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编者按 2002上海双年展之第一项重要的活动--"都市营造"国际论坛已经于2002年11月20日结束.论坛从筹备时的两天缩减至一天的时间,但主题演讲和分主题演讲的内容并没有减少,所以能在一天内完成都市营造论坛设立四个分题:规划与战略、空间与景观、趣味与时尚、市场与文化也真是不简单.  相似文献   

2.
2005年是威尼斯双年展开展110周年纪念。一个多世纪以来。威尼斯双年展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并成为文化界一大盛事。从1895年至今。双年展以先锋著称。致力于推进艺术新潮流、组织各种有关当代艺术的国际活动。且双年展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建立于一种多门类模式之上。包括:国际电影节(61届)、国际艺术展(51届)、国际建筑展(9届)、当代音乐节(48届)、戏剧节(36届)以及新增的当代舞蹈节(3届)。  相似文献   

3.
本期主题是“都市营造:2002上海双年展”。 上海双年展迄今已连续举办了四届,回顾历届上海双年展的主题-“开放的空间”、“融合与拓展”、“海上·上海”.都力图以开放的姿态去引发对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深层思考。2002上海双年展以“都市营造”为主题,将目光聚焦在都市文化、当代艺术与建筑问题上,有着强烈的现实性和紧迫性。因为中国日新月异的城市建设与迅猛的城市化进程,正以空前的广度和深度改变着中国城乡的面貌。此外2002上海双年展第一次力邀艺术家和建筑师同台献艺,使建筑和当代艺术各种形态之间形成互动、互渗  相似文献   

4.
伍江 《时代建筑》2003,(1):28-30
作者以2002上海双年展策展人的身份,阐述了本届双年展的意义,以其个人的观点对上海双年展参展作品作了总体评价,并对部分作品进行了评析。最后提出了对中国建筑界一些问题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城市环境设计》2015,91(4):36-39
<正>美国留学工作经历王辉:我们三个合伙人分别是清华1979、1983、1985年入学的。我们毕业时,国内的建筑设计水平和技术水准与世界的确有相当的差距。虽然我们在国内的工作时间短暂,但其意义在于或多或少地锻炼了我们独立思考、独立担当的能力,由于  相似文献   

6.
7.
《城市建筑》2005,(5):74-77
A#地块(展览中心):斯蒂文·霍尔(S t e v e n H o l l)(美国)正如霍尔在设计说明中所述“博物馆由一片平行透视的空间和黑色的夯土院墙构成,其上漂浮着的是一个半透明的结构体”,中国传统绘画和园林的平行透视、步移景异、空间曲直变化等感受在该方案中以抽象的形式得以表现,并以黑色混凝土和多层复合白色阳光板的外墙材料强化了设计概念。合作设计:南京大学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部B#地块(接待与餐饮中心):刘家琨(中国·成都)建筑师采取“一分为二,化整为零”的策略弱化了该栋展区规模最大建筑的尺度,与整个展区建筑尺度协调一致,在形态上更像…  相似文献   

8.
《城市环境设计》2010,(11):38-43
中国建筑师参加威尼斯双年展实录 2000年建筑双年展 参展建筑师:张永和 2003年艺术双年展 参展人:王澍、展望、杨福东、刘建华,吕胜中 2005年艺术双年展策展人:蔡国强 主题:浮现  相似文献   

9.
以“都市营造”为主题的2002上海双年展是一次艺术家和建筑师的盛会。而国际学生展作为本次双年展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建筑、艺术等专业学生的热情参与。一共有12所国内院校、9所国外院校的149件作品参加最后的展出。参展作品以多维的观察视角、多样的艺术形式表达了建筑界、艺术界的年轻学子们对都市空间的阅读、对都市生活的审视以及对未来都市的梦想。这些作品也许尚嫌幼稚,但却让人们感受到这些未来都市营造者的冲动、活力和梦想。  相似文献   

10.
结合不久前闭幕《都市营造——2002上海双年展》,作者提出自己一些看法,也能引其他一些人的观点,以期引起对于都市和都市营造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
结合不久前闭幕的《都市营造——2002上海双年展》,作者提出自己一些看法,也能引其他一些人的观点,以期引起对于都市和都市营造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结合不久前闭幕的《都市营造——2002上海双年展》,作者提出自己一些看法,也能引其他一些人的观点,以期引起对于都市和都市营造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建筑师的教育》是从约翰·海杜克处借用的标题.他是教育家,与阿尔文·博雅斯基和柯林·罗处于同一时代——二十世纪70年代.这三个人支持建筑辩论的标准,一个在纽约的柯柏联盟学院,另一个在伦敦的建筑联盟(AA),第三个在纽约伊萨卡的康奈尔.我在AA学习的时候,伦佐·皮亚诺和理直德·罗杰斯在巴黎建筑蓬皮杜中心,而雷姆·库哈斯的狂谵纽约正在竣工,柯林·罗正在大学城添上他最后的几笔. 建筑教育一直是我实践的中心,不是依靠,而是作为发生器.我教学不是为了传播或者分享想法的需求,也不是要培养追随者.我的教育目的是阐释我的想法,而和学生一起去测试这些想法是综合和澄清一种想法的最好方式.建筑师必须具有批判性,而批评需要一个除了问题之外无需冒险的平台.每个建筑师都需要有双重实践,其一是允许质疑,其二是实施.勒·柯布西耶质疑权威以使政治性成为建筑实践的条件.  相似文献   

14.
程启明 《建筑创作》2016,(4):148-151
正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与许多综合和工科大学的建筑学院有些不同,它像是一棵根植于国画、油画、版画、雕塑、壁画等艺术门类土壤之中的大树(图1)。这颗大树上面结了四个果子,一个是建筑学,一个是城市设计,一个是室内设计,还有一个风景园林。树干上所扎的两针,是指来自美院以外的支持和影响,有国内交流,也有国际交流。国内交流中具有代表性的是两个机构,一个是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一个是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这两家是我们的联合办学单位,联合办学的目的就是培养有艺术家素质的建筑师。  相似文献   

15.
<正>业主:徐汇发展公司面积:云馆190平方米;配套设施馆240平方米Client:Xuhui Development Corporation Area:The Cloud pavilion 190 m2;Support facility pavilions 240 m2施密特·汉莫·拉森建筑师事务所对西岸2013年建筑与当代艺术双年展的贡献包括一个艺术装置展馆云和包含咖啡厅、画廊、书店等配套设施的综合展馆。展馆比邻徐汇西岸滨江的两个工业起重机之中的一个。高大的吊车作为世界各地的人都可以识别的标志,象征平衡、性能和  相似文献   

16.
17.
2002年上海双年展以“都市营造”为主题引发了对都市问题的广泛思考。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和建筑师们都用自己的方式探讨都市应该如何营造。本文通过对其中一些作品的现场体验.解读现代都市空间环境设计所面临的问题和可能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8.
正UED:对于"建筑"与"建筑之外"您是否有清楚的界定?是怎么界定的?曹晓昕:建筑和建筑之外是有清晰的界定的,至于怎么界定我觉得没意义,因为建筑设计就是大设计圈的一部分,而且是最复杂的一部分,做好建筑设计不能表示全部通吃,但很多地方尤其是方法上是通的。赖军:建筑和建筑之外的界限现在正在被打破,我认为应当突破我们通常理解的建筑设计的范畴,建筑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其灵感的来源是生活本身。这种感悟超越了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对建筑本身的思考。建筑形式同样也可以从建筑之外得到启发和借鉴。冯果川:我觉得建筑的边界是模糊的,变动的,多角度的,很难界定。从我个人的角度,建筑是关于身体的空间性的构筑物。这并不是为了给建筑一个定义从而分出"建筑"与"建筑之外",而是为了说明我关心的建筑的一些特点:身体、空间、建造。  相似文献   

19.
《现代装饰》2014,(2):20-21
正首届国际竹建筑双年展·中国龙泉于2014年初在浙江省龙泉市宝溪乡开幕,目前正在位于上海黄浦的组委会进行设计师作品预展。本届双年展以场所精神乡土建设为主题,携手十一位全球著名建筑师,深入乡村、走近乡民。在充分尊重原住民习俗、历史、生态的基础上,以国际化的视野,梳理宝溪乡的集体记忆;以青瓷文化、生态文明、公共空间为蓝图,进行乡村的社会实践;并以竹为载体,探讨竹建筑与原住民及周围环境的融合性,完成定向设计。本届双年展邀请到的建筑师来自美国、中国、哥伦比亚、德国、意大利、日本、韩国、斯里兰卡、越南等(按国家首字母排名),其中包括国广乔治(George Kunihiro,美国)、李晓东、杨旭、Simon Velez(哥伦比亚)、Anna Heringer(德国)、马儒骁(Mauricio Cardenas Laverde、意大  相似文献   

20.
《建筑技艺》2012,(6):55
第13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已于2012年11月25日圆满落幕。作为世界建筑最高展示舞台的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已走过32个年头,而作为世界上建筑产量最高的中国,以"国家队"的形式(中国馆)进驻威尼斯建筑双年展还仅仅是从2006年的第10届开始。从最开始只能在门口展示到现在终于进库了(虽然还在遥远的尽端),这一路中国的建筑师走得可谓曲折而艰辛。本届双年展中国馆的主题为"原初",策展人方振宁携魏春雨、王昀、邵韦平、许东亮、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