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预合金粉末内氧化法探索了金属元素(Sb,La,In)对Ag-sn系合金粉末的氧化行为,进而研究不同内氧化工艺下,含不同添加剂(Sb2O3, 3,La2O3, In2O3)C对Ag-Sn系电接触材料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La的Ag-sn合金粉末的氧化物弥散均匀分布在银基体上,添加Sb的Ag-Sn合金粉末的氧化物主要聚集在粉末的颗粒边界上.  相似文献   

2.
本文比较了添加和未添Cu,Ni的Ag- W系合金的性能,指出添加Cu和Ni的Ag-W系合金在浸透烧结过程中形成一个多元系有限固溶相,用电子显微镜观察W-Ni-Cu-Ag合金时,发现除Ag相与W相外,存在一个环形结构物包裹颗粒,用扫描透视电镜(STEM)和能谱仪(EDS)进行微区分析,证实了这个固溶相的存在,给出了一种含50wt%W,余为Ag和Cu,Ni的四元合金(简称AW50合金),装配在电器开关DW9-440及DW10-200上进行通断试验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本文系统研究了Fe-Cr-Co合金(2J85)在不同磁场强度下经过五种温度磁场处理后磁场强度和温度对合金微观组织和磁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磁场热处理温度为635℃时,在磁场热处理的各种磁场强度下合金均显示相对最佳磁性能,其中尤其以磁场强度为4000Oe时获得最高磁能积,即(BH)mx=6.63MGOe3,此外,本研究还显示,提高磁场热处理时的磁场强度,具有降低Fe-Cr-Co(2J85)合金对磁场热处理工艺敏感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用电镀方法在贮氢合金粉末表面包覆铜的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设计了一种专用电镀装置:阳极为石墨或不锈钢等制成的不溶性阳极;阴极为贮氢合金粉末和承接部分组成的复合阴极;还有保证阴阳极相对运动的机械传动部分——供液和供料部分。采用特殊的电镀方法对贮氢合金粉末进行包覆Cu处理:随着阴阳极的相对运动,合金粉末和电镀液一起进入阴阳极之间,电镀液在粉末的间隙中流动,在电场作用下Cu2+在粉末的表面放电而沉积,获得均匀镀层。主要工艺参数为:电压6V~12V,电流密度20A/dm2~40A/dm2,阴阳极相对运动速度2m/min~4m/min。此方法易于控制铜的包覆总量,制成的镀铜贮氢合金电极具有较好的充放电循环稳定性和较高的电化学容量。  相似文献   

5.
6.
采用气体雾化工艺制备了RE(NiAlCu) 5-x(x =0 .1,0 .5 )两种微晶贮氢合金粉末 ,研究了粒度对合金粉末的微观组织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着合金粉末粒度的减小 ,RE(NiAlCu) 4.9合金的电化学容量降低 ,活化次数增加 ;而RE(NiAlCu) 4.5合金的电化学容量及活化次数无显著变化。复相微结构的形成是导致以上合金粉末性能特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某些金属元素对Ag-Sn合金内氧化速度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在0.4~ 0.6MPa氧压力、500℃和700℃下研究了某些金属元素对Ag-Sn合金内氧化速度的影响,还用SEM研究了Ag-6.5Sn-1.1Bi-0.6Cu合金内氧化层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氧化层厚度与时间成抛物线关系,添加金属元素对Ag-Sn合金的内氧化速度有明显的影响,易氧化的金属元素能加速Ag-Sn合金内氧化。氧化物以微细颗粒分布的银基体中,发现在晶界处有部分氧化物聚集,并且有2~5μm以某种氧化物为主的细小颗粒。  相似文献   

8.
采用高压水雾化法制备Sn含量小于10%(质量分数,下同)的AgSn合金粉末。因极度过冷,所得AgSn合金粉末组织结构不是由单相α相面心立方固溶体的细小等轴晶构成,而是由在α相晶界上有少量包晶产物ζ相存在的α+ζ相构成。为探索AgSn合金粉末氧化规律,制定了一系列工艺实验,结果表明,AgSn合金粉末的氧化遵循Sn在合金粉末自扩散系数的规律。在氧化过程中,Sn从合金内向表面的自扩散系数大于O原子向合金内的自扩散系数,因此SnO2质点主要堆积在粉末颗粒表面。随着氧化时间的延长,SnO2质点层不断增厚,从而阻止了O原子向合金内的持续扩散,使合金粉末的氧化率最高只能达到约87%,达不到完全氧化的目的。为提高AgSn合金粉末的氧化率,本研究采用氧化-粉末处理-氧化的工艺,最终可使其氧化率达到95%以上。  相似文献   

9.
粉末元素掺杂对AgSnO2(10)触头材料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粉末进行特殊处理,在AgSnO2(10)触头材料中加入抗电侵蚀的元素,研制出了一种高性能AgSnO2(10)触头材料,较好地降低了触头的电侵蚀率,延长了触头寿命,并提高了触头的抗动熔焊性能。  相似文献   

10.
贮氢合金粉末表面电镀镍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一种专用电镀装置,通过对电压、电流密度和阴阳极相对运动速度的控制,在预处理后的贮氢合金粉末表面获得均匀的镍镀层。该电镀方法能控制镍的包覆总量,且表面电镀镍的贮氢合金的性能可与表面化学镀镍的相媲美。  相似文献   

11.
采用雾化法分别制备了Ag-9.7Sn、Ag-9.65Sn-0.5In和Ag-9.65Sn-0.5Bi合金粉末,使用热重分析仪研究了相关合金800℃氧化动力学曲线,并分析了合金粉末氧化前后的粉末颗粒形貌及表面成分。结果表明:Bi的添加促进Ag Sn合金粉末的氧化,其氧化机制只经历指数增重型快速氧化阶段就趋于完全氧化;Ag-9.65Sn-0.5In合金粉末的氧化机制与Ag-9.7Sn合金粉末类似,其快速氧化增重过程分为两阶段,且第一阶段快速增重速率比第二阶段快;微量添加In能促进第一阶段快速氧化增重,In与Sn氧化后形成一层均匀致密的氧化膜阻碍了第二阶段快速氧化增重。  相似文献   

12.
考察了粒度分别为15、116、264μm的AgSn合金粉体对预氧化组织的影响,并比较了15μm和264μm粉体经预氧化挤压后的性能和显微组织。结果表明,粉体粒度为15μm时,氧化主要发生在颗粒边缘,随着粒度增加,颗粒周围形成了氧化层,甚至出现了氧化物聚集;15μm粉体挤压后氧化物颗粒分布均匀,而264μm雾化粉挤压后存在明显的氧化物富集区和贫氧化物区,导致后者的硬度、延伸率略低于前者;较大粒度的AgSn粉体(116μm和264μm)出现氧化层的原因是氧化物膜层松动或开裂,氧化层中出现了合金成分,反应又进入快速反应阶段,形成了一层氧化物层。  相似文献   

13.
Tetrapod like ZnO nanowires were formed by the directive melt oxidation of Al-Zn-Si-Fe alloy at the temperature over 1000°C in air. X-ray diffraction patterns revealed that the ZnO nanowires had wurtzite structure with the c-axis and a-axis lattice constants of 0.520 and 0.325 nm, respectively. The lattice constants are similar with those of ZnO single crystal. The size control of ZnO nanowires was achieved by varying the oxidation temperature and the amount of Zn in alloy. The lower the oxidation temperature was, the smaller was the diameter of the ZnO nanowires. And with decreasing the amount of Zn, it was diminished the diameter of the formed ZnO nanowires. The diameter was as small as 50 nm at the amount of Zn of 5 wt%.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中作者考察了单个非晶铁心在模拟变压器装配过程中的磁性能变化,以研究非晶铁心的装配系数及其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贮氢合金粉体包覆铜工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改善稀土—镍基贮氢合金粉的抗氧化和耐粉化性,本文介绍了一种简单的化学镀铜法,该法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可达到抗氧化和抗粉化的目的,并且能增强传热和导电性能,降低内阻、内压,使得由此包覆粉制出的电池的放电容量更高,放电电压更平稳。  相似文献   

16.
采用X射线衍射及峰形拟合技术,结合AgCd和AgSn合金相图对雾化工艺制备的AgCd和AgSn合金粉的相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AgCd雾化合金粉中Cd原子进入Ag的晶格格点位置,形成固溶结构,在氧化后可以使Ag与CdO之间有比较牢固的化学键结合;AgSn雾化合金粉中含有Ag3Sn和Sn两相,析出的Sn相与Ag相晶体结构差异较大,氧化后Ag与SnO2之间的结合不牢固,这可能是导致AgCdO电接触材料比AgSnO2电接触材料性能优越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Cu-Al合金内氧化热力学与动力学。热力学计算结果表明,Cu-Al合金内氧化在热力学上是可行的,并绘制了合金内氧化热力学区位图。经氧化实验获得Cu.1.0%AI合金氧化增重图。Cu-1.0%Al合金快速氧化的温度区间为700-900℃。铜基复合材料的导电率、硬度和密度均随着内氧化温度升高而增大。当内氧化温度超过900℃以后,材料的性能变化趋于平缓。  相似文献   

18.
This work reports on a process (DOPA: Direct Oxidation of a Precursory Alloy) of preparation of ceramics used as varistors for the electric protection against power surges. This new route has been applied for the production of ZnO varistors doped with Bi2O3, Sb2O3 and other oxides. One important stage of this process is the total conversion of an alloy into the corresponding mixed oxide. We have reported here the studies of the full conversions metal-ceramic powders of the main components of these varistors: zinc and bismut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