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通过对密肋壁板轻框结构隔震房屋与非隔震房屋模型振动台的试验 ,就隔震房屋的设计、减震效果、振动特性及地震反应进行了分析探讨。试验结果表明 ,自阻尼叠层橡胶隔震系统性能稳定 ,隔震效果显著 ,只要进行合理的隔震设计 ,隔震房屋的地震反应较非隔震房屋的地震反应可降低 2 3左右  相似文献   

2.
结合某工程实例,全面阐述了基础隔震技术的应用。采用结构分析软件SAP2000和ETABS对主体结构进行了空间模型的时程分析,隔震房屋和非隔震房屋的计算结果表明,采用隔震措施可以显著降低上部结构的地震反应,隔震结构在大震作用下其水平变形基本处于弹性状态,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通过对隔震及非隔震结构模型的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验证了计算分析的正确性和隔震结构的安全性,为隔震技术在类似建筑中的广泛应用提供了一个良好实例。  相似文献   

3.
基础隔震底框砖房的三维地震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德敏  康锦霞 《工业建筑》2003,33(9):35-37,74
研究基础隔震底框砖混结构房屋的地震反应 ,利用三维有限元分析程序得到了结构的基底剪力和层间位移。通过分析对比隔震房屋和非隔震房屋的计算结果 ,给出一些有意义的结果和结论。  相似文献   

4.
该项目的主要成果是:隔震房屋.结构与基础用橡胶隔震垫隔开,“软化”机构,“以柔克刚”.小地震或阵风时,机构仍屹立不动;大地震时,橡胶垫水平柔性变形,把地震动隔开,房屋只作水平缓慢移动,显明有效地减轻房屋地震反应,与传统抗震房屋相比,能把房屋地震加速度反应减少1/4~1/10,确保房屋在突发强地震中的安全;因调整上部结构设计,房屋综合土建造价节省7%以上,在1994年台湾海峡7.3级大地震中显示出很好的减震效果(汕头一般房屋严重摇晃,造成伤亡,而隔震房屋里的人  相似文献   

5.
研究开发了一种适用于农村地区的低造价新型隔震装置——废旧轮胎隔震垫(STP)。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了采用废旧轮胎隔震垫的农村砌体房屋模型与同比例的非隔震砌体房屋模型,对两种模型进行了模态分析和非线性时程分析,对比研究了隔震和非隔震两种结构体系的抗震能力。结果表明:采用废旧轮胎隔震垫的农村砌体房屋模型地震反应显著小于非隔震砌体房屋模型,废旧轮胎隔震垫隔震技术能够显著减小上部楼层层间位移,控制结构内力和变形,降低结构地震反应,具有较好的隔震效果。  相似文献   

6.
对砌体结构传统加固技术和基础隔震加固技术进行了总结,结合具体工程案例,分别采用传统方案和基础隔震方案进行加固,并对比分析加固前后砌体结构的地震反应。结果表明,基础隔震加固技术可以大幅度降低上部结构的地震作用,减小地震反应,与传统加固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7.
组合基础隔震房屋模型振动台试验研究   总被引:40,自引:1,他引:39  
基础隔震能有效地降低上部结构的地震作用,但不同的隔震体系,隔震效果不同.本文根据叠层橡胶支座和滑板摩擦隔震支座的特点,提出组合基础隔震系统,以中国和日本国的在建隔震房屋为工程背景,进行了组合基础隔震房屋模型和基础固定房屋型模拟地震动振动台试验,并对两种试验结果进行了能量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组合基础隔震系统中叠层橡胶支座能自动复位,滑板摩擦隔震支座具有良好的耗能能力,隔震效果明显,组合基础隔震系统是一种简单、经济、有效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的基础隔震形式.本文获得的大量振动台试验结果可以为隔震设计和加固中使用这种隔震系统及进一步的理论分析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建造在7度地震区小型混凝土空心砌块八层大开间隔震房屋的抗震性能,本文利用结构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提出了砌块模型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在基础与结构物底部模拟夹层橡胶垫,并对其在隔震前后进行了地震反应分析,结果表明夹层橡胶垫能大大减小上部结构的地震反应,上部结构类似于整体平动。  相似文献   

9.
基于有限元理论和动力学原理,采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SAP2000建立多层钢框架房屋的非隔震和基础隔震结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运用动力时程分析法对两种模型进行X、Y、Z三个方向的地震动力反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基础隔震后多层钢框架结构的水平地震反应明显低于非隔震结构。其上部结构的自振周期显著延长,层间剪力大大减小,层间相对位移和楼层加速度远小于非隔震结构,上部结构基本呈现整体平动状态。但基础隔震结构的竖向加速度反应有可能增大,设计中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0.
并联和串联基础隔震体系地震反应的某些特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本文以一座典型的砌体房屋为例,探讨了并联和串联的基础隔震体系地震反应的基本特征。对并联体系文中给出了参数搭配和优化设计的原则;对串联体系则比较了二种计算模型对分析结果的影响。文中提供的结果可应用于砌体结构隔震体系的选用和地震反应的估算。  相似文献   

11.
振冲矿石桩法在土岩组合地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振冲矿石桩法在滨海地区平整场地土岩组合地基上一次的成功实践,其场地下伏基岩单向坡度约为25%,通过合理地选用碎石桩布置、施工方案及建筑结构措施,实现了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地基处理,满足了建筑物对地基承载力和变形的要求,并且解决了在地震作用下地的基土的抗滑稳定性问题。  相似文献   

12.
大型输电塔地震动力响应三维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建  方晓仁  孟祥通 《钢结构》2006,21(1):30-33
以旋喷水泥短粗墩基础替代输电塔常见的筏式基础可以简化施工方法、缩短建造周期、节约造价。对旋喷水泥短粗墩基础的输电塔进行地震动力响应分析,地基的边界条件采用透射边界进行处理,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建立输电塔的三维整体有限元模型,计算输电塔在地震力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同时计算了筏式基础输电塔的地震动力响应。二者结果对比说明,采用旋喷水泥短粗墩基础替代大型输电塔常见的筏式基础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吴涛  白国良  刘伯权 《工业建筑》2004,34(11):27-29,48
对钢筋混凝土横向框排架、纵向框架 -剪力墙结构的某火力发电厂主厂房进行平扭耦联的地震反应分析 ,研究了该类结构的动力特性、扭转对整体结构受力的影响、层间变形及扭转效应、框架与排架的内力分配等相关内容 ,供设计时参照。  相似文献   

14.
杨佑发  刘泳伶  凌玲  张江力 《工业建筑》2013,43(2):29-33,44
运用SAP2000建立了双轴对称和单轴对称的大底盘双塔连体高层建筑两个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在连体中设置跨层的巨型黏滞阻尼斜撑来进行结构的地震响应控制,运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对双轴对称和单轴对称大底盘双塔连体高层建筑及其减震结构的地震响应进行了分析,分析了连体与塔楼采用不同的连接方式对结构减震效果的影响,并分析了不同地震输入下双轴对称和单轴对称双塔连体耗能减震结构的地震响应。  相似文献   

15.
基础隔震密肋壁板大开间结构地震反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微分型滞回恢复力模型模拟隔震支座的恢复力特性,通过对基础隔震密肋壁板大开间结构动力性能的分析表明,采用隔震技术可以有效降低上部密肋壁板大开间结构的地震反应,使其既达到抗震设防的要求,又满足建筑功能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某扭曲变形建筑物的综合纠倾与地基加固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某基础埋置深度较大的 6层住宅楼因不均匀沉降而发生扭曲变形 ,向南倾斜 9 5 3‰ ,属于危险房屋。针对该建筑物的具体情况 ,采用了沉井冲水排土纠偏与锚杆静压桩加固地基 ,并辅以开沟槽释放应力等综合治理方法 ,经过近 4个月的施工 ,取得了预期的加固纠偏效果。  相似文献   

17.
场地地震设计反应谱是超高层结构抗震设计的重要依据,关系着结构设计的安全性和成本。结合某超高层设计案例,分析了不同超越概率对场地地震设计反应谱和水平加速度峰值的地震危险性概率贡献分布的影响,比较了场地地震设计反应谱与天然波平均反应谱的取值,验证了场地地震设计反应谱的可靠性。结果表明,对于超高层结构的抗震设计除考虑近场地震影响外,还应考虑远场大震影响,利用本文所述方法获得的天然波反应谱可用于结构抗震设计验算并能提高结构设计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带高位转换层的框支剪力墙结构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一 18层商住楼的动力时程分析 ,研究了转换层的设置位置、转换层以下和以上结构的刚度、刚度比、层屈服强度等因素对建筑物的抗震性能的影响 ,从而得出带高位转换层的高层建筑在地震作用下的特殊性质  相似文献   

19.
运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一特定的7层框架结构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受力进行了模拟计算,着重分析了实体模型的时程分析,得到了框架结构的动力特性和模拟地震反应,与实验室中1m×1m地震模拟振动台上的试验结果近似,可见用ANSYS软件可以模拟任意层数框架结构的地震反应。同时,介绍了框架结构运用ANSYS进行结构有限元分析的基本过程。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近场地震作用下,基础隔震参数对储罐地震响应的影响,以1000 m3的储罐为研究对象,通过ADINA建立储罐的有限元模型并输入汶川武都近场地震波,选取不同的隔震参数分析其动力响应,结果表明:基础隔震可以有效降低储罐的基底剪力和罐壁等效应力;随着隔震层阻尼比的增大,储罐罐壁等效应力和基底剪力先增大后减小,隔震层阻尼比取0.1~0.3为宜;随着隔震周期的增大,储罐基底剪力和罐壁等效应力逐渐降低,隔震周期取2~4 s为宜;基础隔震措施不能控制储液的晃动波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