircraft cabin with realistic pollution sources was built inside a climate chamber capable of providing fresh outside air at very low humidity. Maintaining a constant 200 l/s rate of total air supply, i.e. recirculated and make-up air, to the cabin, experiments simulating 7-h transatlantic flights were carried out at four rates of fresh outside air supply--1.4, 3.3, 4.7, and 9.4 l/s per person (3, 7, 10, and 20 cfm/person)--resulting in humidity levels, ranging from 7% to 28% relative humidity (RH). Four groups of 16-18 subjects acted as passengers and crew and were each exposed to the four simulated flight conditions. During each flight the subjects completed questionnaires three times to provide subjective ratings of air quality and of symptoms commonly experienced during flight. Physiological tests of eye, nose, and skin function were administered twice. Analysis of the subjective assessments showed that increasing RH in the aircraft cabin to 28% RH by reducing outside flow to 1.4 l/s per person did not reduce the intensity of the symptoms that are typical of the aircraft cabin environment. On the contrary, it intensified complaints of headache, dizziness, and claustrophobia, due to the increased level of contaminants. PRACTICAL IMPLICATIONS: The investigation shows that increasing aircraft cabin humidity by decreasing the ventilation flow rate of fresh outside air would not decrease reports of discomfort made by cabin occupants.  相似文献   

19.
王宏杰  郑武  牛强 《中国电梯》2011,(13):32-34,36
从上行超速保护装置试验样梯的选择、试验质量参数的计算、试验动作速度监控失效的防护、试验注意事项4个方面,对在电梯现场进行上行超速保护装置试验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超高速电梯横向振动控制策略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腾飞  彭海  肖璇 《中国电梯》2011,(19):24-25
介绍了国内外超高速电梯横向振动的一些控制方式;提出采用多目标、系统级的集成设计方法,对主动被动控制方法进行优化设计,可能会取得较为满意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