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教师职业认同量表,对福建省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认同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旨在进一步了解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情况,为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全面提升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促进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和专家化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辅导员的职业认同和职业能力状况对高校开展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工作具有深刻的影响。通过对上海某高校的深入调研,发现当前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和职业能力状况不容乐观,直接影响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因此,提出从四个方面提升辅导员职业认同和职业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高校辅导员是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和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的中坚力量,其职业发展状况对高校立德树人具有重要影响。以CSSCI数据库中收录的506篇文献为研究样本,运用CiteSpace软件对我国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的研究现状、热点主题及发展脉络开展可视化分析。研究发现: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研究的发文量具有比较明显的政策导向性特征,尚未形成稳定的核心作者群体与合作机构群;现有研究主要围绕职业生涯规划、职业倦怠、职业认同等热点主题展开,并经历了初始起步、快速发展、深化拓展三个研究阶段。未来研究可以在鼓励跨学科合作、创新研究方法、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辅导员职业发展理论等方面加强探索。  相似文献   

4.
高校辅导员是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力军,肩负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时代使命。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政策,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应有之义。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职业认同、职责定位、队伍规划、专业化水平、职业保障等方面还存在一些现实问题与实践偏误。高校要主动适应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以加强制度建设为前提,以提升工作研究能力为关键,以强化教师身份为导向,以可持续发展为保障,切实提升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水平。  相似文献   

5.
《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明确将辅导员的专业化、专家化和职业化作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目标。以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研究背景,在总结辅导员队伍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推进辅导员分类发展、积极搭建平台、明确发展方向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中共十八大以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得到了国家高度重视,尤其是2014年教育部《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的出台,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研究逐渐成为学术焦点之一。回溯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研究的历史进程、还原现实,能更好地照应未来。通过梳理当前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研究文献,发现存在研究对象异质性不足、研究方法综合性不够和研究内容实质性不深等倾向,未来研究方向应为做好对相关议题的综合研究、注重研究对象主客体的差异分析和加强对研究内容内在实质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高校辅导员呈现出年轻化趋势,年轻辅导员处于从"学生"到"教师"的过渡时期,其自身既有工作上的优势,同时也存在职业无力感。辅导员岗位的职责和工作对象决定了该职业对踏实和专注的工作态度有着更为严苛的要求。从职业使命感、认同感、责任感三个方面讨论"工匠精神"对于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提出的要求,分析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的境遇,提出了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高职院校辅导员的隐性职业素养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职业素质.阐述了高职院校辅导员隐性职业素养与学生职业素养的关系.分析了土建类高职院校辅导员应具备的隐性职业素养,以及社会对大学生职业素养的要求.论证了辅导员隐性职业素养对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9.
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对象具有特殊性,建立促进队伍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评价机制,具有一定的复杂性。《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规范了辅导员工作标准,明确了工作边界。从辅导员职业功能、工作内容、能力要求三个维度,构建辅导员评价指标体系,实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考核方式,运用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基本理念,建立符合辅导员职业生涯发展的目标链,推进辅导员开展基于职业能力标准和工作绩效的诊断与改进,为客观地评价辅导员工作提供制度保障,有利于增强辅导员的职业归属感,提升其职业能力水平,促进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0.
身份认同即对自我的认知。在教育领域,教师对职业的自我认知非常重要。开展高校英语教师身份认同研究是全面了解教师教学理念和行为的有效途径。把高校英语教师身份认同作为研究内容,通过采取访谈法和课堂教学观察法,对高校英语教师在不同年龄阶段的身份认同情况进行分析,发现高校英语教师的身份认同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教师的专业能力、职业满意度、职业理想、职业目标、职业评价和学生观等方面。教师对自身职业的正确认同可以转化成教育的积极因素,成为教育专业能力提高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