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型风冷热泵节流装置的替代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R22为工质,通过对风冷热泵冷热水机组节流装置替代后在不同的试验工况下进行实验测试,比较了系统使用热力膨胀阀和电子膨胀阀下制冷量和能效比,得出了使用电子膨胀阀可以提高系统性能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对在大容量空调机组中应用节流短管作为制冷系统节流机构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并通过试验方法对在同一款空调机组上分别采用节流短管组件、毛细管和热力膨胀阀作为节流机构时的整机性能进行测试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空调机组采用多分路节流短管组件作为节流和分液机构时,各回气支路温度的标准偏差仅为1.39℃,其分液均匀性明显优于采用热力膨胀阀或毛细管节流;此外,制冷量比采用毛细管和热力膨胀阀分别提高5.7%和4.2%,能效比也比采用毛细管和热力膨胀阀分别提高5.5%和6.2%,可有效地提高蒸发器的换热能力和整机能效比。  相似文献   

3.
热力膨胀阀在不同工况下的流量特性是影响制冷系统性能的重要因素,因此需要对热力膨胀阀进行制冷剂实流检测。本文研制了制冷量范围为1.7~10 k W的热力膨胀阀容量测试台。该测试台以"膨胀阀进出口的压力值"为测试条件,避免了阀前高压部分设备流动阻力的差异对测量结果的影响。系统的流量测量不确定度为0.5%,控温精度为±0.5℃。在标准工况下取额定容量5.5 k W的H型热力膨胀阀的性能进行了测试,根据温度-开度、开度-流量、温度-流量关系特性分析得到在热力膨胀阀工作区域内,其温度与流量基本成线性比例关系。根据热力膨胀阀增益和滞环的定量分析,判别热力膨胀阀的性能优劣。  相似文献   

4.
传统电动汽车空调存在制热效率低、影响汽车续航里程等缺陷,热泵空调系统是电动汽车空调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其关键是节流元件的选择。本文介绍的电动汽车热泵空调用双向热力膨胀阀是在现有热力膨胀阀的基础上,针对电动汽车热泵空调的特点,采用全封闭结构、二次节流、圆锥形阀芯阀口、双向工作的内密封结构等技术,解决热泵空调制冷和制热时热力膨胀阀制冷剂双向流通、流量平衡及可靠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H型汽车空调用热力膨胀阀开度试验台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部颁标准汽车空调用膨胀阀QC/T663--2000的技术要求,设计建造一套检测热力膨胀阀开度、迟滞特性的试验系统,编制工况控制及测试软件,并进行H型热力膨胀阀的开度特性试验。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空调器对变工况的响应速度,通过试验分析热力膨胀阀对空调器(制冷量为3 500 W,R134a制冷剂)的调节特性。试验结果表明,热力膨胀阀的非线性特性使制冷剂质量流量在一定范围内呈现波形变化;热力膨胀阀开度一定时,对于变工况,空调器在40 s内可以达到稳定运行状态;热力膨胀阀开度为40%时,空调器的EER值最大。  相似文献   

7.
房间空调器长期以来采用毛细管作节流元件,虽然其具有简单、可靠等一系列优点,但其根本缺点是不能根据负荷自动调节流量,只有在设计工况下才能经济运行,而实际运行工况往往偏离设计工况,导致制冷量减少、能效比下降。若采用膨胀阀作节流元件,其制冷量和能效比可分别提高15%和13%以上,对于建设节约型社会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根据多联机空调系统的特性,分析了配管长度对多联机空调系统制冷量和能效比的影响;提出了合理使用多联机、提高空调系统制冷量和能效比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通过研究家用空调器的制冷量、能效比、排气温度、吸气温度等随室外温度和毛细管长度的变化规律,得出增加毛细管长度有利于提升高温工况下的制冷量,缩短毛细管长度有利于提升低温工况下的制冷量的结论,对于空调系统匹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平行流换热器以紧凑、高效的特点,已经在乘用车空调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而客车空调作为客车的主要耗能部件之一,依然使用的是翅片管式换热器。本文将在原有常规客车空调的基础上,设计一套采用平行流蒸发器的空调系统,用于替换原有翅片管式蒸发器,并对系统性能进行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F"阀结构的平行流蒸发器系统的制冷量较采用翅片管式蒸发器系统的制冷量降低3%,能效比相当,芯体质量降低32.4%,制冷剂充注量降低18.1%;"F"阀平行流蒸发器系统添加回热器后,系统制冷量及能效比均有所提高;使用"H"阀结构的平行流蒸发器系统的制冷量较原型机降低8.5%,能效比降低1.9%。  相似文献   

11.
胡明军 《制冷》2013,(3):11-13
为提高变频空调器能效及安全稳定性,就硅膨胀阀在变频空调器中的应用展开了研究。对硅膨胀阀流量特性的实验表明在最大流量的20%~70%范围内,其流量与占空比之间线性特性较好,其正向流动和反向流动的流量特性重合度高,响应特性线性好。同时对其在KFR-25GW/Bp变频空调器中进行性能实验,实验表明相对电子膨胀阀而言,其变频空调器的制冷量、制热量以及相应的能效比更高。因而,硅膨胀阀可以作为变频空调器节流元件。  相似文献   

12.
有内热源房间空调器制冷系统热力膨胀阀的匹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保持热源的降温,应用于有内热源房间的空调器一年四季都需要运行.由于热力膨胀阀特性的限制,空调器在低环境温度下,蒸发器供液不足,使得整机制冷量和COP增幅不高.为了改善整机性能,在焓差实验室对空调器进行了性能测试,得到了-5~35℃环境温度下蒸发压力、冷凝压力、制冷量和COP等热工参数变化.结合热力膨胀阀的型号和特性,研究了热力膨胀阀在变工况条件下与系统其它部件的匹配关系,旨在扩大膨胀阀的工作区间,提高低环境温度下房间空调器的效率.研究表明,兼顾较大范围环境温度变化匹配热力膨胀阀,应扩大50%~100%开度工作区间,缩小100%~120%开度工作区间,降低制冷系统设备、部件和管道阻力,避免两个震荡区进入使用范围.  相似文献   

13.
为分析压缩机转速、电子膨胀阀开度及车内设定温度变动对双蒸发器并联式汽车空调系统性能的影响,制作试验样机,并利用标准焓差试验台对系统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压缩机频率改变对制冷量的影响幅度可达26.8%;当车内设定值低于28℃时,平均每降低2℃设定值,制冷能力下降6.0%,能效比降低4.9%;在电子膨胀阀对过热度的调节在1~10 K范围内时,系统制冷量和能效比的变化幅度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风冷热泵冷热水机组节流装置进行改进,通过不同的试验工况条件下的性能及其各种相关状态参数的测试,比较了系统改进前后的制冷量和能效比,并采用制冷系统的火用分析方法,从理论上分析和验证电子膨胀阀的应用将有利于系统工作状态的改善与机组性能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5.
节流元件对空调Cd系数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热力膨胀阀和节流阀芯对空调Cd系数的影响,测试数据表明,与采用节流阀芯的空调系统相比,采用热力膨胀阀的空调系统Cd系数降低47.5%~63.4%,整机SEER提高0.5左右。建议SE—ER值高于15的定速空调系统采用热力膨胀阀进行节流。  相似文献   

16.
针对以R134a为工质的高温冷水系统,分别在名义工况、变工况和部分负荷工况下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制冷量及能效比在不同工况下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高温冷水系统的制冷量和能效比受运行参数、负荷率的影响,在正常工况下运行能效比能达到6以上,明显高于传统的冷水系统。  相似文献   

17.
分析液相热管型空调系统与气相热管型空调系统原理,并对比这2类空调系统制冷能力与运行能效。结果表明:定速液相热管型空调系统由于现有压缩机与膨胀阀调节的不足,通过运行混合模式增加系统制冷量、过冷度,提高能效比,但过高的制冷量输出易导致压缩机频繁启停,增加了实际使用能耗,且未能充分利用过渡季节自然冷源;变频液相热管型空调系统具备变制冷剂流量特性,在过渡季节无须液相热管运行即可利用自然冷源;气相热管型空调系统模式切换温度高于液相热管型空调系统;变频压缩机与气相热管复合型空调系统具有宽幅变流量特性,可充分利用过渡季节自然冷源,实现数据中心全年低成本高效制冷。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风冷热泵冷热水机组节流装置进行改进,通过不同的试验工况条件下的性能及其各种相关状态参数的测试,比较了系统改进前后的制冷量和能效比,并采用制冷系统的(火用)分析方法,从理论上分析和验证电子膨胀阀的应用将有利于系统工作状态的改善与机组性能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9.
北美屋顶机设计运行工况下热力膨胀阀选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热力膨胀阀只能在一个较窄的工况和负荷范围下实现调节过热度的功能。现有一批在北美销售的屋顶机,设计运行工况范围较宽,在室外温度为-17.7℃-51.7℃下,机组都要求能运行。仿真结果表明,对这种运行工况的屋顶机组,用传统方法选出的热力膨胀阀未能在较多工况点充分发挥其控制过热度的作用。在考虑热力膨胀阀的振荡现象的基础上,对选型方法进行改进,并通过实验验证,证明在基于最小负荷比大于30%方法选出的热力膨胀阀能够在较多工况点控制空调机组的过热度,且避免了振荡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用空气焓差实验法,在制冷工况下对一台热泵型空调器进行最佳充注量的实验研究,同时,分别在制冷工况和制热工况下测量冷凝器和蒸发器管壁的温度分布。实验结果表明,空调系统中存在一个最佳制冷剂充注量,使得空调系统的制冷量和能效比达到最大值。根据实验结果,分别给出在制冷工况和制热工况下进行冷凝器和蒸发器换热计算时,制冷剂与管壁之间的平均温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