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2007年1月至2008年3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临床分离的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的同源性,调查其定植或感染的危险因素,评价该菌所致医疗相关性感染的抗菌药物治疗.方法:通过复习病历收集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定植或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菌株的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法,通过脉冲场凝胶电泳分析菌株的同源性.结果:研究期间共分离到49株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菌株,其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为7型,共45株(91.8%)具有同源性.分离到菌株前患者最常见的暴露因素为住ICU、侵入性操作和低白蛋白血症,最常见的合并症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2例)和脑血管病(10例).在这49株菌中,定植者28株,导致感染者21株,感染患者的死亡率为38.1%.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APACHEⅡ评分是导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2,OR=1.7,95%CI1.1~2.5).抗菌药物联合治疗的成功率高于单药治疗(11/13例,84.6%vs.3/17例,17.6%),尤其是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左氧氟沙星联合治疗.结论:我院自2007年出现了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菌株的院内播散,导致播散的危险因素为住ICU、侵入性操作、低白蛋白血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脑血管病,对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抗菌药物联合治疗可能优于单药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并探讨我院干部病房老年患者院内感染的易感因素及防治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05月到2008年12月北京市第六医院干部病房54例老年院内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院内感染率为24.3%,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54.1%),其次为泌尿道感染(24.6%).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为:高龄、严重的基础疾病、长期住院、侵入性操作、高效广谱抗生素及免疫抑制剂应用.结论:干部病房老年患者是院内感染易感人群,积极采取缩短住院时间、加强基础护理及支持治疗、严格消毒隔离及加强环境监测、合理使用抗菌素及加强院感管理等综合防范措施,是降低医院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总结了ICU肺炎克雷伯氏茵医院感染的特点.包括肺炎克雷伯氏茵的来源、感染率、耐药性及相关危险因素等方面.认为肺炎克雷伯氏茵在ICU患者呼吸道感染中所占比例较高,基础性疾病和各种侵入性操作是肺炎克雷伯氏菌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我院导管相关感染(CRI)病原菌特点及危险因素,指导临床合理使用留置针.方法:对我院部分科室送检的138例导管培养标本的病原菌进行分析.结果:在138例标本中,共分离出132株病原菌,其中革兰氏阳性菌86株、阴性菌12株及真菌1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真菌、肠球菌和绿脓杆菌分别在导管留置针培养阳性样本中占15.9%、9.1%、6.82%、3.03%.CRI与留置针的留置时间、操作部位及细菌定植部位有相关性(P<0.05).结论:CRI的主要病原菌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长时间放置导管、反复插管及插管的不同部位是导致CRI的潜在危险因素,预防重点是避免导管腔内外的污染.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我院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变迁,为临床合理使用药物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08年1月到2010年12月住院的所有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共907例,进行痰培养并对其鉴定和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年中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以肺炎克雷伯菌(KPN)和大肠埃希菌(ECO)为主,KPN和ECO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率,分别达31.8%~40.0%和41.7%~54.1%;革兰阳性球菌以肺炎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分离率达28.5%~54.4%.病原菌对大部分抗生素有耐药性.结论:儿童下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杆菌,对头孢类耐药率较高,且有逐年升高趋势,故临床上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6.
总结了基层医院新生儿医院感染因素与护理管理策略,感染因素主要包括医务人员因素、环境因素、新生儿自身因素,护理管理方法主要为加强培训管理,制定相关制度,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规范医疗护理行为,开展新生儿病房感染监测,严格无菌技术,减少侵入性操作,严格消毒隔离,加强病房管理,加强基础护理,合理使用抗生素等.认为基层医院新生儿医院感染与多种因素有关,全面实施医院感染的护理管理,可以有效地控制和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医院感染现患率的实际情况,分析医院感染发生特点及存在问题,提高医务人员医院感染控制意识,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 采用横断面对2009年11月8日0:00~24:00的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结果 医院感染现患率为1.6%,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占50%,泌尿系感染占33%,其他感染占17%,抗生素使用50%,其中预防性使用率占50%,治疗性使用率占36%.治疗+预防占14%.结论 做好重点人群、重点科室的目标性监测,以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大叶胡颓子叶乙酸乙酯部的抑菌作用.[方法]大叶胡颓子叶经乙醇提取,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依次萃取,采用滤纸片法和平板法对乙酸乙酯部进行体外抑菌作用研究.[结果]大叶胡颓子叶乙酸乙酯部对5种常见的呼吸道感染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氏杆菌、鲍曼不动杆菌)均有较强的体外抑制作用,最小抑菌浓度为0.357~1.429 mg/ml.[结论]乙酸乙酯部为大叶胡颓子叶抗菌的活性部位,是寻找新抑菌活性成分的基础,可用于研发抗菌消炎新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精神科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探讨医院感染的控制与预防措施.方法 对2008年1月1日~2008年12月31日3982例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感染的临床特点.结果 发生感染127例,感染率为3.21%;感染部位依次为上呼吸道,胃肠道、下呼吸道感染为主;构成比依次为41.73%、23.62%、11.02%.结论 精神科医院感染发生与患者的易感性、住院日、年龄、病房管理模式,抗精神病用药,抗生素用药等有关.采取多种正确有效的干预措施,规范医疗和护理行为,注重医院感染控制,可以减少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新生儿室院内感染的特点,为控制院内感染提供依据,尽量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方法对2008年1月~2010年12月新生儿室住院的患儿1275例,采用回顾性调查及分析.结果住院患儿1275例,有62例发生院内感染,感染率为4.87%.感染部位分别为呼吸道29例(46.77%),口腔17例(27.42%),皮肤10例(16.13%),其他6例(9.68%).结论新生儿室医院感染控制与监管非常重要,加强对新生儿的管理,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及消毒隔离制度,合理使用抗菌素,是减少院内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