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油藏数值模拟作为油田开发的重要技术手段,在油藏开发调整、剩余油分布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低储采比开发阶段油田剩余油在空间分布上具有高度零散的特点,利用先进的网格技术及精细油藏数值模拟技术是寻找这类剩余油分布的最科学、最实用的技术手段。根据低储采比开发阶段油藏特点,对塔中4油田进行了油藏数值模拟研究,通过初始化拟合和生产历史拟合,弄清了地下油、水运动和剩余油分布规律,提出了合理的调整方案,为高效开发该油田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
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利用计算机仿真模型预测油田开发动态、再现油田开发历史、预测油田开发压力饱和度分布、预测剩余油分布规率,是油藏工程研究的一个重要手段.应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对柴达木E13油藏进行开发生产指标的预测,研究E13油藏油水分布规律,为提高油田的采收率及后期油田剩余油的挖潜及开发调整,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高含水期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含水期油田剩余油在空间分布上具有高度零散的特点,利用先进的网格技术及精细油藏数值模拟技术是寻找这类剩余油分布的最科学、最实用的技术手段.高含水期油田开发层系多、开采历史长、井况变化大,精细油藏数值模拟要求网格细、模型大、模拟周期长.应用流线法和并行算法可极大地提高模拟速度,缩短模拟周期.提出了分阶段模拟的必要性和方法,阐述了动态跟踪模拟的意义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4.
鄂尔多斯盆地坪北油田延长组储层属于特低渗透油藏,由于特殊的原生孔隙结构和后期人为改造,导致剩余油分布极为复杂,运用常规油藏动态分析方法开展剩余油描述精度较低,不能满足精细开发的要求。以坪北油田A区块为研究对象,以油藏地质精细建模和非线性数值模拟技术为研究手段,分析剩余油的分布规律,认为剩余油主要受油井距、油水井排距和储层裂缝分布等因素的控制。这一结论与生产实际基本一致,为油田进一步调整挖潜提供了支撑。  相似文献   

5.
针对高尚堡油田高5断块油藏开发效果差的问题,在精细三维地质建模和数值模拟的基础上对高5断块剩余油分布进行分类,并根据剩余油不同分布特点,依据二次开发理论,对高5断块井网进行优化,开发层系进行重组调整。二次开发后大幅度提高了水驱控制程度和动用程度,水驱采收率由原来的20%提高到24%。  相似文献   

6.
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利用计算机仿真模型预测油田开发动态、再现油田开发历史、预测油田开发压力饱和度分布、预测剩余油分布规率 ,是油藏工程研究的一个重要手段。应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 ,对柴达木E13 油藏进行开发生产指标的预测 ,研究E13 油藏油水分布规律 ,为提高油田的采收率及后期油田剩余油的挖潜及开发调整 ,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利用计算机仿真模型预测田开发动态、再现油田开发历史、预测油田开发压力饱和和度分布、预测剩余油分布频率,是油藏工程研究的一个重要手段。应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对柴达木E^13油藏进行开发生产指标的预测,研究E^13油藏油水分布规律,为提高油田的采收率及后期油田剩余油的挖潜及开发调整,提高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八面河油田角5-23块为复杂小断块边底水油藏,具有含油小层众多、含油断块小的特点,早期钻井钻高点、打多层,多为多层合采,补孔措施频繁,经过近20年开发,油井高含水、层间出力状况差异大、剩余油分布复杂.为了进一步提高区块的采收率,尝试运用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对该块进行了的剩余油分布研究.根据油藏数值模拟成果,研究制定了该块的...  相似文献   

9.
老君庙油田M油藏挖潜调整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根据老君庙油田M 油藏顶部区的油藏地质特征和开发生产历史,利用油田注水开发数值模拟软件研究其剩余油分布规律,在平面上和纵向上找到剩余油饱和度的相对富集区,提出了针对性的调整方案和选定新井井位,并预测其将来的开发生产动态,比较了开发效果;目前经生产实践证明此次数值模拟研究为该油田挖潜调整提供了科学的指导,达到了控水稳油的目的,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渤南油田六区剩余油分布况为研究目标,在油藏地质,开发特征再认识的基础上,将流动单元研究与数值模拟相结合,成功地实现了油田开发历史的拟和,从而预测出渤南油田六区剩余油分布状况。  相似文献   

11.
开发区块目标管理已经成为有效开发油气田的重要手段。张天渠油田为20世纪90年代勘探并投入开发的区块,目前面临着"高采出程度、高含水和高投入"的开发难题。为经济有效地提高油田采收率,结合油田开发实际,张天渠油田开展了开发区块目标管理体系的研究与实践。该体系以"重新构建地下储层认知体系、重新查明剩余油分布规律、配套井筒治理措施"为主线,力图为油田的稳产上产提供管理保障。实践结果证实,开发区块目标管理能够明显改善油田开发效果,提高油藏采收率。  相似文献   

12.
哈萨克斯坦高含水砂岩老油田涉及中石油中亚MMG、PK和北布扎奇项目的相关油田。经过长期注水开发,油田均已进入高含水快速递减及低效开发阶段。为了提高高含水期砂岩老油田剩余油采收率,以北布扎奇油田为例,运用物质平衡、测井解释、动态分析、水流通道、数值模拟等综合分析方法,开展了剩余油分布特征系统攻关与实践。结果表明,纵向上受储层沉积韵律和非均质性影响,层内、层间剩余油差异富集,平面上受沉积环境和储层物性影响,水驱波及弱势方向剩余油局部富集。结合注水开发矛盾和剩余油富集特点,制定注采井网调整和注水方式优化综合调控对策,实现油田合同期内采收率与经济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3.
剩余油监测技术是油田开发生产中的一项必不可少的测井技术。本文主要分析八面河油田所用剩余油监测技术特点、用途以及近几年所开展的应用及取得的效果,来说明在老油田开发中如何更好地利用现有的测井资料,解决更多的地质问题,以期对今后油田开发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渤海Q油田储层纵向及平面非均质性强,地质模型建立难度大,且存在特高含水期油藏数值模拟历史拟合准确率低的问题。基于渗流力学理论,生产测井资料与流线模拟相结合,利用生产测井资料提供的单层产液量和含水率及分层注入量等数据,判断流体运移规律,确定油藏内任意一点上的剩余油饱和度及其分布。应用该方法,渤海Q油田进行注水单元流场调控,提出增注、卡层、堵水等措施,单井产量增加14倍,油田年产油量负递减。实践表明,生产测井资料与流线模拟结合可有效识别剩余油分布,为特高含水期强非均质油藏的开发调整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稠油注水油田中后期改善开发效果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普通稠油注水开发油田由于油水粘度比大,面临进入高含水中后期水驱开采效果越来越差的普遍矛盾.针对海外河油田地质条件复杂,开发中存在油藏认识程度低、注采系统不完善、水驱动用程度低等主要矛盾,以"注够水、注好水"为核心,通过精细地质和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采用完善注采井网、细分注水单元、"提、控、治"等多种有效手段调整优化注采结构,使油田开发效果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6.
目前,新浅45断块油田进入高周期吞吐阶段,受断层、储层物性、汽窜、边水、采出状况等静、动态因素的影响,出现了压力低、单井日产水平低、油气比低,关停井较多、低效无效生产井多、开发效益差等诸多问题,为改善油藏开发效果,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在全面分析该区块生产开发动态的基础上,综合地震、地质分析,采用精细地质建模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找出剩余油的分布特征,并依据单井的平均剩余油饱和度、采出程度等不同参数建立了5种剩余油类型的评价标准,从而总结出适用于单井剩余油分布规律的研究方法,为油田后续精细调整和挖潜提供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萨南西部SⅠ ,SⅡ ,SⅢ ,PⅡ 4个非主力油层组 6 9个沉积单元微相及砂体的分布 ,优选一次加密井 ,分析了该区非主力油层的动用状况 ,剩余油的成因及分布 ;油田进入高含水阶段 ,剩余油分布主要受储层非均质的影响 ,表现在不同沉积微相引起了油层非均质 ,造成剩余油在平面上、纵向上的分布差异 ;注采系统不完善是剩余油形成的主要原因 ,此成果为油层挖潜、井网调整提供了地质依据 .  相似文献   

18.
马寨油田为低渗透强亲水油藏,层间渗透率差异大,原油粘度低,井网密度大。由于多年的合采使油田综合含水高达92.9%,工业采出程度仅为76.6%。结合马寨油田的开采特点,论述了分层开采提高采收率的潜力,通过岩心实验证明了马寨油田分层开采可以提高采收率,现场应用结果证实了该结论。为该油田的层间产能接替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开发方式,对同类油田也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水驱油后仍有大量的剩余油存在,这些剩余油对于提高油田产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大港油田部分地区为例,按照沉积相带类型划分,制作驱替模型,对水驱后剩余油分布进行研究,总结出剩余油分布规律,进而对其进行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